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壳堤知识【经典3篇】

时间:2011-04-09 05:44: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古贝壳堤知识 篇一

古贝壳堤是什么?古贝壳堤是一种由贝壳构成的海岸地貌,通常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海洋沉积作用。这些贝壳堤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海岸线上找到,展示出了大自然的奇妙鬼斧神工。

贝壳堤的形成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在海洋中,贝壳不断死亡并沉积在海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贝壳会逐渐堆积起来。当地壳板块发生运动,将这些贝壳推向地表时,就形成了贝壳堤。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贝壳堤可能会非常庞大,甚至高达几十米。

贝壳堤不仅仅是一种地质奇观,它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贝壳堤来了解古代海洋的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情况。贝壳堤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学和进化论非常重要。

此外,贝壳堤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一些地区,人们将贝壳堤视为神圣的地方,认为它们具有特殊的灵性。一些古代文明甚至会在贝壳堤上建造神庙或宫殿,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古贝壳堤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它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还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和文化价值。保护和研究古贝壳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未来。

古贝壳堤知识 篇二

古贝壳堤的保护与挑战

古贝壳堤作为一种珍贵的地质遗产,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挑战。为了有效保护这些贝壳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保护古贝壳堤的关键是保护海洋环境。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问题都会对贝壳堤的形成和保存造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减少人类对海洋的破坏,以保护贝壳堤及其生态系统。

其次,加强贝壳堤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也至关重要。通过研究贝壳堤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价值和脆弱性,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建立专门的贝壳堤保护机构和项目,加强对这些珍贵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最后,加强公众意识的提高也是保护古贝壳堤的关键。人们应该意识到贝壳堤的重要性,尊重和保护这些自然奇观。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贝壳堤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保护古贝壳堤不仅仅是一项保护自然遗产的任务,更是保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文明的责任。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古贝壳堤的永续保护和传承。

古贝壳堤知识 篇三

古贝壳堤知识

  贝壳(bèi ké)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壳,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贝壳堤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古贝壳堤——古贝壳堤(古贝壳堤)

  黄骅古贝壳堤是世界上三大古贝壳堤之一,位于沿海,自西向东分布着6条与岸线基本平行的古贝壳堤,该堤位于黄骅市东南侧,北起沈庄,向南过孙村南延1.5KM。

  Chenier海岸 环境保护和旅游市场 科研和经济价值 收缩展开

  其他古贝壳堤

  (1)沈庄——东孙村贝壳堤。该堤位于黄骅市东南侧,北起沈庄,向南过孙村南延约1.5KM。

  (2)苗庄一同居贝壳堤。该堤位于黄骅市东南约3KM处。

  (3)许官——武帝台——沙井子贝壳堤。该堤从中捷农场三分场境内通过呈SN走向。北起天津巨葛庄,南抵黄骅的许官多呈埋藏状态。

  (4)脊岭泊刘洪博贝壳堤。该堤位于黄骅关家堡以西的脊岭泊西侧,呈SN走向,绵延长达3公里多。

  (5)歧口——赵家堡低潮贝壳堤。该堤位于歧口高头村至赵家堡向海2.2KM的低潮滩贝壳堤。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

  古贝壳堤的历史年代

  地处山东省最北部的古县。濒临渤海湾。广袤无垠的滩涂潮带上,有一条绵延76千米的古贝壳堤,抵挡着汹涌的.潮水。千百年的海潮,塑造了这条神奇的天然大堤。如若将环渤海海岸带比作一条靓丽的金项链,那么,位于鲁北古县沿海的贝壳堤,则宛如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这条金项链的显要位置,闪现着耀眼的光芒。位于山东省古县城北60公里处的古贝壳沙堤,已有5000年的历史。它绵延30公里,每年仍以10万吨的速度生长,是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古贝壳滩脊海岸。被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条由40多个贝壳岛连接而成的裸露型贝壳堤,总面积为80480公顷,。其贝壳质含量达90%以上,由完整贝壳、贝壳碎屑和贝壳砂组成的砂层厚度达到2.5米至5米,经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它形成于2500年至1100年之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海洋自然遗迹。

  贝壳堤组成

  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距今1万至5000年发生的海侵,沧州沿海平原一部份被淹。以后海面回降,河流冲积,逐渐成陆。贝壳堤就是这一历史过程留下的遗迹,为沧州沿海海岸带颇具特色的海岸地貌类型,也是渤海湾古海岸的遗迹,反映自陆向海方向的岸线变迁。堤上贝壳种类丰富,多为潮间带或浅海泥沙海底软体动物的现生种属。堤高0.5~5米,宽几十至几百米,长数十米、上百米或延伸百余公里。其横剖面顶部上凸,两翼减薄到尖灭。

  Chenier海岸

  古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古县北部,渤海西南岸,西至漳卫新河,东至套尔河,北至浅海—3米等深线,南至张山子—李山子—下泊头—杨庄子一线。地理坐标为:37°54′30″~38°19′10″N,117°45′08″~118°05′37″E。境内北部分布两列古贝壳堤,第一列在埕口镇以北,位于张家山子—李家山子—下泊头—杨庄子一线,长近40Km,埋深0.5-1米,贝壳层厚3-5米,形成于全新世中期,距今5000年左右;第二列在埕口镇东北,位于大口河—旺子堡—赵砂子一线,长近22Km,由40余个贝壳岛组成,岛宽100-500米,贝壳层厚3-5米,属裸露开敞型,形成于全新世晚期,距今2000~1500年。境内分布着两列古贝壳堤,绵延76公里,贝壳储量三亿六千万吨,该两堤都与河北省的贝壳堤相连,组成规模宏大的世界罕见、国内独有的贝壳滩脊海岸,国际上称之为Chenier海岸。贝壳滩脊海岸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既粉沙淤泥岸、相对海水侵蚀背景和丰富的贝壳物源。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黄河携带大量细粒黄土物质,长时期周而复始的在渤海湾南岸、西岸迁徙,在此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质海岸。当黄河改道、河口迁徙到别处,随着泥沙入海量的减少,海岸不再淤积增长,海水变得清澈,种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贝壳物源。最重要的是海浪潮汐运动,以侵蚀为主,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随着贝壳的逐年累积,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滩脊海岸。一旦黄河改道回迁,贝壳堤及以海水较淡而浑浊的淤泥岸不利于贝壳生长而停止。在贝壳堤外,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又向前伸,贝壳堤则远离海岸,或弃与陆上或埋于地下。因此,由于黄河的来回迁徙,海岸线走走停停,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渤海湾南岸、西岸形成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也就成为渤海湾海岸线向渤海延伸的脚印。

  环境保护和旅游市场

  古贝壳堤与湿地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贝壳堤最完整、唯一的新老贝壳堤并存的以保护贝壳堤岛与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保护区。它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鸟类越冬、栖息、繁衍的乐园,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的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海洋地质、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类型研究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堤奇观,吸引着无数游人和考古爱好者的到来。他们漫步海滩,沐海拾贝、踏滩逐浪,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赏赐。

  科研和经济价值

  古贝壳堤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特地质地貌,古贝壳堤岛与国内外同等类型的贝壳堤比较,有几个独特之处。一是贝壳质含量高,古古贝壳堤岛无论是深埋地下的还是裸露于地表的,贝壳质含量几乎达到100%,很少有其它杂质;二是新老贝壳堤并存,古贝壳堤岛不但有距今5000—2000年的古贝壳堤,而且尚有新发育形成的新贝壳堤,并有形成第三条贝壳堤岛的趋势,国外与国内

其它的贝壳堤都远离海岸,没有形成新贝壳堤的可能;三是典型的贝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珍贵海洋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实际生产价值。对于研究古海岸线位置、推断海岸环境演变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如此大的古贝堤仅在美国和南美各发现一条。古贝壳堤,绵延30公里,已有5000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古贝壳滩脊海岸。它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古贝壳堤和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并称世界三大古贝壳堤。面对每年仍以10万吨速度生长的贝壳资源,古人始终坚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以贝壳为原料研制开发出世界上第三种新瓷型——贝瓷,使贝壳沙堤得到了有效保护,贝瓷产品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贝壳堤丰富的贝壳资源,为贝雕加工、塑料橡胶填充剂、动物饲料钙质、海洋贝瓷制造等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来源。

古贝壳堤知识【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