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优质6篇】

时间:2014-08-09 05:24: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一

在学前教育中,颜色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接触和理解的内容之一。通过教授颜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分类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颜色教学课程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引导他们认识颜色。比如,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孩子们分辨颜色并将相同颜色的小球放在一起。通过这种互动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激发他们对颜色的兴趣。

其次,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教学工具,比如颜色卡片、颜色视频等,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颜色。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和物品,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颜色的美丽和特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颜色的概念。

最后,可以结合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亲自体验颜色的魅力。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纸、颜料、毛笔等材料,让孩子们制作属于自己的彩虹、彩色手链等作品,从而加深他们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颜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二

颜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主题,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颜色教学课程时,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颜色,感受颜色的美丽和魅力。

首先,可以通过故事和歌曲来引导孩子们认识颜色。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颜色故事,比如《三只小猪》中的房子是红色的、黄色的和蓝色的,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颜色的特点和美丽。同时,可以结合一些流行的颜色歌曲,比如《彩虹歌》,通过唱歌的方式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颜色,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来帮助孩子们认识颜色。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不同颜色的花朵、树叶等,通过观察和收集,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颜色的美丽和多样性。同时,可以利用自然风景来启发孩子们对颜色的联想和想象,比如在看到蓝天白云时,让他们想象出更多美丽的颜色组合。

最后,可以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来巩固孩子们对颜色的认识。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颜色游戏,比如颜色接龙、颜色找茬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颜色,巩固他们对颜色的记忆。同时,可以利用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亲自体验颜色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观察中感悟,在创造中体验,从而全面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传记的写法,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课文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的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学习居里夫妇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伟大而美丽,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今天,我们就走进居里夫人的世界,感受她那伟大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xx),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的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给予她巨大的影响。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背景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三、检查预习

  生字和新词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微妙 燥热 沥青 骤雨 窒息 吹嘘 荧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读出声音。朗读时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居里夫人是在什么条件下提炼镭的?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第二部分为第2-14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在上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第三部分为15-25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

  (二)请学生看书上插图。居里夫妇。

  五、精读课文

  (一)请第一、二组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领起全文,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请第三组同学读课文第2、3、4自然段;第四组同学读第5、6、7自然段;第五组同学读第9、10、11自然段;第六组同学读第12、13、14自然段。

  1、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2、“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从这里同学们看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简陋,工作环境不好,但是居里夫人还是坚持工作。

  3、“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拟人法。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非常艰难。使语言生动、活泼。

  4、“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工作环境差,超出人的身体极限。表现出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请同学们再次看书上的插图。

  (三)、请男生读第15-20自然段,请女生读第21-25自然段。

  品析“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这句话。

  ”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衬托出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四)文章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体会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找2个同学在全班交流。

  文章对残破的棚屋的描写: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简陋的设备等角度进行细致的描写,反映出条件的艰苦,衬托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等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六、总结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读者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在叙事中,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学过本课以后,同这们要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思路:

  《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八课,是《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属人物传记。课题“美丽的颜色”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镭具有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的外在特点;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献身科学的美丽人格。本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所在单元写作设计为人物传记。因此,依据文本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3.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圈点勾画法。

  2.朗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女,知道这是谁吗?(课件出示居里夫人拿着镭的照片。)

  生回答后,师引导: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则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知道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而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位美女——居里夫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教学新课

  (一)走进文本,初步感知“美丽”。

  1.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速读全文,标注自然段。(教师提示学生统一标注课文18自然段后单独成段的省略号为“19”自然段)

  2.提问:本文题目《美丽的颜色》,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文章当中,大家圈点出来,告诉老师,

  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一起来把文章这几个段落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17——22自然段。

  自由朗读。

  教师指名男女生各一,分角色读。

  引导归纳:在这对话中,人物情感对“美丽的颜色”从期待到确信最终惊喜万分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看到居里夫妇如呵护自己孩子般地研究镭的科学热情,读出题目“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

  它:颜色美丽,自动发光。(板示)

  (二)品析词句,体悟深层“美丽”。

  师:只是,这篇文章“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文章1——16自然段写了些什么?谁能概括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可多叫几人,反复引导。

  明确:居里夫妇探究提炼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1.师:请问,“艰苦”以及“微妙的快乐”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圈画并批注。

  (学生可同桌、前后合作交流圈点勾画。)

  2.指名学生朗读赏析,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

  (艰苦)

  工作环境恶劣

  工作条件简陋

  工作过程辛苦劳累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微妙的快乐)

  献身科学的热情,迎难而上的毅力,相互扶持的恩爱。(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3.师:由此可见,“美丽的颜色”除了指居里夫妇的工作成果——镭的颜色,更是指 。(引导学生归纳:居里夫妇的美好人格。)

  师:而这,正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板示:美丽的人格)

  三、拓展对比,品析写法。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后面部分与前面我们所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样以对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和记叙为主。前半部分,作者却偷了懒,大段大段地摘抄了居里夫人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究后,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不能,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使文章更具真实性,给人“身临其境,如经其事”的感觉。另一个,也因为作者身份的不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让我们从这篇传记中既读到了居里夫人,也感受到了作为小女儿的作者对父母浓浓的爱惜与敬仰之情,使传记的情感色彩变得更加浓厚起来。(可结合课本45页“阅读提示”品析。)

  四、再次朗读,升华总结。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读后半段的“美丽的颜色”,体会居里夫妇的幸福快乐。(看哪……看哪!到完。)

  师:我们永远记得镭的美丽颜色,可是我们记住的只有镭荧蓝发光的美丽吗?

  明确:还有居里夫人熠熠生辉的一生追求及美好人格。

  师:是的,这光辉的美好人格是世间最美的色彩。其实,拥有着美丽颜色的镭一直侵蚀着居里夫人的肌体,她曾经的美丽健康在献身科学的道路上悄悄隐退,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白血病而亡。大家来看看这样的她还美丽吗?(出示居里夫人年老时的照片)

  明确:美!因为人格的美丽是永恒的!

  五、作业布置。

  1.选择一位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等,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要求:可借鉴本文引用传记人物原话的写法。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六、板书设计。

  随文设计(略)。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落实重点字词形音义。

  2、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3、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2、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一、导入居里夫人的图片

  自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后齐读两遍)

  炽热沥青铀矿窒息猝至吹嘘踱步镭钋

  三、题目切入,体会美丽情感。

  1、课文题目是《美丽的颜色》,“美丽的颜色”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找出来。

  第一次:17~18自然段;

  第二次:20自然段;

  第三次:21自然段;

  自展请学生齐读这一部分(17~25)。

  请学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对话,体会情感(期待)。

  请学生读第二处,体会情感(确信)。

  一起读第三处,提示重读的词语,读出感叹号的语气(惊喜)。

  2、小结:对于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的情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三个,温馨的期待————神秘的确信————意外的惊喜),经历这三个阶段,居里夫人的“宝宝”镭终于诞生了,它有着美丽的颜色。

  四、品味语言,感受美丽人格

  但是,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部分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概括。

  生:居里夫人探索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过程。(此处,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加以引导,提醒他们注意第一自然段,需要让孩子知道叙事性文章的概括,不仅需要把握关键事件,还需要把握能体现中心的关键词语。)

  (一)体会艰苦

  1、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例如: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修饰语、关联词)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单句成段,强调)

  (3)“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数字、反问)

  (4)“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做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小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探索镭的艰苦,工作条件的差,工作负荷的大,镭的神秘难以发现,这些都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苦”字。板书:苦

  (二)体会快乐

  1、但这样艰苦的日子,在居里夫人看来,却是怎样的?

  (生:美好而且快乐的。)

  (师:板书乐,你从哪里看出了美好和快乐?)

  如,感谢这种意料的发现,……像是在梦里过日子一样。

  (你能理解为什么居里夫人的快乐是“微妙”的了吗?)

  自评

  五、体会美丽的叙事节奏。

  1、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部分里,写传记的人好像有点偷懒,文章中大段大段地“抄袭”了居里夫人的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段落可否删去?(生:不能,真实性,母亲的话更真实,也和作者的话相互印证。13、14段。)

  2、“玛丽写到的话”文章的后半部分又不见了,为什么?(生:把19自然段的他们改成我们:缺少对话细节,没有生动性。)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并分析概括居里夫人的形象;

  3、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镭和居里夫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因此,想要获得这项殊荣难度很大。而世界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自己所热爱、痴迷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第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了解她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二、背景介绍

  1.居里夫人(1867—1934)

  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1903年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移葬于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创始人。

  2、写作背景

  艾芙居里(1904—20xx),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居里夫人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居里夫人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爱因斯坦

  三、预习检查

  字词速查:简陋(lòu)骤雨(zhòu)窒息(zhì)沥青(lì)

  轮廓(kuò)炽热(chì)吹嘘(xū)踱步(duó)

  猝然(cù)燥热(zào)酸渍(zì)小心翼翼(yì)

  筋疲力尽(jīn)

  词语解释:炽热(火热而猛烈)燥热(干燥炎热)

  吹嘘(夸张地宣传)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

  四、品读词句,感受美丽人格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是“艰苦”的?品读并赏析,体会居里夫妇在科学探索道路上遇到的艰苦。

  (明确工作环境、实验设备、工作强度、工作难度)

  例如: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了寒带。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3、面对极端艰苦的工作,在居里夫人看来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读出的?

  4、本文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笔录,联系上下文,谈谈这些引用的话作用?

  (明确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一方面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更能直接地表现出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对比中,更加凸显出居里夫人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四、品读对话,体会美丽情感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标题,而含有“美丽的颜色”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快速浏览这部分,画出含有“美丽的颜色”短语的句子。

  2、分角色朗读,感悟居里夫妇三次对话中蕴含的对“镭”的情感。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进一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的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过‘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④她小心翼翼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总结:传记不仅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还可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这一部分,作者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五、课文小结

  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全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贯穿始终,形象表现出居里夫妇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同时,在传记中恰当地引用了传主的笔录以及对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传神展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六、推荐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

  《玛丽·居里:她的一生》——苏珊·昆

  七、板书设计

  苦与乐人格魅力

  美丽的颜色传记特点:真实性、生动性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