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用3篇)

时间:2017-08-09 02:33: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咏华山》的意境,认识一些华山的景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咏华山》的意境,认识华山的一些景点。

2.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华山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课本《咏华山》

2. 多媒体设备

3. 视频资源:关于华山的介绍视频

4.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播放介绍华山的视频,引入《咏华山》这首诗歌。

2. 导入课题: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华山的一些景点。

3. 听课文:朗读《咏华山》,让学生跟读。

4. 分段理解:逐段解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意境。

5. 语言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华山的景色,引导他们用形象的词语表达感受。

6. 创设情境:通过PPT展示更多华山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去华山游玩的场景。

7. 朗读诗歌: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

8. 小结复习: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华山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咏华山》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华山的景色,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咏华山》,理解其中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华山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帮助学生背诵《咏华山》,理解其中的意境。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抽象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课本《咏华山》

2. 录音设备

3. 诗歌《咏华山》的PPT

4. 华山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华山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华山的壮美。

2. 朗读诗歌:老师朗读《咏华山》,让学生跟读。

3. 分段理解:逐段解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

4. 背诵训练:老师分段教学生背诵《咏华山》,并进行反复练习。

5. 语言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华山的景色,展开想象。

6. 表达训练:让学生围绕华山的形象,进行表达训练,鼓励他们用丰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7.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8. 总结复习: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华山的认识和感受。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咏华山》这首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背诵诗歌并表达出其中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对华山的向往和热爱。同时,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17个生字,会写“真、间、与、首”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3.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教学难点:

  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自己 真高 山间 云朵

  2.复习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诗文对对碰

  1.课文有些句子和古诗的意思一样,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

  3.这些的说明了华山的——高。

  4.读好这句话:华山真高啊!

  学习生字“真”

  用真啊!说句子。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三、我也来描绘

  1.华山怎么高呢?说一说。

  2.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用图画画出来吗?再配上几个句子。

  3.自由完成绘画。

  4.展示并介绍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随机教学“间”

  5.我们只是读文看插图就都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小寇准身临其境更有自己深刻地体验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寇准来吟诵这华山的高吧。

  四、学写生字“与”“首”。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