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2019-06-07 02:20: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设计一堂历史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明园的建造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掌握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过程。

3.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圆明园的建造背景和历史意义:介绍圆明园建造的背景、规模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圆明园在清朝的重要地位。

2.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过程:讲解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包括外国侵略和清政府的无能,以及毁灭的过程和结果。

3. 圆明园的影响: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建筑和毁灭过程。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影响。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关于圆明园的研究和展示。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原因和影响。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圆明园的看法和思考。

4. 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关于圆明园的研究和展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培养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他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二

本篇将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设计一堂艺术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感受圆明园的美丽与悲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2. 感受圆明园的美丽与悲剧。

3. 探讨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

1.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介绍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规模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魅力。

2. 圆明园的美丽与悲剧: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丽和毁灭的悲剧。

3. 圆明园的影响:探讨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教学方法:

1. 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观摩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感受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魅力。

2. 艺术创作: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对圆明园的美丽和悲剧的感受。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圆明园的看法和思考。

4. 展示赏析: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共同欣赏、评价和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观摩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3. 艺术创作: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对圆明园的美丽和悲剧的感受。

4. 讨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圆明园的看法和思考,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感受圆明园的美丽与悲剧,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4、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

  1、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2、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二、反馈自学

  (一)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确吗?

  第一组: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1、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呢?在我们文中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去读一读。(出示课件)

  两个不可估量,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2、举世闻名中的举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指……(联系上下文理解)

  3、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读一读。(课件)

  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第二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天南海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教师评价:同学们字音都读准了。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建筑的

  (二)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可见同学们课前的自主学习都能认真完成,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你知道了吗?

  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时的位置布局、建筑、历史文物。(板书)

  三、品读辉煌

  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去看看,去欣赏一下那里宏伟的建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文中最吸引你的描写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体会。“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

  希望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细细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你画了哪些语句?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一:金碧辉煌的殿堂。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既有城市也有乡村)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这些都是我国各地非常著名的景点。

  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

  预设二、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师:神话传说中说,海上有三座神仙住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而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预设三、武陵春色,有知道的吗?

  师:这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

  预设四、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欧美各国的建筑。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感受,会使文章更有韵味,更有说服力。

  预设五、同学们,仔细看这段话,作者在描写圆明园里建筑时,你发现了什么?

  对比写法(对比读,分男女)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这美丽的景色?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都出自我们勤劳而智慧的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请带着这份自豪和骄傲来读读这段文字。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齐读。

  出示课件: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法国)雨果

  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之情,把圆明园的美印在我们每一个的心中。

  四、迁移写作

  1、这段话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有……也有……学生齐读七个“有”。

  2、除了建筑宏伟,作者还写了什么?

  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欣赏一下那里珍贵的历史文物。

  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是……也是……

  3、圆明园浓缩了天南海北的精华,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用上“有……也有……”试着写一写。

  出示: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的丹顶鹤,也有的猴子;有__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园内,___________;流连其间__________。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也有;有,也有。漫步园内,___________;流连其间__________。

  五、读毁灭

  然而,就在1860年10月6日,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哪个字眼深深刺痛了你。

  交流:凡是统统任意

  然而这些还没有完,指读:10月18日和19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视频。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此时的感情已经统统写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脸上,你想说点什么?此时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从此,圆明园中,没有了……也没有了……

  六、升华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一起铿锵有力的发出我们的《少年说》。

  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及被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过程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被毁灭的经过。

  3情感目标:体会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他们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思路: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

  1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展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2采用情境教学法突破重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文章,“爱”、“憎”之情强烈而又分明,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发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展示情境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精练的文笔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本文以“毁灭”为题,但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用大部分篇幅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着重描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从而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全文通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最后的毁灭形成的的强烈反差,突现了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以爱激恨,让学生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增强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生分析:

  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具有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这节课中,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浓厚,出现了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发言不够精彩,朗读不够到位。

  学习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包括圆明园结构布局的特点、景点的介绍、文物图片等。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FLASH资料,《火烧圆明园》视频资料等。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好吗?(播放多媒体图片)

  生(齐声回答):好!

  师:知道这是哪吗?

  生(齐声回答):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这是圆明园遗址。看到这残垣断壁,谁能想到144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请你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谁来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圆明园是一座又大又美的园林。

  生2:圆明园里景观风格各不相同,收藏了众多的宝物,真是太漂亮了!

  生3:圆明园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它被毁灭了!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精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的过去,那就是“辉煌” 。

  (板书:辉煌)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描绘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

  生:课文第2至4段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师:这堂课我们先重点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显示投影)今天,我们开个“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 。会议主持和记录员是我——王干老师,参加会议的专家就是你们——景鹏小学四(2)班的全体同学。

  师: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我是做什么的?

  生(齐声回答):主持人。

  师:你们是谁?

  生(齐声回答):专家。

  师:对啦!你可以是园林专家,可以是建筑专家,也可以是文物专家。请同学们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想做什么专家?你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小组讨论,确定分组情况以及研究的问题)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正式开始。会议第一项请各位专家研究你们的资料,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研读课文内容)

  师:现在请专家代表上台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位专家先来介绍?

  (一位学生走上来)

  师:请问你贵姓?

  生4:我姓朱。

  师:你想为我们介绍什么?

  生4:我想介绍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师: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专家为我们介绍!

  生4:圆明园结构宏大,是由长春园、万春园和圆明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还有许多小圆,象众星拱月般的分布在圆明园周围,比如颐和园。

  师:说到“众星拱月”的布局,我这里有段动画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多媒体动画)

  师:圆明园的布局的确很独特。(板书:布局独特)

  师:圆明园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那些景点了。建筑专家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5(走上来):我是建筑专家刘一盛,圆明园内的景点特别多,有145处,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而且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的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有的吸收欧美建筑风格的西洋景观,如远瀛观、万花阵。我就介绍这些啦!

  师:哪位建筑专家还有不同的见解?

  生6:我是建筑专家陈培诚,我向大家介绍圆明园的一个景点——“买卖街” 。

  “买卖街”并不是真正的街市,而是供皇帝以及后妃玩乐的地方。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建造了“买卖街”。城内的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真正的居民。如果皇帝要逛街,圆明园里的宫女、太监、侍卫等就分别装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山乡村野”也是如此,是模拟建造的村落以供皇帝、后妃享乐用的。

  师:听了专家的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在我心中只留下两个字:宏伟。(板书:建筑宏伟)专家的这份资料很有价值,能不能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7:(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第4段,同时配乐起)

  师:圆明园中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还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文物专家介绍一下吧!

  生8:我是文物专家郑丽敏。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时间长,达2000多年,物品多,汇集了各个朝代的文物;而且范围广、价值贵,有2000多年前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还有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惜,这些国宝大都流失海外了。如圆明园一个喷水池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铜像被八国联军抢走。前几年,我国花了3 500万,才从香港拍卖市场买回3个,分别是乾隆青铜猴首、乾隆青铜牛首、乾隆青铜虎首。你们看,我这里有他们的图片。(走下讲台,给每组学生欣赏)

  师:是啊!这些文物很珍贵。可惜,被外国侵略者洗劫一空了。(板书:文物珍贵)专家们精彩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圆明园布局的独特,建筑的宏伟,文物的珍贵。此时此刻,我对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板书:热爱)然而,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了。不过,组委会还是为我们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圆满结束。

  (四)了解历史,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体验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吧!(板书:毁灭)

  (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望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同学们,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

  生9:看到这熊熊烈火,我非常气愤,也为我们祖国失去这样一座国宝而感到痛心。

  生10:看到这熊熊烈火,我仇恨侵略者,也感到中国的国力太弱了。

  生11:英法联军是强盗,没有人性!这么宏伟的花园被毁坏了太可惜了!

  生12:侵略者太贪婪、野蛮、残酷了,这么壮美的圆明园被他们洗劫一空后,为了掩盖罪行,竟然一把火给烧掉了,这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

  师:我看,英法联军象野兽,但比野兽更凶猛;英法联军象豺狼,但比豺狼更凶残。我们对他们的无耻行径充满无限的痛恨。(板书:痛恨)如此辉煌的圆明园毁灭了,这是19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之一,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化作沉沉的声音,饱含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吧!

  生:全体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圆明园存在于今天,毁灭的悲剧还会发生吗?为什么?

  生13:我认为悲剧不会再发生,因为中国现在强大了。

  师:是啊!侵略者把这座东方的奇迹洗劫一空,毁于一炬。我们除了侵略者充满痛恨之外,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从1860——2004年,144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为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用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课后和同学们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互动谈话、品词析句、读文想象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搜集圆明园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写课题,关注“毁灭”

  (一)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注意“毁”的笔顺,区分“圆”与“园”,大家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课题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让你更有感触?它是什么意思?(揭示毁灭,初步感知词义)

  过渡: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毁灭”一词,那么,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改变被动地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入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

  二、走进“毁灭”,感知“毁灭”

  (一)品读第5自然段,了解毁灭经过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了毁灭?你是什么心情?

  2.请带着这份心情齐读这一段,哪些字词如匕首一样刺痛了你的心?更让你愤怒?(随同句子出示重点词: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谈理解,谈体会,指名感情朗读。)

  3.链接“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强烈的恨。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图片展示,加深毁灭的印象,激荡情感

  1.多媒体展示被毁后的圆明园。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看到的吗?

  过渡:这是我们对圆明园的印象,看看大屏幕,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用你搜集的资料试着说说。想想,课文中哪些部分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点带面,在这个环节中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充分感受毁灭,激发情感。】

  三、重温昔日辉煌

  (一)默读2——4自然段,初步感知昔日辉煌

  1.这几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圆明园?

  2.毁灭前的圆明园里面有什么?找出能准确概括的一句话。(明确过渡句的作用,板书: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二)圆明园精巧的布局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段讲什么?哪个词可以准确概括圆明园的布局?

  2.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体会“众星拱月”意思。

  (三)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指名朗读,我们看到了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针对你印象深刻的一处景观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感受读给大家。

  3.师生配合读,和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圆明园。(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实现背诵。)

  4.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美景,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多媒体展示各个景观,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5.有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把圆明园的美读出来。

  (四)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赏识文物,感受珍奇

  (五)感悟评价,升华自豪之情

  1.找出对于圆明园建筑、文物两方面的评价,再找出对它的总评价。

  2.用关联词语巧妙连接这几句评价。

  3.圆明园这么美,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六)思考: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过渡:的确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这把火烧毁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毁了(学生续接,多媒体展示景观一一消失),还烧毁了人们的血汗,这就是我们关注的“毁灭”,这就是巨大的损失。(板书:昔日,今日)

  【设计意图:“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四、感受损失

  1.哪一段评价这种损失?用了哪个词?释“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2.齐读,两个“不可估量”用在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后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一)出示资料《我们的国宝在哪儿》,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二)课后小练笔:如今,走进圆明园,看见最多的就是这些孤独伫立的石柱子,这些石柱子在这里伫立了150多年,它们呜咽着,好像对天空诉说着什么?假如你正面对着这片废墟,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对谁说?想一想,写下来。

  (三)课外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猛兽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试着整理下来。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这是借

  助课外的资源,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训练。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习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建筑宏伟

  昔日

  文物珍贵

  今日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的损失

  【设计意图:板书应简明扼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生字,词语;交流小练笔;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中国今日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激趣。

  2、我们中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好事。谁来举个例子?(20xx~xxxx)

  一、导入新课

  1、这些事情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都是我们中国走向强大的证明。可是,就在历史上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和愤怒的大事。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所谓毁灭就是?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前预习了吗?那让我们直接来试着读吧。找学生分段读。注意:“不可估量”的字音。

  2、课文预习得不错,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

  1、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读出了什么?

  3、理解不可估量。

  4、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给祖国乃至给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来领略一番。

  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可以拿出铅笔,标注出自己的感受。

  A第二自然段

  1、重点理解:众星拱月。(示图)

  2、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347公顷,5200余亩。

  B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点出“玲珑剔透”。一个气势恢宏,一个建筑精巧。让生品读。

  2、再感受一个热闹的“买卖街”,一个宁静的山乡村野。男女生对读。

  3、去掉“也”,再读第一句。让生找差异,点出“也”的用法。

  4、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中,都有哪些美景呢?

  5、教师引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按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6、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视频)

  7、看完视频,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8、用这世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为过,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话会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9、在这样的园林里散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话。

  C第四自然段:

  1、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2、“上自……下至……”想象一下,这两千三百多年中,该有多少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号称“万园之园”,被称为“东方的凡尔赛宫”的皇家园林,却在英法联军的践踏下,毁于一旦!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同学们,你想说什么?

  2、带着感受读读最后一段。看看那句话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3、那是怎样的破坏?感悟“凡是”“统统”“任意”。

  4、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被几千个外国强盗付之一炬。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所以,作者会在文章开头,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2、随着文章的学习,我们心中肯定会泛起深深的惋惜之情,甚至是仇恨。可是,我们更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思考。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让我们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