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庙(优秀4篇)

时间:2015-03-03 02:3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屈原庙 篇一

屈原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关镇青云山岩脚下,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立的。屈原是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忠君爱国的精神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屈原庙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屈原庙内的主要建筑有正殿、配殿、东西厢房等。正殿是以屈原的塑像为主,周围是描绘屈原事迹的壁画,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楚国的历史中。配殿供奉着屈原的祖先和后人,表达了对屈原家族的尊敬和纪念。东西厢房则是用来陈列屈原生平事迹和著作的展览馆,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在屈原庙的庙会上,每年都会有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此外,屈原庙还是举办屈原文化讲座、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使屈原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屈原庙所在的青云山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是人们远离喧嚣城市的理想去处。登上青云山,可以俯瞰整个城镇和长江流域的壮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总的来说,屈原庙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宗教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缅怀屈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屈原庙 篇二

屈原庙,建立在中国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关镇的青云山脚下,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兴建的。屈原是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爱国精神成为后人仰慕的对象。屈原庙是人们缅怀屈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屈原庙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主要建筑包括正殿、配殿、东西厢房等。正殿内供奉着屈原的塑像,周围是描绘屈原事迹的壁画,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楚国的历史中。配殿供奉着屈原的祖先和后人,表达了对屈原家族的尊敬和纪念。东西厢房则是用来展示屈原生平事迹和著作的展览馆,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每年在屈原庙举办的庙会上,都会有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此外,屈原庙还是举办屈原文化讲座、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使屈原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青云山的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登上青云山,可以一览整个城镇和长江流域的壮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总的来说,屈原庙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宗教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缅怀屈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愿屈原的精神在这里永存,激励后人爱国、奋斗。

屈原庙 篇三

屈原庙 篇四

  屈原庙亦称屈子祠,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1765年重建,占地7。8亩,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祠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汩泉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后来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祠在此。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台,植金桂。

  屈原庙,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将它移建至玉笥山上。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他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台,植金桂。祠内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桂树多株,每逢中秋节,黄、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遭谗被逐,曾在汨罗江畔的南阳里。玉笥山一带居住,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节。投江后,楚人在其南阳故里修建屈原庙,公元907年梁太祖追封屈原为昭灵候,昭灵候庙更名为叫忠候庙;南宋绍熙三年(1192)朱熹守潭洲,奉敕重建,复名汨罗庙。元至和十六年(1279),元世祖加封屈原为洁清烈公,清烈公庙更名为忠洁清烈公庙。明洪武二年(1369),湘阴知县黄思让重建,并在庙前建濯缨桥、独醒亭。嘉靖二十年(1541)知县戴嘉猷拆南阳寺僧舍徙建于玉笥山对岸江边,复名汨罗庙。清乾隆二十年(1755),庙宇被江水侵蚀,知县陈钟理以屈原曾居玉笥山,将汨罗庙徙建于玉笥山。同治八年(1869),乡闾集资重修,更名为屈子祠,书法家虞绍南重书历代碑文刊祠内。民国14年(1925)在祠西建汨罗公学(民国18年改为汨罗中学),与汨罗书院建筑对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一度驻兵祠内,并焚毁前进西厢房,旋即为当地乡民修复。1953年,省、县级人民政府拨款修葺。195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两翼建筑被拆除,祠内文物及祠周一批古迹遭破坏。1980年,省人民政府再度拨款修葺,同时对外开放。此后,相继修复祠及祠周一批古迹,并在祠侧汨罗书院和汨罗中学的遗址上修建仿古式建筑龙舟陈列室和休息室等附属设施。1988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

  美食小吃

  宜昌菜的风格是“原汁、咸鲜、偏辣”,“老九碗”宴极具宜昌的本地特色,席上的菜由杂烩头子、炸相蝶子、炸春卷子、鱼糕丸子、鱿鱼笋子、锤碗莲子、白肉肚子、香菌鸡子、珍珠丸子等九道组成,都是用大碗盛着端上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最好能尝一尝。宜昌名菜主要有白刹肥鱼、峡口明珠汤、满篮桔红、一品鳝鱼、三游神仙鸡、八宝水鸡、桂花荸荠丸、莲蓬蛋、三丝腰花、银针鸡丝、软炸鱼饼、香酥莲米鸭、瓢儿豆腐、寿星白菜、魔芋豆腐、凉拌鱼腥草等,去宜昌不要忘了品尝。夷陵广场果园二路对面老年大学旁的大桃园、西陵后路的矮子饼、古韵大酒店的泡鸡爪咖啡厅(夷陵广场对面的合益和、东山隧道口旁边的`名典咖啡、豪客嘉族)解放路烧鸡公、朝天椒、致祥路抻条面、四新路闻丑香、文子面、二马路肉烧饼加豆花、福绥路一排饭馆、陶朱路夜市、天桥下地老婆饼、中山路老字号热干面、致祥路的凉虾、中山路的“味源”煲仔饭、中山路的“养身楼”火锅、陶珠路“武汉九九九”(门店里的)鸭脖鸭头、解放电影院旁巷子里的“巴到烫”。咖啡厅(老街、西街、红房子、花样年华、流金岁月、新贵族、星期八、大卫咖啡、快乐老家、好百年、90度饮吧)北门红油小面、得胜街吴豆腐豆花鱼隆康路仙一品包子、福绥路锅贴饺子、干麻面、福绥路的“重庆老鸭子”店、"拉面米线"馆的砂锅米线、国酒旁边的番茄鱼、红星酒楼的田螺、青少年宫的素味龙门、胜利四路的徐嫂饺子馆、隆康路的色泽酒家的干锅鸡、果园三路电力宾馆旁”福聚楼”的难得糊涂鸡、南湖宾馆对面的湘西菜馆、行大楼旁,老物资局对面。继续主理湘西菜,推荐:湘西血粑鸭。三楼有自助火锅,每位十二元,六十多品种咖啡厅(五千年、银座、南湖宾馆旁边的世纪欧典、海王星、星巴克)樵湖岭至330片干锅、西陵二路笑仙阁、樵湖岭(西陵建安对面)的一品鸭、一爿香米线、七十二行的排骨玉米汤

  景区景观

  八景

  屈子祠附近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建筑,俗称玉笥山“八景”。1995年在屈子祠东侧新建占地1。6万平方米的屈原碑林,陈列356块书画作品碑刻。

  屈原祠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碑坊,高14米,正中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钢盘混凝土结构,有明清风格,翠瓦飞檐。高耸于崇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大殿后的屈原墓,乃人们营建的衣

冠冢。今墓前的门阙、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间原物。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诸峰历历在目。每逢端午佳节,这里都举办龙舟竞渡。届时,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织,热闹异常。秭归城附近还有屈原故里,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气绝不亚于屈原祠,可作为屈原祠的辅游点。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右神策将军王茂元出任归州刺史,喟叹屈原“诞灵是所,庙貌无睹”,便在州城东5里的屈沱建了一座屈原祠。“神像章服,悉遵唐制”,并作了一篇《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这大约是秭归最早的一座屈原祠。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百姓集资在屈沱修了一座“清烈公祠”。祠宇为硬山顶,四合院式,由山门、配房、大殿、后殿组成,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坐坡朝江,面对楚台山。元泰定初年(公元1324年),归州知州王秃哥不花对清烈公祠进行修葺,拖了很久没有完工,祠宇近乎偏废。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知州密儿哈吗提议再修,并将自己的俸银拿出一部分率先倡导,乡绅富户纷纷赞助,于第三年将新祠建成,密儿哈吗提议改为“清烈公庙”,请湖广儒学提举黄清老作了一篇《清烈公庙记》。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州孙鹤年,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知州王景阳,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湖北学政凌如焕,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知州王沛膏,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知州李火斤相继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20世纪60年代曾两次维修。后因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兴建,库区水位升高,1976年7月迁建于秭归县城东3里的向家坪,祠宇占地20。7亩。主体工程于1977年2月动工,1982年6月25日建成,更名“屈原祠”。新祠山门保持清烈公祠原貌,扩大规模,有高17米的牌楼,配房向左右扩展7米。牌楼盖琉璃瓦,一级屋角为鳌鱼,二级为卷龙,三级为草龙,正中脊饰为宝瓶。牌楼正面,中为天明堂,左右为二龙盘柱,中嵌郭沫若题“屈原祠”三字。额枋为襄阳王树人题“孤忠留芳”,门匾为武汉张秀题“光争日月”.祠内塑赵朴初题对联:“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整体建筑气势磅礴,耸立在橘树丛中。一级屋脊正中绘以蓝天、红日、大海、波涛,二级屋脊下塑有变形夔龙,三级屋脊下饰飞凤。天明堂下为松鹤延年,两旁为麒麟吐玉书,墙面花边为卷草、汉纹、回纹等。整个彩绘以红、黄、绿、蓝四色调配,相映生辉。东西配房为硬山顶,滚龙脊,饰龙凤图案。是内可供游人题诗作画,品茗小憩。

  屈原铜像

  屈原祠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庄严的屈原铜像,矗立在祠院正中的草坪上。基座为花岗石,高2。5米。铜像高3。92米,袍袖周长5米。人物造型为“低头沉思,顶风徐步”,着力刻画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境界。形象庄重,主题鲜明。祠内还陈列着一尊国内今存最早的屈原石雕像,高103厘米。像座一侧有铭文曰:“荆州府归州桐油沱信人曹端福,善同妻朱氏四(子),发心舍造屈原相公一尊,入于白狗峡庙中。永镇四方,保安家犬。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丁酉三月吉旦。同男:田中、执中、秉中、守中立。匠人陈伯伏。”此石像原安放于小青滩屈大夫庙内,当地老人介绍说,曹端福是个船主,带他妻子和四个儿子驾船下宜昌,木船在白狗峡(今兵书宝剑峡)失吉,他全家获救,多亏屈原大夫保佑,于是捐赠了这尊石像。永远寄托着归州百姓对屈原的感情,“家犬”是对他四个儿子的贱称。祠内还建有东西两座碑廓,面积171。5平方米。镌刻着屈原作品与插图,历代名家题咏屈原的诗词。

屈原庙(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