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质3篇】

时间:2013-03-03 09:27: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能够从文章中领悟到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4.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教学重点

1. 听懂文章的故事内容。

2. 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 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材。

2. 背景音乐《欢乐颂》。

3. 课堂小道具:牛肚子模型、小牛玩偶。

4. 课堂活动:角色扮演、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播放背景音乐《欢乐颂》,让学生进入故事的世界。

2. 导入新课:教师用牛肚子模型和小牛玩偶讲述故事开头,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分段讲解:教师逐段讲解文章内容,重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4.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5. 情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表达情感。

五、教学延伸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内容,并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 课外阅读:推荐其他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读《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3. 能够从文章中领悟到勇敢、智慧和友爱的重要性。

4.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教学重点

1. 熟读文章,理解主要内容。

2. 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

3. 领悟文章中的道理和情感。

4. 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材。

2. 图书《童话大全》。

3. 课堂小道具:故事卡片、角色头饰。

4. 课堂活动:情感表达、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熟读文章:让学生多次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2. 描述情节:学生分组讨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3. 领悟道理: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领悟到勇敢、智慧和友爱的重要性。

4. 写作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展示想象力。

五、教学延伸

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创作童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奇思妙想创作一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表达、写作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三

二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张之路的作品,本文主要讲了一篇有趣的科普故事。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我们了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有反刍的现象,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通常要接触一些实物,我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关心作品中任务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能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识记““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通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4.通过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能借助路线图讲故事。评价任务

  1.通过预习检测 17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通过自读、互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通过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4.通过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能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一

  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3分钟活动一(3分钟)

  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导入激趣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认读生字

  读通课文

  10分钟活动一(10分钟)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读词语卡片,积累词语。

  3.同桌互助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4.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读准词语,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

  细读故事学词学文17分钟

  活动一(17分钟)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通过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通过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能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评价目标三、四)

  环节四

  学习小结拓展延伸

  3分钟活动一(3分钟)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团结就是力量。

  3.课后习题。

  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评价目标三)

  环节五

  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7分钟活动一(7分钟)

  1.出示:“旅、救、算”等13个生字。

  教师提醒每个字的易错之处。

  2.教师进行范写,学生观察结构,进行描红、仿写。

  3.书写评价,二次练习。

  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品味字的结构美

  (评价目标一)

  红头误入求救

  真诚地关爱

  青头用知识巧救

二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