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栽培技术(最新3篇)

时间:2016-07-08 07:21: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山药栽培技术 篇一

山药,又称淮山、薯蓣,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山药的栽培技术较为简单,但也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环节,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山药的栽培技术。

首先,选择良好的种薯是山药栽培的关键。种薯的选择应该是外皮光滑,无病斑,无腐烂的,品种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在选择种薯时,最好选择直径在2-3厘米之间的,这样可以保证山药的生长旺盛。

其次,山药生长的土壤应该是疏松肥沃的,并且排水性好。在土壤准备阶段,可以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在种植山药的地块上,应该进行深翻和耙地,保证土壤松软,有利于山药的生长。

再次,山药的种植方式有直播和插秧两种。直播是将种薯直接埋入土壤中,然后等待发芽生长;插秧是将种薯切成若干段,每段保留一个芽眼,然后插入土壤中。不管是哪种种植方式,都需要注意种植深度和行距的控制,一般种植深度在5-8厘米之间,行距在30-40厘米之间。

最后,山药的管理是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山药生长期间需要及时浇水、施肥、除草和松土。特别是在山药发芽生长的初期,需要加强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另外,山药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生长120-150天左右,当山药地上部分开始枯黄时即可开始收获。

总的来说,山药的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就能够获得丰收的成果。希望以上介绍的山药栽培技术对您有所帮助。

山药栽培技术 篇二

山药,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蔬菜,深受人们喜爱。而山药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提高山药产量的栽培技术。

首先,科学施肥是提高山药产量的关键。在山药生长期间,应该根据山药的生长阶段和生长需要,合理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一般来说,山药生长初期需要多施氮肥,促进根系生长;生长中后期需要多施磷、钾肥,促进块根膨大。此外,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其次,合理控制山药的密植度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山药的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山药之间竞争激烈,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产量。因此,在种植山药时应该控制好行距和株距,一般行距在40-50厘米,株距在30-40厘米为宜。

再次,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也是提高山药产量的重要环节。杂草的生长会影响山药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降低产量。因此,山药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保持地表整洁。另外,要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影响山药的生长和产量。

总的来说,提高山药产量的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就能够获得丰收的成果。希望以上介绍的提高山药产量的栽培技术对您有所帮助。

山药栽培技术 篇三

山药栽培技术

(一)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粘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二)开沟整地 长根品种按行距1m,在田间挖南北向深沟,沟宽28~30cm,深140cm。挖时将上下层土分别堆放在沟的两侧,沟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楼碎。经晾晒几天后,先将底层土耧平踩实,再分别填入下层土、上层土,每填20cm耧平踩实1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半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半条沟。

(三)种块处理 在种植前20~25d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根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下端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以杀菌和促进发芽。用根头繁殖不能扩大种植面积,若要增加繁殖系数,必须将块根切断繁殖。即选长1m左右,横径2.5~4.5cm的较细块根,切分成15~20cm长的若干小段,并用毛笔标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石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和防霜冻工作。

(四)种植 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种植。华北地区多在4下旬,长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华南地区则在3~4月。种植前要在大田周围挖深围沟,深达1m左右,宽0.6~0.8m,并与外沟相通。田长超过20m的还要加开腰沟,以保证多雨季节迅速排水。然后在种植行中央拉绳,按行距1m沿绳开浅沟,深5.6cm,在沟中用10~12cm粗的钢筋棍按株距20cm逐一打洞,深入松土层底部。将种薯的上端顺沟走向横放在洞口上,以引导新生的块根垂直下伸,生长粗细均匀,达到出口和收购的标准。排放好一沟后,随即覆土起垄,垄高10cm。

(五)施足基肥 下种后到出苗前,将种植沟两侧行间土壤深翻20~30cm,施入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要配合施用,施腐熟厩肥或粪肥2000~4000kg/667m2,外加尿素20~25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25~35kg,并与翻土充分混合。

(六)田间管理 1.支架引蔓:山药一出苗就要及时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长,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2~2.5m为宜。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达1.5m。支架要安插牢固,防止被台风吹倒。2.中耕填土: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以后拔除杂草。要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0cm、宽30cm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3.追肥: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施1次,根据植

株长势施尿素10~15kg/667m2。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发展。以后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力现象,可再追施1

次。4.灌溉排水:山药为耐旱作物,但为求丰产,也要适当浇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也要清晨浇凉水抗旱。山药更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山药栽培技术(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