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壁画【优秀4篇】

时间:2014-07-01 04:16: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丽江壁画 篇一

丽江壁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丽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不仅以其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还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丽江壁画而闻名于世。丽江壁画起源于唐宋时期,是当地少数民族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丽江壁画主要分布在丽江古城的各大庭院和寺庙之中,包括木府、玉龙雪山寺、五华楼等。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壁画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民俗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丽江古城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丽江壁画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木府壁画和五华楼壁画。木府壁画以其精美绝伦的线条和色彩,展现了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场景,是研究纳西族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而五华楼壁画则以其神秘而深邃的图案和符号,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和考古学家前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丽江壁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载。通过这些古老的壁画,我们可以窥见丽江古城的繁荣与兴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保护和传承丽江壁画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

丽江壁画 篇二

丽江壁画的保护与传承

丽江壁画作为丽江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丽江壁画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丽江壁画,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加强壁画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古老的壁画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其长久保存。其次是加强对壁画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和文物保护制度,加强对壁画的巡查和监测,防止其受到破坏和盗窃。

除了政府和文化机构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丽江壁画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我们应该遵守参观规定,不随意触摸和破坏壁画,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作为社会公众,我们应该加强对丽江壁画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丽江壁画作为丽江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才能让丽江壁画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继续为后代传承。

丽江壁画 篇三

丽江壁画 篇四

丽江壁画是滇西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姿,吸引着中外艺术家和游客。以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包括琉璃殿、大定阁、福国寺的护法堂,束河的大觉宫和大研镇的吸依堂等处残存的壁画。1983年4月,又与其他民族的壁画、崖画一起,在首都北京展出,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目录 渊源内容表现临摹作品 渊源 丽江壁画是滇西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姿,吸引着中外艺术家和游客。 丽江壁画系明代木氏土司聘请汉、藏、纳西等族的画匠绘制的,分布在玉龙关的觉显寺、护法堂等十余处。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及来河大觉宫四处。壁画共55堵,总面积139.22平方米,规模最大的是大宝积宫的12壁。其中一壁高2.07米,宽4.48米,共画人物600尊,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丽江壁画多系宗教题材,表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

和道教的内容为主,用笔细腻,设色精丽,对比强烈,特点突出,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内容表现 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

丽江壁画以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包括琉璃殿、大定阁、福国寺的护法堂,束河的大觉宫和大研镇的皈依堂等处残存的壁画。早年,寒潭寺、万德宫、木氏故宅、雪崧寺等处也有,但无人护措,早已圯毁湮灭。近年皈依堂、护法堂的画,也相继毁坏,其余尚基本完好。1957年有关部门曾经组织美术工作者到丽江从事壁画的临摹工作,共得临本13O余件,向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受到好评。1983年4月,又与其他民族的壁画、崖画一起,在首都北京展出,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题材是宗教人物和传说

这些寺庙殿堂内的壁画,题材是宗教人物和传说。内地的殿堂壁画,多为一种宗教的内容,而这里的壁画,在一个殿堂里,甚至在一幅壁画里,常有佛教、道教、喇嘛教三种神像并存的现象。这多种宗教揉合的壁画,与丽江所处的特殊地位分不开。丽江位于滇藏要冲,同时受汉、藏文化的'深刻影响;民族杂居,群众宗教信仰较为复杂,其中尤以佛、道、喇嘛三教为盛。面对这一现实,统治者只好“兼容并包”,企图通过涂抹怫、道、喇嘛三教的威 严,宣扬三教“法力无边”,来安抚、麻痹群众,使其安于受奴役受剥削的地位,以巩固统治;但参加绘制的工匠们,生活在严酷的封建社会中,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有血肉联系,通过宗教题材的折光,或隐或显地透露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工匠们的美学理想。

观音普门品图

在壁画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大宝积宫,北壁,有一幅“观音普门品图”(203×446厘米):正中画观音,执法器,坐莲座上;西侧画人,人遇水、火、盗、虎等场面。画中有三个旅行的人,各带包裹雨伞,一遇虎,另一遇盗;左侧画一犯人,赤膊带枷跪地,一差役揪住他的头发,另一差役举剑欲砍,旁有二吏,指点交谈,似主谋者;右侧画一人遇火;这些遇难者,于危急时口念观世音,就逢凶化吉,虎盗不敢伤人,差人屠剑自断,火堆变成浅水荷塘。右侧下部有一班百姓,向着正中观音或跪或立,顶礼膜拜。观音莲座上有藏文题记。画虽是明显的宗教宣传,但从图中的官吏、差役、旅人和百姓身上,使人看到明代边疆社会生活的一些侧影。画的上部,有小观音八尊,亦各具神态,右上第三尊观音,倚手沉思,神态特妙。这些场面以山石云烟隔开,将它有机地组织在一个大画面里,布局匀称,错落有致。

莲花生祖师图

在西壁上的《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的是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祖师莲华生。在壁画中,他头戴七宝冠,合掌坐于莲座上,黑衣,头微倾。座下立二小天女,神态优美,四周画百工之神,或坐,或立,或舞,或骑马、春米、坐船、打猎、木作、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等,是一幅内容丰富的边疆社会生活画卷。 这些壁画在构图、布局、线条、色彩的画幅 367 ×498厘米。如来怫朱衣金身端坐正中,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神像,下列正中,画喇嘛教三护法神,外侧画四大天王,共约百余像。这些神像,把佛、道、喇嘛三教的人物都糅合在一起,层次分明,动静相谐,色彩鲜明,人物生动,是一幅较为精彩的宗教画。在离大宝积宫东北不远的大定阁,正殿东壁上画的喇嘛教欢喜佛抱裸体女神,画面世俗气味很浓。正殿南北二壁的“水月观音”,画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佛像,以水月云石相衬,类似一幅山水人物画。如画观音菩萨一幅,观音坐于莲池畔的崖上,脚踏莲花,金身,紫衣,红带,后面花竹成丛,前面池中金荷正开,池水兴波。右上角一散花小天女驾云而至,白鸽相伴,舞于蓝天。写普贤菩萨一幅,普贤于崖上抱膝而坐,身旁鲜花开放,头顶梅花遮盖,右边溪流激湍,波浪迭起,左下角一童牵象,右上角有天女散花。画面精巧严谨,富于装饰情趣。这些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初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成的。由于形成时间漫长,工作量浩大,前后风格不一,壁画的作者可能是好几批多民族的工匠。

大部分是马啸仙的作品

相传白沙壁画的大部分是马啸仙的作品,据《丽江府志略·方伎》载:“马啸仙,江南人,工图画,山水臻神品,花卉人物靡不精妙,识者称为马仙画。西域闻其名,延去数载,后复归丽。”看来这一位是汉族。又据漾西万德宫(木家院)石碑记载“铸匠云南石凤翼,画工古宗古昌”。古宗即藏族,古昌是一位藏族画工的名字。又据父老传言,白沙原有一处“画匠田”,世代由当地东巴和姓耕种。由此推知,壁画是由汉、藏、纳西等民族的数批画家共同协作完成的,它是滇西北人民的共同创造,是各民族传统友谊的结晶,是一分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临摹作品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县委书记的支持下,以最快速度与省文化厅、文化部取得联系,很快,中央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了专款,省文化厅很快组织云南画家与文物工作者李伟卿、朱明、阎甫关山月、梅肖青、郑律成六人下丽江来协助壁画的临摹与考察。丽江参加的有周霖、周耀华、和占瑞等人,周霖的三子周孚定,四子周孚印也作为编外人员参与了壁画的临摹与后勤工作。1956年夏,第一批由文化部名义组成的画家与文物工作者,对丽江壁画作了全面的考察与绘画临摹。 1957年秋,丽江壁画临摹作品在祖国首都隆重展出。一时间,北京掀起一股丽江壁画热,丽江壁画到京出,是继敦煌画热之后,又一古代文化的热潮。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邀请,请画家们携带临摹的丽江壁画互他们的城市进行展出。经文化部批准,除北京外,又有上海、南京、天津等五大城市有幸目睹丽江壁画的风采。丽江壁画所到之处,参观者惊叹古代壁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兴奋不已。展览期间,画家们还被子多所美术院校邀请,为师生们作有关丽江壁画以及摹绘壁画的学术报告。 随后,丽江壁画临摹作品,还被英国政府邀请到英国展出,在当时中国的艺术品被邀请出国展出,特加是被邀请到西欧国家, 这简直是一件奇事,使国内美术界为之一振

丽江壁画【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