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带鸟(优秀4篇)

时间:2013-05-08 01:18: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寿带鸟 篇一

寿带鸟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其身上绚丽的羽毛和独特的鸣叫声让人们对它念念不忘。寿带鸟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一种中小型的鸟类,体长大约在15厘米左右。它们的羽毛以红色和黄色为主,尾部则呈现出漂亮的绿色。寿带鸟的鸣叫声清脆悦耳,常常能听到它们在树梢上欢快地歌唱。

寿带鸟是一种社交性强的鸟类,常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它们喜欢在树林或灌木丛中筑巢,繁殖期间会变得格外活跃。寿带鸟以昆虫、果实和花蜜为食,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它们在花园或树林中觅食。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城市,寿带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常常光顾人们的后花园,为人们带来欢乐和快乐。

寿带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它们性情温和,不胆怯,很容易和人类建立起联系。因此,寿带鸟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宠物之一。人们可以通过喂食、关爱和照顾,让寿带鸟成为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增添生活的乐趣和色彩。

总的来说,寿带鸟是一种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鸟类,它们的美丽外表和愉快的鸣叫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惊喜。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物,让它们在我们身边自由自在地飞翔。

寿带鸟 篇二

寿带鸟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鸟类,它们不仅外表美丽,而且行为举止也十分有趣。寿带鸟在澳大利亚被视为幸运的象征,因为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寿带鸟的繁殖期通常在春季到来临之际,它们会开始筑巢、交配、孵化,并照顾幼鸟。寿带鸟的父母对幼鸟十分细心,不仅要喂食、保暖,还要教导它们如何觅食和自我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寿带鸟展现出了亲情和责任感,让人们对它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喜爱。

除了作为家庭宠物,寿带鸟还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许多诗人和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了寿带鸟的美丽和灵动,赞美它们的自由和独立。寿带鸟也成为了一些文化符号的象征,代表着幸福、和谐和美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寿带鸟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鸟类,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物,让它们在我们身边自由自在地飞翔,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和快乐。

寿带鸟 篇三

寿带鸟 篇四

寿带鸟(学名:Terpsiphone paradisi)共有14个亚种,又名绶带鸟、练鹊﹑长尾鹟﹑一枝花等异名。雄鸟有两种色形,体长连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辉光,身体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形似绶带,故名。雌鸟较雄鸟短小。它的体态美丽,体型似麻雀大小,最主要特征是雄性有着非常长的两条中央尾羽,像授带一样。它体色带有金属闪光的蓝黑色,头顶伸出一簇冠羽;鸣叫时可耸起,体羽为背栗腹白,翅亦为栗色。到了老年,鸟的全

身羽毛成为白色,拖着白色的长尾,飞翔于林间,因而又称之为一枝花。 巢筑于树杈间,以树皮和禾本科草叶为巢材,巢形为杯状。食物中几乎全为昆虫,而且以鳞翅目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虫及其幼虫和卵等,是森林中非常好的消灭害虫的.能手。

目录 外形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收缩展开 外形特征 栗色型

(雄鸟)自前额、头顶、枕、羽冠一直到后颈、颈侧、头侧等整个头部以及额、喉和上胸概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眼圈辉钴蓝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余上体为带紫的深栗红色;尾栗色或栗红色,两枚中央尾羽特别延长,羽干暗褐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以及内侧覆羽与背同色为深栗红色,小翼羽外侧初级覆羽黑褐色,其余覆羽黑褐色;外翈羽缘栗红色,外侧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栗红色,最外侧初级飞羽无栗红色羽缘,胸和两胁灰色,往后逐渐变淡,到腹和尾下覆羽全为白色。

白色型

(雄鸟)整个头、颈以及颏、喉和栗色型相似,概为亮蓝黑色;但背至尾等上体为白色,各羽具细窄的黑色羽干纹;中央一对尾羽亦特别延长,尾羽亦为白色和具窄的黑色羽干纹;翅上覆羽白色具细窄的羽干纹;黑色小翼羽和外侧初级覆羽黑褐色,羽缘白色,最内侧次级飞羽白色具粗的黑色羽干纹;内翈具楔状黑斑或具黑色羽缘,其余飞羽黑褐色,除最外侧一二枚外,均具白色羽缘,胸至尾下覆羽纯白色;眼圈辉钴蓝色。

雌鸟

整个头、颈、颏、喉均与雄鸟相似,但辉亮差些,羽冠亦稍短,后颈暗紫灰色,眼圈淡蓝色,上体余部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栗色,中央尾羽不延长。内侧覆羽和飞羽颜色同背,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栗色。下体和栗色型雄鸟相似,但尾下覆羽微沾淡栗色。

体态

虹膜暗褐色,嘴钴蓝色或蓝色,脚钴蓝色或铅蓝色。口裂大,喙宽阔而扁平,一般较短,成三角形,张开以后,面积很大,上喙正中有棱嵴,先端微有缺刻;鼻孔覆羽;翅一般短圆,飞行灵便;腿较短,脚弱。

大小量度

体重♂15~33g,♀14~26g;体长♂172~490mm,♀168~212mm;嘴峰♂15~19mm,♀15~17mm;翅♂86~95mm,♀80~93mm;尾♂833~83mm,♀79~118mm;跗蹠♂14~17mm,♀14~16mm (普通亚种)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中,也出没于,林缘疏林和竹林,尤其喜欢沟谷和溪流附近的阔叶林。

生活习性 迁移

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在广东、广西和香港地越冬。

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见3~5只成群。性羞怯,常活动在森林中下层茂密的树枝间,时而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时而在枝间飞翔,或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飞行缓慢,长尾摇曳,如风筝飘带,异常优雅悦目,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偶尔亦降落到地上,落地时长尾高举。鸣声高吭、洪亮,鸣叫时羽冠耸立。繁殖期间领域性甚强,一旦有别的鸟侵入,立刻加以驱赶,直到赶走为止。曾经见到一对寿带鸟赶走先于它营巢的山鹡鸽,并将山鹡鸰巢拆毁,用来筑自己的巢。

食性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甲虫、金龟甲、剑蛇、蝉、粉蝶、蛾类幼虫、蝗虫、螽斯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越南。 旅鸟:朝鲜,马尔代夫。

中国分布

普通亚种繁殖于华北、华中、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滇西亚种为冬候鸟见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及西部;滇南亚种繁殖于云南南部。一般甚常见于低地林,地区性高可至海拔1200米。

寿带鸟(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