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优秀3篇】

时间:2018-04-03 04:13: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一

为了帮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设计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将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和时间的学习展开,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首先,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1-100的数,掌握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通过数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加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其次,我们将重点教授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教学实践和游戏练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口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我们将通过趣味游戏和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将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绘画活动,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将教授学生时间的概念和简单的时间表示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时钟的读法和时间的表示,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二年级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二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在数的认识方面,我们将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逐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读写方法,培养他们对数的感觉和认识。

在加减法运算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难度,教授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趣味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将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椭圆等,并通过绘画和拼图活动,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将深入教授学生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懂时钟和日历,掌握时间的表示和计算,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我们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为他们的学习之路添砖加瓦。

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三

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5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认识近似数。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时、分、秒。

  4、在现实情境中,学会混合运算。

  B、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进行拼组。

  2、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C、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分项统计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三)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万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万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解决问题

  1、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五)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与代数、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