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时间:2013-06-07 03:18: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教学设计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认知

2.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三、教学方法

1. 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互动交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实践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任务: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五、评估方式

1. 学习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任务评价: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任务,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小测验、讨论和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角色: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

2. 学生需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 教学改进: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教学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通过选取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项目实践和跨学科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3.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其进行思考和探索

2. 项目实践:采用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操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

1. 项目启动:介绍项目背景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项目实施: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展示: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五、评估方式

1. 项目成果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实践操作,评估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2. 学习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和能力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小结报告、讨论和反思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需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教学策略: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和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 教学改进:要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一、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接着师生合作,认读古诗,再指名读,互相评价。解决生字词,指导学生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学生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中,让读者先通过听觉,然后通过想象,既而转换到视觉,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景图,一首古诗,认字表和写字表,还有四道课后练习题。这首古诗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已经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初步了解诗的大意,体会意境,熟读成诵。同时还要让学生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提示停顿、重音,指导朗读。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意境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被春鸟唤醒的作者,打开窗户后被雨后春景所惊异的神情,从而可以看出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

  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办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交流)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⑵理解重点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

  4、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⑴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⑵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2、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3、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活动设计:

  ⑴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⑵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⑶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⑷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感受:贫穷、勤劳、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读背名人名句,养成搜集、运用名人名句的习惯。

  3.能自己或合作制作习作集,并能有所创造地进行设计、美化。增强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写作的自信心。

  4.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分段表述;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5.自主阅读,旁批读中的感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感悟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名联。

  2搜集、整理自己喜欢或同学认为精彩的习作。

  3搜集、阅读描写运动会的习作。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成语,不懂的借助工具书了解其意思。

  2.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

  3.试着运用这些成语。

  二、语海拾贝

  1.读名联,重在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名言名句,不必逐个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生交流释疑。

  2.熟读成诵,积累名言。

  3.交流自己积累的名联。

  三、互动平台

  1.师:本单元的4篇课文充满着智慧,给我们的人生很多启迪,你学了之后都受到什么启发?四人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读后受到的启发,同一篇课文让学生补充说一说受到的不同的启发。

  4.师总结:是啊!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与时间赛跑,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希望同学们把受到的启发落实到行动上,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果!

  四、综合性学习

  1.设计习作集封面。

  (1)根据搜集的习作,给习作集确定一个主题,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小组交流如何设计一个美观、大方、有创意的习作集封面,组长记录设计方案。

  (3)全班交流设计方案,根据小组交流的方案自选喜欢的动手制作习作集封面。

  (4)小组合作,讨论互助。

  2.展示习作集封面。

  3.评选最佳习作集。

  4.全班展示最佳习作集,观摩学习。

  五、习作百花园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播放近期学校举行的运动会的画面,教师配上热情洋溢的旁白,用活动的气氛感染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

  (2)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引导学生选择习作素材:选择运动会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场景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班上讲一讲,以启发思路。

  4.教师提供描写运动会比赛场面的精彩片段大家欣赏,集体评议,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

  5.自主习作,鼓励创新。

  6.同学之间相互修改习作。

  7.自我修改完善。

  8.赏析写得好的文章,激励表扬。习作批阅完后,选出在选材、语言等方面较好的习作,供大家评议,再点评、总结、表扬。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抽学生说一说阅读要求,教师总结强化、明确要求。

  3.自读文章,旁批读中的感悟,特别关注文章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哪些特点。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6.说说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7.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可以背诵、摘抄等。

  8.拓展: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