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质5篇】

时间:2015-05-05 02:16: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以下是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桂花树和桂花飘落的情景,引发学生对桂花的兴趣。

2. 讲解桂花的特点和桂花飘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二、课文学习

1. 分段朗读桂花雨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2. 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桂花雨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课文理解

1. 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情感变化和故事主题。

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分角色表演桂花雨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情感体验

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桂花飘落的情景中,感受桂花雨的美好。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感想或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

1. 让学生制作桂花雨的手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或社区,观察桂花树的生长情况,加深对桂花的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欣赏《桂花雨》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到美好的文学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二

《桂花雨》是一篇描写桂花飘落情景的优美诗文,通过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之美,感受自然之趣。以下是结合《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1. 利用音乐或视频展示桂花飘落的画面,引发学生对桂花雨的兴趣。

2. 让学生观察桂花树,感受桂花飘落的声音和气息,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

二、课文学习

1. 分段朗读桂花雨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桂花雨的情景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文赏析

1.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桂花雨的意境。

2. 让学生绘画桂花雨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情感体验

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桂花飘落的情景中,感受桂花雨的美好。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感想或想象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想象能力。

五、课堂延伸

1.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花朵,比较不同花朵的美丽和特点,拓展学生对自然的认识。

2. 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桂花的小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桂花雨》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桂花雨的世界里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目标

  三、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四、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2)理解“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五、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七、当堂检测(见习题资源)

  八、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桂花雨》

  【教材分析】

  《桂花雨》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桂花雨是一种比喻,当桂花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同时这个“雨”字也似乎为全文笼罩上了一层如雨丝般连绵不断的淡淡的思绪。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摇桂花,接着追忆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和“花雨美”的怀念,表达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摇桂花的乐趣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桂花雨》(板书课题)

  2、出示词语、诗句,读一读(引导竖着读)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竖排写什么?第二呢?(相机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4、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过渡:“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神原是月中来”这是古人赞颂桂花香的诗句,上节课我们在课文里也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谁来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齐读)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用上左边一排的词语、句子或结合你平时的积累完成填空:

  桂花真香啊!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品赏摇花乐

  A、品味“我”的“摇花乐”

  1、过渡:浓郁的桂花香让琦君魂牵梦萦,可令她最开心最快乐的还是那童年的摇花乐。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品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2、交流反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A、学生读了之后谈感受:急切的心情

  B、指导朗读:给“缠”配上动作、神情、声音,想象怎么“缠”,体会小琦君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指导读出语气,读好“嘛”和“!”

  C、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谁来缠缠母亲,读读这句话?

  (2)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学生读后交流:感叹号一般是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此时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可以想像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乐。

  B、指导朗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吧,让我们一起抱着桂花树,把全身的劲都使出来,把你内心的快乐都喊出来!

  课件出示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3)、带着快乐美好的感觉齐读:“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好香的雨呀!”

  B、体会妈妈爸爸的“摇花乐”

  1、过渡: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对于她的母亲和父亲来说,这份快乐又体现在哪儿呢?

  2、引读:课件出示句子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对于母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生活之乐。对于父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丰收之乐。

  (二)学生回味香,品味“乐”

  过渡: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还在吗?

  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体会我们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

  2、课件相继出示这两句话:(1)(2)两句话

  对比着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桂花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三)品悟思乡情

  1、后来,作者一家移居台湾,从此离开了家乡。以后每次从外地回家时,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

  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

  (母亲对家长旧宅院里的金桂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金桂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师生合作完成说话训练:

  假如我说:外地的水很甜,母亲一定会说:

  4、小结: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水是故乡的甜,人是故乡的亲。(引读)所以母亲常常说:

  (四)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思念家乡,怀念童年的情感。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这场桂花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给我们带来的甜美!放音乐,自由读《桂花雨》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自编题目考考你的小伙伴。

  2、老师呢,被《桂花雨》感动着,涂鸦了一首儿歌,愿意读一读吗?(出示)儿歌

  3、琦君有“摇花乐”、“桂花雨”,你们呢,有什么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事呢?和小伙伴互相交流,也可以试着写下来,珍藏在你的记忆里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6、诗:

  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

  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