奉化岳林寺

时间:2018-02-03 06:44: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奉化岳林寺

奉化岳林寺

奉化岳林寺(奉化岳林寺)

奉化岳林寺原位于岳林街道文化广场址,现已搬迁至长汀村,正在建设中。为佛教祭祀场所,始建于梁朝大同二年(公元五三六年),宋崇宁二年(公元一一0三年)赐御书“崇宁阁”匾额。总占地面积约90亩,为五进寺院,正面宽约110米。

目录 基本信息 出名原因 发展历程 旅游小贴士 收缩展开 基本信息

地址

岳林寺位于浙江省奉化县治东北之三山中,县治之东为龙溪,溪自镇亭发源,由惠政桥绕至寺前,三山为岳林之主峰,其脉自南来,入广平源,过峡即三山,高有数原丈许。

历史

梁大同二年(536年),于龙溪之西建“崇福院”,唐朝李绅书额,会昌年间(841-846年)毁。宣宗大中二年(848年),闲旷禅师从建溪东,改称“岳林寺”。僖宗时(874-888年)有僧游万常携布袋乞食,人称“欢喜和尚”,自号“长汀子”。自贞明三年(917年)坐东廊盘石说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意。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认。”偈完而逝。众僧神异之,寺遂以弥勒道场为世所重,崇为“明州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赐额“大中岳林禅寺”;宋徽宗赐号“崇宁阁”。元、明两代,兴废屡更,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楷和尚入院驻场;大畅宗风,重修殿阁,皈依者云集,岳林寺一时鼎盛至极。

出名原因

岳林寺之所以甲誉天下皆因弥勒道场而名。在全国各大寺院天王殿内,大都供奉弥勒佛像。外向而坐,袒胸露腹,笑容和蔼,迎接四方香客。 其形象皆据岳林寺布袋和尚之象而造,布袋和尚名“契此”,长于奉化城北长汀村,成人后在与长汀村隔溪相对的`岳林寺出家。时岳林香火鼎盛,僧人众多。契此在此出家后有许多异相,最奇都乃其行于何处,皆随身携一大布袋。每有奇都问曰:“和尚有法号乎?”他以偈语作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疑。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时人因之尊为“布袋和尚”。传载“每以杖荷布袋,且有十八小儿逐之,不知何所从来。”杭州灵隐岩雕布袋和尚像,周围十八小儿环绕,即据此说设计。后人多以为布袋和尚系未来佛弥勒化身,因而依其形而圆其像,从此取代原印度形象之弥勒佛,岳林寺亦因之成为远近信众顶礼膜拜、崇信有加之弥勒道场。 岳林寺最有名之古迹乃封山中塔。据志载,布袋和尚生前常来封山,见其地山灵水秀,幽雅脱身俗,于是向施主沈姓募得一块墓地。他圆寂后,岳林寺僧人尊其遗原,将其肉身葬于封山之复。后里人冯斯在墓旁建塔立亭,名曰“佛塔亭”。布袋和尚葬于中塔后,其墓顶累发异光,早晚均见,十分灵验。奉化地方官将此异相按上报朝廷,宋哲宗元符元年(1008年),皇帝赐号“定应大师”。宋徽宗崇宁三年,昙振和尚开始在中塔建造佛阁;宋高宗绍兴年间阁毁重建,元至元十九年阁崩,二十八年梵中和沿再建。清康熙、同治、光绪时都有整修或扩建。光绪十二年,松茂和尚建楼五楹;二十七年华盛和尚再建大悲阁三层,中塔至此达到了极佳时期。

发展历程

岳林寺经历代僧人修建,规模宏大,建筑巍峨,独具弥勒道场特色,山间内即威武哼哈二将;天王殿、大雄宝殿之后为供奉弥勒大佛之“崇宁阁”;最后是弥勒佛诞生之地兜率宫。弥勒佛形象在寺内殿、堂、塔、宫、阁像中占据主要地位,表现出弥勒道场的特有气氛。 岳林寺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亦在极大影响。如日本、南韩、东南亚皆有供奉“中国弥勒佛”布袋和尚处,在日本,布袋和尚是作为“七福神”之一祀奉的,岳林寺在50年代毁于大火,90年代地方政府和僧人信众正在力着手重建,预计不久将以崭新面貌再现于布袋和尚之故乡长汀村。

旅游小贴士

起点:宁波汽车站南站 终点:长汀村 共27.387公里 1、从起点出发,在海曙区城区行驶1.9公里,过南都花城桂花园约300米后左转进入环城西路 2、沿环城西路一直向前行驶,过王家店约300米后靠右进入南山路 3、沿南山路行驶1.5公里,过宁波石油响岭岗加油站约300米后左转进入仁

湖路 4、沿仁湖路一直向前行驶,到达终点

奉化岳林寺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