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3-09-06 04:39: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不起,我无法继续为您完成这个任务,因为这涉及到未经许可的内容。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谢谢!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深入赏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刚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常德的桃花源,很多同学都去过吧!桃花盛开的美景是世人所共赏的,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这一次“夜宴”诗情。请大家把赏析课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首先,请大家听朗读录音。

  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下面按照这样的步骤: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②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群季俊秀(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③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

  5.文中典故: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③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三、赏析课文

  1.解题:课文的字词义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先从题目入手,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题目信息:

  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②文体: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如果仅仅只是给大家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去猜测诗文内容的话,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③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过程)

  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下面我们还是按照前面的分组,自主讨论这些问题,每个组一个问题。五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来发表你们研讨的结果。注意:你们每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好的,大家从文章中找答案然后自己归纳)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

  ⑴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⑵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⑶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

  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夜间都不肯放过。不仅如此,“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上文,进一步回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天,阳春用她的烟景,大块以她的文章召唤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

  ⑷看来这春天的景色一定很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被弥漫在空气中的袅袅轻烟笼罩,分外迷人(烟景)。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群集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善书画,作者便说“群集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

  ③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宴会上做些什么呢?

  赏美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花园

  序天伦——享受天伦之乐,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真是百倍欢乐。

  高谈转清——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

  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文章中有没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叙天伦之乐事”)“乐”字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四、拓展探究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五、读背课文

  六、课堂小结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

  3、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流露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鉴赏优美语言。

  2、理解李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春天,即使是料峭的初春,也挡不住绿意染枝头、红蕊吐芬芳,再加上鸟鸣悠悠、细雨蒙蒙,大自然正展开一幅如诗的画卷,撩拨着我们的心弦。阳春三月,今人远行、踏青,将自己融进美好的春光,那古人呢?尤其是有着浪漫情怀、狂放不羁的李白会如何面对这美好的春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去了解李白在这融融春夜里的情怀。

  二、解题:

  春夜——时间宴——事件从弟——人物桃花园——地点

  序——文体,宴集序。

  题意:李白为在某个春日的夜晚在桃花园宴请自己的堂弟们写的一篇序文。

  三、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常识

  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李白,看《学案导学》。

  四、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积累文言知识

  1、找一学生读文本,教师纠正字音。

  秉烛夜游(bng)

  琼筵(yán)羽觞(shng)

  2、听课文录音,再读文本。

  3、完成文言知识练习,积累文言知识(见《学案导学》)

  4、齐读文本,思考文章思路

  五、理清文章思路

  1、讨论:李白为何要在春夜宴请从弟?

  明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美景在前

  “序天伦之乐事”——共享天伦

  2、讨论:此次夜宴快乐吗?有哪些乐事?

  明确:“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人美之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交流之乐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景美之乐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酣饮赋诗之乐

  3、小结:本文思路——

  夜宴的缘由

  夜宴的乐事

  六、赏析美句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学生写成赏析性文字,教师引导、点拨,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

  七、探讨主题,理解情感

  1、李白用如此美的语言讲述夜宴的快乐,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

  2、如何理解“浮生若梦”?

  明确:正因为“浮生若梦”,才让作者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以此表达珍惜时间、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为欢几何”到“乐事抒怀”也正体现出李白对待人生的旷达与洒脱。(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八、拓展延伸

  结合杜甫《春日忆李白》和余光中《寻李白》及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说说“我心中的李白”。形成文字,100字左右,要求语言生动流畅、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文意思,积累优美词语、句式,把握诗文情感,背诵全文。

  2、情感目标:体会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

  1、积累体会文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突破:

  以《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作为剖析课例,训练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串连知识的能力,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把分散的知识点总结成一般的解题方法的能力。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建立起学习文言文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想:

  用几串葡萄展示葡萄梗串联果肉的作用,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善于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分类和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改变以往学习文言文的被动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几串葡萄、互动课堂、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教师手持一串汁肉饱满的葡萄笑滋滋地问: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吃过葡萄?昨天老师和生活委员到市场买了两斤葡萄,老师试着尝了一颗,结果就成了这样(展示一根吃得一颗不剩的葡萄梗),同学们可以顺着这根葡萄梗联想一下老师手中的这串葡萄的滋味如何?是了,就是这么一串葡萄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它就是学习文言文“联、串、结”的“葡萄”体系,掌握了它,我们一样能够收获累累的甘甜的果实。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学习来掌握这种方法。

  二、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已经请同学们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老师很乐意为同学们朗诵李白的这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但是老师昨天因为忙着吃葡萄倒是没有做好准备,得请同学们帮帮忙。(播放幻灯片)

  (一)了解作者及骈文的特点。

  (二)扫除解读障碍:

  1、读准字音

  2、疏通重要实词、虚词

  3、弄清句式翻译句子。

  (三)教师朗诵,学生思考:这篇序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明确:赏美景、序天伦、高谈转清、饮酒赋诗。

  (四)学生诵读,思考:文章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明确:热爱生活、乐观放达的人生态度。

  三、“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解读

  同学们,这篇序文很短,我们就这样结束学习了吗?这样的学习就犹如吃剩下的葡萄梗一般失去汁肉饱满的果实。我们必须运用联想的方法,串连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要点,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把分散的知识点总结成一般的解题方法。

  1、“联”就是对知识点的联想、迁移。

  示例:我们刚才学习文章的第一个环节是了解作者以及骈文的特点,如若我们以此为起点联想开去,你会想到一些什么呢?(学生思考)譬如和李白齐名的一些诗人,像杜甫和李白并称“李杜”,那么,还有那些诗人并称的呢?譬如“小李杜”,又如“元白”……(播放幻灯片)

  2、“串”就是在对知识点的联想拓展的基础上把它串连,建立其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方便我们系统的掌握考点。

  示例:我们刚才在“扫除解读障碍”环节里,仅仅是为了理解文意而就文章里出现的几个实词、虚词进行解释,但是,就是这么几个实词虚词,它仅仅只有文中的意思吗?他们还在那些文章里出现过?有些什么意思呢?我们能不能把它们串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例如文章第一句话“夫天地者”中的“夫”,这里是句首发语词,不译。那么它还在那些学过的文章中出现呢?各有什么意思?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这样归纳以后,我们还用怕考试碰到“夫”字吗?(播放幻灯片)

  3、“结”就是对串联起来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解答类型题目的一般方法或规律,使得我们在考试过程中有“法”可依。

  示例:我们刚才翻译了句子,那么翻译句子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哪些句子需要直译?哪些句子可以意译?你有总结过吗?老师通过归纳,总结了翻译句子的六字要诀: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通过这样总结,你在翻译句子时是不是从容了许多呢?

  当然,学习文言文“联、串、结”的“葡萄”体系是环环相扣的,老师是为了方便同学理解才把这三环独立出来讲解。

  四、“联、串、结”文言文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

  好了,老师已经把方法教给了你们,现在,请同学们就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进行“联、串、结”的深入学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葡萄梗,学生分小组比赛,每小组针对《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里头出现的文学常识、句式、实词虚词、古今异义、文章阐发的思想、人物的人生价值观等,自选角度做“联、串、结”知识要点总结!教师做适时地引导,煽动各组比拼的热情。全班把总结所得汇总共享)

  学生可能总结的知识点:

  文学常识:飘逸豪放诗人归类;诗人并称归类;赋、序骈体文特点归类……

  手法句式:写作手法的小结;修辞运用的小结;状语后置几种情况的归类;判断句式的归类……

  实词虚词:夫、以、之、而、何、为、逆、清、伸……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的收集积累;

  思想、人生价值观:学习过李白诗的积累;启发感悟类诗文的积累;诗人的个人理想和价值取向收集……

  五、“联、串、结”文言文学习方法效果回馈

  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对文章知识要点的丰厚、拓展和延伸,我相信你对《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这篇文章的精髓已经有了很好地把握,现在我们就通过几道题目来检验一下。(播放幻灯片题目,通过检验让学生信服)

  六、布置作业:请你用“联、串、结”文言文学习方法分析一篇简短的课外文言文。

  板书设计:(说明:教师在黑板画一条葡萄梗维系整个知识脉络)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属模块: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属于古代散文教学,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同学们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理解诗文中的情感特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情感,背诵全文

  2、积累优美词语、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

  2、合作学习: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金谷诗序》与本文对比,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文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突破】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金谷诗序》与本文对比,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练笔】光阴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课前预习】回顾复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言】上周六我们一起去了厦门冬游,相信当时的美好依然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放,这次出游让我们较为单纯的学校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你们会不会感觉幸福指数上升了很多呢?古人也懂生活,他们也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不过他们的宴集与我们可大不一样。

  【投影图片】投影古人宴集图片,请同学们用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的词语和句子来概括图片所展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新课,给同学们最直观的感受,联系学过课文的词语句子,有助于理解全文意思,回顾旧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新课文。

  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引入课文】古人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而歌,吟咏诗文,唱唱歌(可不像我们一路上唱的是什么《一只小雨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一起大声背诵《将进酒》。)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共同协作,完成课文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文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以诗为文”语言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用典自然不加雕饰,灵活运用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高谈转清、饮酒赋诗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梳理字词,理解全文意思。

  【自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文的角度,一是作者;二是诗文反映的文化特征;三是诗文中的情感基调。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方向。

  三、对比探究

  通过课文的解读,我们看到李白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所以这是一场纯属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运用诗一样的语言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齐读文章,感受直观的诗文情意。)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文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入什么性质的。(积极还是消沉的?)

  【明确】总体感受是积极昂扬的,同学们尝试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既喜而后悲”,所以历来写宴饮的文章似乎都脱不了悲凉的情调: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而李白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它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合作探究】请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示】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人情况等方面入手

  【交流成果】小组之间交流成果,与老师交流体会

  【教师总结】提出最关键的一点,二者反映的情感特征不同,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当时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所以他在感慨时过境迁之后,感悟到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必然“终期于尽”。因此才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慨。而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那是封建主义达到鼎盛的时期,国力最强,民族自信最强,积极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又是一个骨子里充满的是盛唐士人绝对的'自信和自豪之情,他乐观、豁达,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认为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召唤(引导同学们用原文回答)和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以,王的《兰》虽清幽却低沉,李的《春》则是高亢与明朗相随左右。

  【另一角度的对比】对比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是唐人,为何情感也不相同。(由学生自主思考,下次课提问)

  四、总结全文,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石崇的《金谷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谷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一些佐证吗?

  2.自己走过的十八年,以《春》为蓝本,摹写一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3.光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500左右,抒发你对时光的理解和感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