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探析

时间:2017-01-09 07:41: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当下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探析

摘 要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瞩目的世界性议题,而中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它是各种因素综合凝聚的结果,已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另一方面来看,生态与发展问题和和平与发展问题相提并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当今社会只有认真分析严峻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一定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污染;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8-0156-01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一味追求经济产值的不断增加,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及建立在资源废墟上的文明正面临着危难。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人口密度不均,资源禀赋不等,消费结构和产业组成不平衡,面对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迥然不同,以我国为例,巨大的人口密度,以煤炭为主的特有能源结构,生产力的飞速提高,工业化的加速实施,这一切都使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超乎异常的生态环境问题。   1 中国环境的基本形势   近几年,国家一系列的有效举措,使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从一定的程度来看,当前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很多问题仍然亟待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累积发展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浪费问题;二是以城市为中心并不断向周边蔓延的环境污染问题,两类环境问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当前,以城市为中心的污染问题有向农村大幅度蔓延的趋势,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生态破坏不断扩大和加深,环境问题凸显的尤为严重。具体表现为:能源利用率和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过度开采导致自然资源极度浪费;肆意砍伐森林植被,造成生态失衡;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较低;城市工业化严重逐渐形成钢铁森林等等。可以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流失、森林和矿产资源枯竭、工业废弃物排放等等,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果严重恶化下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举例来说:   水是生命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生存发展、万物繁衍生息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但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分布却极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及其丰富,占全国水资源的81%左右;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了全国的64%,但水资源仅占19%。由于西北西南等地供水严重不足,带来了一系列包括灌溉排水在内的现实生产问题,并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淡水资源不充足,水污染异常突出,使我国部分城市饮用水稀缺,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对城市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土地是生态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植被生殖生长的基础条件,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建设,使得城市发展、交通建设等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由于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原因,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递减,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到18亿亩;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沙漠和荒漠化土地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全国有接近3亿人受沙漠化的影响,。这些具体的数据如同警钟一般,在敲击我们对环境的浅薄意识,警醒我们解决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好消息是我国已经把土壤资源问题列到重点保护对象之中,并承诺将采取一系列相关有效的绿化措施和绿林方案来稳固土壤。   3 环境污染带来的复杂问题   从国内来看,我国每年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亿多元,其中农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间接导致林业、畜牧业、工业等产生巨大损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道关卡。   从国际上来看,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带来的压力,发达国家不断地将环境问题的主要矛头指向我国,使我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一直缺少话语权并长期处于被动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抑制了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4 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案   根据过往经验可提出一些已有明显成果的解决方法,比如:保护森林和矿产资源,禁止肆意砍伐和非法开矿,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措施来加大处罚力度;学习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引进现代化的机器,增大污染处理能力和效率;严格控制引进的工业化项目审批,对资源污染严重、能源利用率低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国民保护环境的主动意识;倡导文明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多重措施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但全国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地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改善,所以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   1)加强国民的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修养。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贯穿到义务教育当中,使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能够深入人心。人民是生态环境污染的行为者,也是生态保护工作的直接基础,只有大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让公众了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国情,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2)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一方面可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恢复湿地、保护耕地,严禁捕猎、污水处理等措施来恢复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国家以及一些工业化企业也应该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现实的状况已经明确说明了一个事实: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3)加强生态监测和防控。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程还在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有效的科学技术以及完整地监测网络,同时生态系统的调研不够全面以及监控数据不合理等等,严重影响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制约了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因此我国要在生态监测方面加大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必须继续坚持国家出台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才能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圣音.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吉林大学,200

3.   [3]阎克第.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M].天津市塘沽区环境保护局,2010.   作者简介   杨文汉(1992-),男,河南人,本科,研究方向:园艺。

当下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探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