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推荐6篇】

时间:2012-05-05 07:16: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和常用口语用语。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口语知识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交流。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2.1 日常生活用语:问候语、感谢语、道歉语等。

2.2 交际用语:如购物、问路、约会等日常交际中常用的口语表达。

2.3 情景对话: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练习口语。

三、教学方法

3.1 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口语表达。

3.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激励、相互学习。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4.1 情境导入:引入一个真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口语的实际运用场景。

4.2 任务设置:设计一系列任务,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练习口语。

4.3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

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情况。

5.2 作业评定:通过作业评定学生对口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口语测试,检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资源

6.1 课件:精心设计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6.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用于课堂教学的辅助。

6.3 教学材料:准备一些与口语教学相关的教材和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探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和基本定理。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2.1 数学概念:如集合、函数、图形等基本概念。

2.2 数学定理:如三角函数的性质、平行线性质等基本定理。

2.3 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

3.1 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3.3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4.1 问题导入: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2 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4.3 概念巩固:通过练习、作业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

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5.2 作业评定:通过作业评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数学测试,检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资源

6.1 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2 教学材料:准备一些与探究学习相关的教材和练习册。

6.3 数学工具:如尺规、计算器等工具,用于数学学习的辅助。

七、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父字头、立刀旁、两点水、单人旁、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4、学习读书的方法:学会怎样提问。

  5、培养认真读书、思考、提出问题的习惯。

  3、6、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改进自己。

  7、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板书:小树,(指名读)谁知道小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板书:爷爷,教学“爷爷”,板书,“和”

  3.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小树呢?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爷爷和小树的故事,看谁听懂得最多?

  ●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4.反馈:你都听懂了什么?

  5.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教学部分生字。

  6.及时鼓励:小朋友可真不简单,听了一次就听懂了那么多,如果自己再去读读,那就会知道得更多了。

  7.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自由读,同桌互读互帮)

  8.检查个别生是否读正确。(一段一段地检查,并且随机教学生字。)

  9.认识自然段,并且动笔标一标。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

   第一、二段:

  1、指名个别生读,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地方不懂?

  2、疑:估计有:

  (1)为什么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服?

  (2)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小树就不冷了?(鼓励孩子不懂就问,并及时表扬会提问的孩子)

  3、提了这么多问题,该怎么办呢?对了应该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真正不懂的,再去请教老师。

  4、小组讨论,老师积极参与

  5、反馈交流。

  6、感情朗读指导并达到会背诵。

  第三段:

  1.第二段的学习非常棒,第三段的学习就交给你们自己了,好吗?你们也先在小小组里读通课文,然后有哪些问题提出来,看看伙伴能不能帮你解决?

  2.自由学习讨论,

  3.交流反馈:说一说你刚才是怎么提出问题,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4.朗读指导。

  ●总结

  ●写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

  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想象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 ,泉水说:“ ”

  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练习

  1、填空

  ()的杜鹃花(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沉睡,撒娇等词语的意思。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省略号的用法。培养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好吗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猜猜看这是什么?

  (笋)

  见过吗?

  (出示笋的图片)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2、画面导入:

  (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

  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他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

  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二、自学

  1、标: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划: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3、读: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想:

  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查:

  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整体感知

  师:你们想知道笋芽儿是怎样一天天的长大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吧?

  1、正音: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如:

  猜谜:

  两辆车──轰。

  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

  唤 揉 扭 钻 抚 辫

  3、读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

  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

  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⑴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

  (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

  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⑵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

  (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⑶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⑷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4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5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

  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二、教材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帕。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三、教学过程

  1?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2?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画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闹出笑话。有一次轮到我贴了。蒙眼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教学设计方案【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