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6-06-02 03:22: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统计意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培养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以下是我设计的一堂关于统计的课程。

【课程名称】:认识统计

【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统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统计?

2. 统计的意义和应用;

3. 统计的基本方法;

4. 统计实例分析。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颜色的玩具积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哪种颜色的积木最多?最少?

2. 讲解:介绍统计的定义和意义,告诉学生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3. 操作:让学生自行统计教室内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种类,然后用图表展示结果。

4. 分析:让学生分析图表,回答问题:哪种水果最受欢迎?为什么?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重要性。

2. 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统计,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讨论图表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结论。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实践来培养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和理解。以下是我设计的一堂有趣的统计课程。

【课程名称】:统计乐园

【课程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实践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力;

3. 激发学生对数据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统计能力。

【教学内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统计在游戏中的应用;

3. 统计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统计相关的儿歌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2. 游戏:设计统计游戏,如“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物,并用图表展示结果。

3. 实践: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设计自己的统计问题并解决。

【教学方法】:

1. 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统计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3. 合作法: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力。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统计课程,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统计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力,为以后更深入的统计学习奠定基础。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三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及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愉快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各一张

  学生:题卡3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玩具吗?(出示四种玩具)老师要从这四种玩具中挑选一种,奖给在这节课中会听、会看、敢说、敢想的小朋友,只要你能做到,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得到它。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到底选择哪一种呢?

  生1:小狗

  生2:小猪

  生3:小鸡

  师:大家意见不一样,那怎么办?

  生:大家喜欢哪一种玩具的人多,就选哪一种。

  师:看来老师要对全班同学做一个小调查,看哪种玩具最受大多数同学的欢迎,老师就把哪一种玩具奖给大家。老师要像刚才那样一个个问下去,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太浪费时间,也记不下来。

  师:谁能想一个办法?

  生1:举手数一数 。

  生2:投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办法,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拿出你的1号答题卡,在你最喜欢的玩具下面打对钩。

  (学生完答题卡)。

  师:最后一排学生请你走下座位,将你前面同学的答题卡收上来,交给老师。

  2.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尝试记录发现问题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答题卡,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哪种玩具喜欢的人多?

  生2:喜欢小狗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小鸡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小猪的有多少人?

  生5:喜欢小猫的有多少人?

  生6:喜欢小猪的比喜欢小狗的多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下面老师一张一张读,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拿出你的第二张题卡做好记录。(教师较快的读数据,有的学生记录不下来。)

  师:前后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

  (2)总结方法再次记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1:老师说小鸡,我就在下面画“×”;

  生2:老师说小猫,我就在下面打“√”。

  教师简介写“正”的方法,演示“正”字结构,说明为什么?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我用打“√”。

  生2:我用画“×”。

  生3:我用的是“正”。

  师;喜欢每种玩具的有多少人?

  生:喜欢小猫的有9人,喜欢小猪的有10人,喜欢小鸡的有2人,喜欢小狗的有12人。

  教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收集,记录整理下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统计》。(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来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3.认识统计表

  师:(出示统计表)根据你的记录我们一起来填写表格。像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统计表。

  师:(出示统计图)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来表示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如果一格代表一个人,喜欢每种玩具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0个单位格的纸条,8个单位格的纸条,2个单位格的纸条,12个单位格的纸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

  生:能,因为上面写着数。

  师:请你来到黑板前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生:看最顶端对着数几,就是几人。

  师:刚才我们把这个表格叫统计表,你能不能给这个图起个名字呢/

  生:统计图。

  4、通过统计图、回答问题 。

  师:看着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谁又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1:喜欢哪种玩具的人最多?(喜欢小狗的人最多,有12人。) 师:看来玩具狗最受大多数同学的欢迎,老师就将玩具狗奖给大家。谁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2:喜欢哪种玩具的人最少?(喜欢小鸡的人最少,只有2人。)

  生3:喜欢小猪的有多少人?(10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讲评.)

  5、小结。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跟刚才杂乱无章的数据相比有哪些优点?

  生:看的清楚、整齐。

  师:分别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生:能清楚的看到每种数据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三张题卡,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例如,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小朋友的爱好是什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都要用到统计的知识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解决出来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