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白发病防治措施(优秀3篇)

时间:2015-01-02 01:10: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谷子白发病防治措施 篇一

谷子白发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谷子病害,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谷子白发病,农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种植季节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谷子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在购买种子时,务必选择有品牌保证的优质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抗病性。

其次,合理施肥也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度施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容易诱发病害,因此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量,科学施肥,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增强植株的自然抵抗力。

另外,及时清理病残体和杂草也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关键步骤。病残体和杂草是病原菌的重要传播途径,在病害发生前后要及时清理,减少病原菌的传播范围,防止病害的扩散。

此外,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和防治,也是防治谷子白发病的有效方法。农民们可以通过观察田间情况和植株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或其他化学药剂,遏制病害的蔓延。

总的来说,谷子白发病的防治需要农民们采取综合措施,从抗病品种的选择到病害的监测和防治,都需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安排。只有做好全方位的防治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谷子白发病,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谷子白发病防治措施 篇二

谷子白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农田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谷子白发病,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谷子白发病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因此要及时修剪植株,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其次,注意合理灌溉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关键。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潮湿,容易诱发病害的发生,因此要控制好灌溉的水量和频次,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病原菌的滋生。

另外,密植和混作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适当的密植和混作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关系,降低病害的传播速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此外,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密度也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重要步骤。在播种时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密度,避免因播种不当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播种后的管理工作,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总的来说,预防谷子白发病需要农民们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从田间管理到灌溉控制,都需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安排。只有做好全方位的防治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谷子白发病,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谷子白发病防治措施 篇三

谷子白发病防治措施

作者:李明哲张爱岭

河北农民报 2015年14期

谷子白发病的病原菌为禾生指梗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指梗霉属真菌。在国内谷子产区均有发生,曾是东北、西北春谷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华北夏谷区也普遍发生,是严重影响谷子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

谷子白发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从发芽到穗期陆续显症,且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症状。种子萌发过程中被侵染,幼芽变色扭曲,严重时导致腐烂,可造成芽死;出苗后至拔节期发病,植株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苍白色或黄白色条纹,背面密生粉状白色霉层,成为灰背。白色霉层为白发病菌无性世代的游动孢子囊梗和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气流和雨水可进行再侵染,除形成灰背外,还可形成正面黄色,背面褐色,边缘深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局部黄斑症状,田间湿度大时,病斑正面和背面亦密被游动孢子囊形成的白色霉层;灰背病株继续发展,抽穗前,病株顶部2~3片叶丛生,叶尖或全叶黄白,心叶抽出后不能正常展开,而是呈卷筒状直立,黄白色,形成白尖;以后病株逐渐变成深褐色,枯死,直立田间,称为枪杆;枪杆顶部的叶片组织纵向分裂为细丝,内部包被的.黄褐色卵孢子散落,残留灰白色卷曲的纤维束,故称白发病,有些病株能抽出穗,但发生各种各样的畸形,病穗上的小花内外颖片伸长呈尖刺状,整穗如扫帚或刺猬状,称为看谷老或刺猬头。病穗开始红色或绿色,后变褐色,组织破裂,也能散出大量卵孢子。病穗不结实或部分结实。

白发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种子表面或未腐熟粪肥上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侵染谷子主要发生在幼芽期。种子萌发时,土壤中或种子表面的卵孢子也同时萌发,以芽管侵入谷子幼芽芽鞘,引起死亡或定殖其中,随着生长点的分化和发育,菌丝达到叶部和穗部,病株陆续出现灰背、白尖、白发等症状。灰背时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灰背和局部黄斑症状,孢子囊进入顶叶,也可形成白发症状。低温潮湿土壤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速度慢,容易发病。土壤墒情差,播种深或土壤温度低时,病害发生重。大气温湿度影响再侵染。田间饱和湿度,特别是有水滴的条件和20℃~25℃气温适于孢子囊生长,有利于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再侵染。不同品种对白发病抗性有差异。

谷子不同生育期注意调查田间灰背、白尖、枪杆、刺猬头及白发等症状。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适期晚播、浅播,促使幼苗早出土。重病田块,实行2~3年轮作倒茬。在田间初见白尖和刺猬头时,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2)物理防治:在播种前可使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杀灭种子表面的白发病菌,具体做法为:55℃温水浸种1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去除秕粒,晾干后播种。

(3)种子处理:可选用35%甲霜灵拌种挤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80%恶霸菌丹可湿性粉剂(恶霸灵20%+灭菌丹60%)按

种子量的0.2%~0.25%拌种。

联系电话:0311-8850500

作者介绍:李明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张爱岭,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谷子白发病防治措施(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