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18-06-09 04:48: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一

秋天是一个充满丰收和变化的季节,也是一个适合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的时节。为了更好地利用秋天的教学资源,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认真策划和准备。以下是一份秋天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1. 秋天野外实地探究活动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野外实地探究活动,亲身体验农作物的收割和处理过程,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农田的变化。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进行采摘水果、挖掘土豆等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秋天主题手工制作

秋天的主题是丰收和感恩,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比如,利用秋天收集到的树叶、果实等材料,制作季节主题的手工作品,如树叶拼贴画、水果模型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珍惜之心。

3. 秋天主题读书活动

秋天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秋天相关的故事书籍,如《小红莓的秋天》、《小熊和秋天的故事》等,感受秋天的神奇和变化。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天主题的读书分享会,让他们互相交流感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 秋天户外运动课活动

秋天的天气宜人,适合开展户外运动课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季长跑、野外拓展、篝火晚会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自然的清新和活力。通过户外运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挑战自我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5. 秋天主题科学实验

秋天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奇迹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秋天的奥秘。比如,利用实验装置模拟秋天的天气变化,观察云的形成和降雨过程;利用显微镜观察秋天叶片的结构和变化,了解叶绿素的作用等。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秋天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希望以上的秋天教学设计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秋天的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秋天教学设计 篇二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变化的季节,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秋天的资源和特点,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下是一份秋天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秋天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秋天田野写生活动

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田野写生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变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校园或周边的农田、果园等地,观察秋天的景色和收获的场景,然后让他们进行写生创作,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写生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心。

2. 秋天主题音乐剧表演

秋天是一个适合表演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剧表演来展现秋天的美丽和神奇。教师可以选取与秋天相关的音乐和故事情节,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排练和角色扮演,最后在校园或社区举办音乐剧表演活动。通过表演,学生可以培养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舞台表演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对音乐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3. 秋天主题数学游戏竞赛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竞赛来感受收获的喜悦和挑战。教师可以设计与秋天相关的数学游戏,如收获计算游戏、果实比重测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竞赛,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4. 秋天主题艺术展览

秋天是一个适合艺术创作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展览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天主题的艺术创作,如油画、水彩、雕塑等,然后在校园或社区举办艺术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通过艺术展览,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艺术兴趣和文化素养。

5. 秋天主题科学探究课程

秋天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奇迹的季节,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课程来探究秋天的奥秘。教师可以设计与秋天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如树叶的颜色变化原因、果实的成熟过程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知识。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综上所述,秋天是一个适合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的季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希望以上的秋天教学设计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秋天的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双关,既写了网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 “冷雾”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7)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秋天教学设计 篇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a、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b、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c、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学习生字

  “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秋天》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秋天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

  摘抄以秋为的文字,并做点评。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

  少女思恋图(梦寐)

秋天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你!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秋天教学设计【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