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6-08-07 02:20: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朱德的扁担》这个主题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朱德的扁担》是一首描写伟大革命先驱朱德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歌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朱德的一生,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下面我将分享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教学目标:

1. 了解朱德的生平和贡献;

2. 理解《朱德的扁担》这首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朱德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诗歌内容:让学生朗读《朱德的扁担》,并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朱德的品质和精神,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朱德的理解,创作一首诗歌或者绘画,表达对朱德的敬仰和赞美。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朱德的品质和精神,并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诗歌或绘画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对朱德的理解和敬仰;

2.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是否能够理解朱德的品质和精神;

3. 学生是否能够将朱德的革命精神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朱德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还能够感受到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从而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朱德的扁担》这首诗歌是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为纪念伟大革命先驱朱德而作,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这首诗歌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朱德的一生,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下面我将分享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教学目标:

1. 了解朱德的生平和贡献;

2. 理解《朱德的扁担》这首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朱德的事迹和成就,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诗歌内容:让学生朗读《朱德的扁担》,并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3. 观影活动:播放相关纪录片或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朱德的一生和贡献。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朱德的品质和精神,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朱德的理解,创作一篇文章或者演讲,表达对朱德的敬仰和赞美。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朱德的品质和精神,并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评价方式:

1. 学生的文章或演讲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对朱德的理解和敬仰;

2.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是否能够理解朱德的品质和精神;

3. 学生是否能够将朱德的革命精神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朱德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还能够感受到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从而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教师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以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4、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同甘共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课件出示)

  5、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体会“劝”

  1、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战士们会怎么劝说朱德同志呢?(思考交流)

  2、多么贴心的话呀,朱德同志听劝了吗?他会怎么回答战士们好心的劝说?(交流)

  体会“做扁担”

  1、在大家劝说不成的情况下,只好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战士们的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不料)

  2、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地劈、认真地削、仔细地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的时候,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样子?(交流)

  3、看到朱德同志连夜赶做的新扁担,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指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三、拓展延伸:

  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四、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巩固识字,会写“士、志、军”3个字,会写“同志、带领、红军、来回、白天、起来”6个词语。

  2、通过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2、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感受扁担的作用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朱德同志队伍敌人抽出难走打仗心疼。

  不料敬爱带领队伍山高路陡。

  3、复习内容。

  课件出示,请学生填空说一说,感受“扁担的作用”。

  敬爱的朱德同志用扁担()。

  心疼领袖的战士们()扁担。

  敬爱的朱德同志()新扁担,写上“()扁担”。【设计意图】紧扣课题中的“扁担”进行复习,既渗透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整仁把握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住关键词,感悟伟人的品质

  1、借助关键词,体会“同甘共苦”。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尽管山高路陡,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

  (1)看插图想象情景。

  师: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练习说话。

  师: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师: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先指名名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学习动宾短语“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关注年龄和动作。

  师:朱德同志穿着什么?带着什么?挑起什么?

  师:带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生:读一读,连一连。

  师: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文中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找一找,看谁说的多?

  带领队伍、巩固根据地、储备粮食、藏起扁担。

  师:照着样子练习说一组生活中常用的词组。

  生: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弹着钢琴

  师: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一样(满满的)。

  ②小结人物特点。

  师: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与战士同甘共苦)

  ③朗读体会。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第一至三句。(强调两个“一块儿”)

  2、聚焦关键词,了解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1)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越发”的意思。

  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师:你能把“越发”换一个词,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生:可以换成“更加”。大家见了,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2)借助关键词,说说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①借助表示时间词语

  “白天……晚上……”“整夜整夜”

  ②与第二自然段进行勾连。

  白天,朱德同志挑起粮食,走五六十里的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大家看了非常心疼。

  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战略,不休息——大家看了非常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理解藏扁担的良苦用心。

  资料拓展: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军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战士们都休息了,他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有时一工作就是一夜啊。

  ③想象表达: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一定会劝他不要去挑粮了,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引导学生从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路途的遥远与艰险;朱德的年龄与肩上的重任。

  ④读句子,认读“不料”,结合语境理解“不料”。

  师:没想到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为什么?

  ⑤补白朗读的方式,感悟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重与爱戴。

  大家见了,心里想:________。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⑥补充阅读,深入感受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的高大形象。带着敬爱之情再读最后一段。

  相关资料补充:

  朱德同志不仅在战争年代做到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保持着这种优良作风。1958年,已经是的十大元帅之一,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自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出示照片),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大家对朱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越发爱戴朱德同志了。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和新词

  1、指导书写“军、志、士”3个字。

  师:鼓励学生自主观察,一看汉字结构二看高矮和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2、观察汉字间架结构,明确关键笔画。

  3、描一个写一个。

  师: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4、自主书写词语。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揭题:

  朱德的扁担板书生齐读课题。

  三、备学: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2、我会认知生字词。

  3、我会写生字,还会组词。

  朱()()扁()()担()()队()()伍()()敌()()抽()()敬()

  4、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四、填写备学评价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出示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三、交流: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朗读,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从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导朗读。

  生:我是从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认真读相应的句子。

  教师作相应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将山路的难走体会出,将条件的艰苦体会出。将朱德的辛苦体会出。

  生:认真朗读。

  教师:条件这么艰苦,路又这么难走,朱德为什么还要找扁担写上自己名字与大家一起挑粮?他是有什么样品质的一个人?

  生:他是一个能和群众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个人。

  四、提升:

  当你是一个班干部时,在班里你该怎么做?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学习1、2自然段:

  3、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j y 5l扎兆兆。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读:可是——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

  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

  扁:内赂宽。

  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