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6篇)

时间:2013-03-07 01:33: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一

济南的冬天,是一幅美丽而富有特色的画卷。冬日里,济南的天空常常湛蓝晴朗,阳光明媚,但也常常伴随着刺骨的寒风。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可以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冬季主题教学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冬日的阳光和寒风,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观察冬日里的树木、草地、湖泊等自然景物,感受冬天的气息。他们可以绘制冬天的风景画,或者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冬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冬日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学生们可以用纸张、布料、毛线等材料,制作冬季主题的手工作品,如雪花、雪人、冬日风景画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冬天的魅力。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冬日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选择一本关于冬天的图书进行阅读,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通过读书分享,学生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感受冬天的文学之美。

通过以上几项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冬天这个特殊的季节里,更加深入地了解济南的冬天,感受冬季的美好和魅力。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二

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冬季主题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冬日的寒风和阳光,开展一次户外科学实验活动。学生们可以观察冬天的气候变化,测量气温、湿度等参数,探讨冬天和其他季节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冬季主题的运动竞赛活动。学生们可以参加滑冰、滑雪、雪地足球等冬季运动项目的比赛,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冬季运动的乐趣。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冬日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习冬日与济南相关的传统文化,如冬至、祭祖等习俗,制作冬日主题的手工艺品,演绎冬日主题的舞蹈、音乐等文艺节目。通过这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济南的传统文化,感受冬日的温暖和情感。

通过以上几项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冬天这个特殊的季节里,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感受冬季的美好和活力。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3.正确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法。

  情感目标:

  5.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概括提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2.注音

  济(jǐ)南伦敦(dūn)一髻(jì)儿贮(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

  看(kān)护薄(báo)雪暖和(huo)镶(xiāng)澄清(chéng)宽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词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而舒适。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水清澈见底。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3.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为二层)

  (第3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第5段)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第6段)绿、清、亮

  四、探究质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什么角度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总起全文,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北平(大风)寒济南(无风声)暖

  伦敦(无日)暗济南(响晴)明宝地

  热带(日毒)热济南(温晴)温

  2.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五、作业

  1.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仔细品味,想想好在哪里。

  2.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五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共同欣赏几幅风景图片,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导语: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的济南,真可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径,柳丝拂面,空气清新,近看湖水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远眺青山起伏,连绵不断,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看图片,认真观察、思考、描绘所看到的图片。

  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聆听、记忆

  增强自主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

  作者简介: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

  出示幻灯片:老舍的有关知识

  学生介绍老舍

  学生齐读、识记

  加强对老舍的了解,掌握文学常识

  播放课文录音

  听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突出天气的这一特点的?

  2、请结合具体的段落谈谈:围绕这一特点,作者写了那些景物?

  考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听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

  思考问题

  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齐读、识记。

  班内讨论交流1、2两个问题,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边听读、边勾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所描写景物的总体特征,理清作者写景的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跳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谈谈这些语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同桌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解析等方法,班内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质疑问难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抒情语句进行体会、领悟。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

  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以致用

  播放风光片《北国之春》,练一练,比一比,看谁能围绕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热爱、赞美之情。

  观看《北国之春》,边看边构思,准备发言。

  运用修辞描绘北国之春的美好景色,并互相评价。

  学以致用,使所学的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描写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和赏析能力,。

  结束语:

  同学们,从济南之冬,到北国之春,我们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热爱生活的真心、善于观察的慧眼、精于描绘的妙笔,使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你们的笔下更具诗情画意,更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能成为像老舍一样享誉文坛的语言大师。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写作的感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济南的冬天对比温晴突出

  阳光下的小山小摇篮

  山雪后小山秀美比喻

  冬天的济南城外远山小水墨画拟人

  水冬天的水蓝水晶

  热爱赞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