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经典6篇)

时间:2012-09-02 07:13: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英语口语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如问候、介绍、讨论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教学内容:

1. 各种日常生活场景下的口语表达,如购物、旅游、工作等;

2. 不同口语交际技巧的训练,如礼貌用语、感谢表达、请求帮助等;

3. 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情境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练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练习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口语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任务呈现:设置具体任务,如模拟购物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口语表达;

3. 练习反馈: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口语表达准确性;

4. 任务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口语技巧,自由发挥,扩展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口语作业、口头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 学习过程的评估:观察学生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用于引入话题、展示情境等;

2. 角色扮演道具:如服装、道具等,用于模拟情境;

3.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口语表达,便于评估和反馈。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表现和反馈,是否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的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3. 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考方式。

三、教学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数学概念和解题步骤,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提出问题:老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探究解决:学生分组讨论并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

3. 结果分享: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4. 归纳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考过程,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观察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评价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考方式;

2. 学习效果的评估: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

1. 数学教材:提供相关数学概念和题目;

2. 思维导图软件:用于学生整理和归纳解题思路;

3. 合作学习工具:如小组讨论桌、白板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七、教学反思:

1. 探究式学习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反馎,是否能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教学过程】

  一、引题、结合《春》和《济南的冬天》导入新课、析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生动用条理地说明事物。

  2、做读书摘要。

  三、第一次尝试,理清文章层次和条理

  1、出示尝试题、学生默读尝试题。

  2、听录音,给各段标上序号。

  3、快速阅读课文,勾划出文中和课后练习相对应的概括性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再勾划出七、八、九、十段中表顺序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说明的条理性。讨论完成尝试练习。

  4、检查、肯定。

  5、归纳总结:说明顺序的条理性。

  主要-→次要

  空间-→时间

  四、第二次尝试、理解文章说明的生动性

  1、出示尝试练习题。

  2、点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其他学生合拢书,体会感受语言的生动。

  3、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根据相关语句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的对照、加深体会。

  4、学生讨论、互评,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5、信息反馈,归纳肯定。

  6、齐读课文一、二段,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第三次尝试、编写读书摘要

  1、提出尝试要求。

  2、学生跳读课文,根据课后练习一中四个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先画线标出内容要点,再连缀成文。完成尝试要求。

  3、学生小组内交换阅看、互相订正补充。

  4、反馈信息,给予肯定。

  5、出示教师的摘要,学生对照自己的摘要作为参考。

  六、课堂小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竖、瞅、顽、插、跷、属、挺;:3个多音字:溜、哄、喝;会正确、美观书写3个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使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这些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并能通过感情地朗读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1、 简介马戏

  2、 自由说自己见过的马戏。

  二、初读课文(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反馈板书马戏节目

  三、教师引领细读某一自然段(8分钟)

  1、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3、按照“首先读文找出谁表演的什么-----怎样表演的(圈出重点的词语)-----观众的`表现,然后感情朗读”的顺序学习一个精彩的节目。

  四、自主探究学习(8分钟)

  1、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学习课文另外两个精彩的马戏节目。

  2、反馈:指名板书,指名朗读

  五、识字写字(10分钟)

  1、出示词语:倒竖、瞅着、顽皮、插着、跷跷板、金属、挺有趣,圆溜溜、哄笑、喝彩

  2、说说发现,学习多音字“溜,哄,喝”

  3、识记“竖、瞅、顽、插、跷、属、挺”字形,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六、扩展延伸:(5分钟)

  1、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2、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写写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好吗?

  七、课时小结(2分钟)

  1、出示课时目标

  2、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第一部分: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科: 语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部分进行有效设计。 作者信息

  NO.1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NO.2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反思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箐多数字来说明。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二、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三、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填表比较,学生较清楚地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

  四、画一画

  文章第六自然段写了鲸怎样睡觉。学习这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然后根据脑中的形象把它们睡觉的样子画下来。要求简笔画即可。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写一写

  “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如下训练,让学生读书并展开想象的翅膀,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具体如下:

  先读下面的片段,再按要求写一段话。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要求:

⒈想一想,鲸想靠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⒉写出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并对它们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

  这一训练学生既要认真读短文和课文,了解鲸的有关知识,又要展开想象、写作,将读、想、写巧妙地融为一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