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优质6篇】

时间:2016-08-07 04:35: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包容心。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多种教学方法,如听力训练、口语练习、歌曲演唱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如,可以让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歌曲的演唱,我们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彝族文化。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彝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了解彝族传统工艺和生活方式。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欢快的歌曲中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来引导学生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包容心。首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可以结合歌曲的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彝族的习俗、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如听力训练、口语练习、歌曲演唱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如,可以让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邀请彝族同学来班级做客,分享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除了歌曲的演唱,我们还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彝族文化。比如,可以让学生画彝族特色的图案,制作彝族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彝族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欢快的歌曲中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聪明、智慧。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风俗民居、迷人的歌舞、神话传说深深吸引学生们,本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彝族生活的民情、民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通过学唱歌曲表现欢快的情绪,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教学设计意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好奇,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戏比赛等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一个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达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掌握歌曲的知识点──节奏 和 的练习,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过听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节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教学准备:

  音乐带,与彝族相关的图片,录像,节奏城图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老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一起来进行快乐律动。(拍手歌)

  (设计意图:教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倍感亲切,随音乐律动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也为老师的导语作铺垫。)

  二、音乐知识──彝族简介

  1.导入:同学们的动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彝族的音乐宫走一走,表现出色的同学将获得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看哪位同学今天能满载而归,出发!(设计意图:课堂开始,老师就为学生设置了一条情境线,以带他们去彝族的音乐宫为线索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等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及积极性。)

  2.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有关风土人情师介绍(出示我国地图,播放录像片段):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开展许多活动,如摔跤,同学们快看,美丽的泸沽湖就在脚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学生,简短的设计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三、节奏练习

  1.导入:同学们,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很美,他们的音乐宫更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

  2.节奏练习(出示。)

  师:节奏城的大门紧锁着,怎么进呢?(引发学生的悬念)别着急,这有金钥匙和银钥匙,试一试,用哪一把?(出示带有节奏的两把钥匙)

  师:用哪一把钥匙来开门呢?认为用金钥匙的同学到左边来,用银钥匙的同学到右边去。现在老师来开门。(银钥匙把门打开了,里面出来两段话)

  师:同学们快看!节奏城的朋友正在欢迎我们呢!(节奏为歌曲的节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事物的发生顺序,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课歌曲的基本节奏,为学习新歌打下铺垫。)

  3.旋律填空练习

  导入:(师很惊奇地说)同学们,音符城发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妈妈丢了几个小宝宝,正着急呢,你们快去帮帮她。(出示不完全的节奏谱)

  师: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音符宝宝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它。(教师弹旋律,让学生听辨哪一个更有结束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乐于助人的特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

  四、新歌学唱

  导入:同学们,你们运用智慧帮了旋律妈妈的大忙,为了感谢大家,旋律妈妈送给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谱)

  1.师:听老师为你们来唱一唱,一起来学习。

  2.用La来模唱旋律。

  3.按节奏试读歌词(听伴奏带试读两次)。

  4.跟着磁带听唱。

  5.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演唱。

  6.分组比赛。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歌曲学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为这首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吗?(让学生为歌曲起名,找出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导入:音乐宫里有一个神奇的智慧屋,进去的同学会变得更聪明,我们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爷爷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四个有吸引力的创作要求)

  (设计意图:智慧屋、智慧老爷爷都是学生喜欢的,以此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创作,让知识点更富吸引力。)

  1.小小词作家们,请从这里做起:用另外的衬词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们,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为歌曲创编律动。

  3.小小歌唱家们,努力练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歌曲,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另外,本环节的设计使音乐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把视觉感受转化成多种感受,既体现了创新教学的要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六、自我展示

  师: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快快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组展示)

  师小结:今天的活动开心吗?有哪些收获?我们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最后,我们一起大声歌唱,把我们的歌声留给彝族的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录音。(用磁带记录学生的歌声)

  (放录音)师: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欢我们的歌声,向彝族小朋友们说“再见”!(听着录音走出教室)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活泼整齐地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随着音乐边唱边做律动,感受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3、能够用响板和铃鼓为歌曲伴奏,在和小伙伴的表演中学会合作和交流,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衬词的演唱。

  2、多声部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铃鼓、响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铃鼓

  1、教师:“在音乐课中咱们都认识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回答

  2、教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他的声音和哪种打击乐器很像?”教师拍铃鼓,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回答。

  3、出示铃鼓,学生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

  4、 4人小组玩一玩铃鼓,从右往左传,每人来研究一下可以怎样演奏?

  5、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铃鼓有两种演奏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出示两种图标,“这里有两种图标,你来猜猜第一种演奏方法可以用哪种图标表示?为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节奏谱,“请你看着节奏小火车来演奏。速度是…”

  7、我们来配上一段音乐

  二、学唱歌曲

  1、律动《彝家娃娃真幸福》

  ①“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请你根据这些小朋友的服饰和舞蹈来猜一猜她们来自哪个民族。”

  ②观看视频并交流

  ③“彝族人身上带的银饰品能发出清脆的声响,所以他们的舞蹈中喜欢抖动肩膀,我们来照镜子。”教师带领学生做动作。

  2、整体感知

  ①“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读一读。”

  ②第一次聆听范唱,边听边拍手。你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

  ③第二次聆听范唱,出示歌词,“你听到最多的词是什么?”

  3、学唱衬词

  ①“啊哩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边有节奏的念歌词一边思考。”

  ②教师打响板,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念词。第一遍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第二遍,学生边念边拍手、拍腿。

  ③教师介绍衬词:“表现彝族人民快乐的心情,所以我们念的时候声音要怎样呢?”请个别学生念一念,然后全体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和老师接龙。

  ④“这4句啊哩哩,唱起来它的旋律是一样的吗?边听边思考。”出示图谱,教师演唱,在“啊哩哩”处做柯达伊手势。

  ⑤学生听完后回答

  ⑥出示音名,带领学生边做手势边唱。

  ⑦师生接口唱音名

  ⑧师生接口唱歌词

  4、学习第一段歌词

  ①跟着老师的钢琴唱一唱第一段歌词

  ②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纠正乐句,注意声音的轻巧。

  5、自学第二段歌词

  ①第二段歌词相信你能自己学会,老师在钢琴上给你第一句旋律,然后唱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② “谁有自信唱给大家听听?”请几个学生单独演唱,评出自学小明星。

  ③集体演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

  ①跟钢琴完整演唱

  ②出示响板,边唱边打节拍。跟伴奏演唱。

  三、合作表演

  ①学生打响板演唱,老师用铃鼓伴奏。

  ②“彝族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咱们也来过一个热闹的火把节,像彝族人那样载歌载舞。”想演奏铃鼓的小朋友到这儿来,想演奏响板的小朋友到这儿来,舞蹈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咱们不仅要演奏的好,舞姿优美还要注意别忘了演唱哦,这才叫载歌载舞呢。

  ③教师小结:“今天咱们学着彝族人过了一次火把节,你们玩儿的开心吗?回去后把我们学的歌曲唱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好朋友听,把这美妙的音乐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吗?”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之全曲采用:“X X XXXX | X X X |”“XX X X X |X X X |”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都爱动、爱跳,表现欲强,但他们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了解的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渗透民族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了解彝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通过表演,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三、通过进行音乐游戏,使学生掌握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及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

  第一乐句结尾音的准确音高,以及节奏型的掌握;培养学生创编动作、歌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伴随着歌曲《快乐的罗嗦》进教室 (课件:音乐)

  2、师:课的开始,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节奏游戏《比比谁的 耳朵灵》

  课件:出示四条节奏

  ①XX X|

  ②XX X |XX X| XX |XX X| ④X XX |X X|

  a、师:请看屏幕。这里有四题节奏练习。同学们听听老师拍奏的是哪一题,听完后请用手势表示。(②③①④)

  b、进行节奏练习。

  c、师:现在老师要选出其中的几题连成一段节奏练习,请你把序 号记下来。(①①③①) 课件:出现顺序为①①③①的节奏谱

  二、导入新课

  师:从刚才的节奏游戏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但有良好的节奏感还有一对灵敏的耳朵。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火车的声音及画面)

  生:火车

  师:对了。是火车。今天,这列小火车将带着我们去看看美丽的彝家寨。准备出发了。呜??汽笛拉响了(发声练习)

  1、简单介绍彝族(课件:有关彝家的图片)

  师:火车到站了。我们来到了彝家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彝族是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风景秀丽,她们的服饰也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的。(课件:服饰百褶裙)瞧!画面上这群彝家女孩穿着的就是彝族的特色服饰百褶裙。看到这美丽的群摆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生:??

  师:??白褶裙的裙摆由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一般3—4个色段组成,黑色的边,或者是花布制成的边。色彩很艳丽,搭配得很漂亮。

  2、引出歌词

  师:过节了,姑娘、小伙子们兴高采烈的`来到空旷的草地上。请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1)看!他们把自己打扮得多美丽啊!姑娘们除了身着节日的盛装,脖子上还戴着什么呢?(课件:显示歌词“银项链”“白衣白帽”)

  再看看小伙子是怎么打扮的?

  (2)他们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干什么呢?(课件:分别显示“又跳舞”、“又唱歌”;

  (3)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彝家娃娃是怎样用他们美妙的歌喉来歌唱幸福生活的。(课件: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范唱)

  (4)他们演唱的就是这首歌,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学这首歌曲。

  3、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课件:歌谱)

  师:请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按节奏读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拍着节拍再次有感情的按节奏读读歌词。

  师:有一句歌词在歌曲中多次出现。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师:对了。是阿里里。“阿里里”是歌曲的衬词,它在这首歌里反复出现,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穿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三、新歌教学

  1、学习旋律 (运用“接龙”的方式)

  ①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的旋律。同学们请看着乐谱,认真听老师弹奏一遍。 ②师:其实呀。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就是刚才我们在节奏游戏中练习过的。这首歌曲有四个乐句。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③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把旋律唱一唱。

  2、词曲结合

  3、歌曲处理

  师:怎样唱才能唱得更好听?让我们再次欣赏彝家娃娃的演唱。

  4、师:让我们才着愉快的心情,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特别是“阿里里”,前面三个要弱,最后一个要强一些,有结束感。

  四、创编舞蹈

  师:唱得真好听。请同学们加上我们人人都有的小乐器——我们的双手再次感受歌曲的韵律。 师:接下来,让我们的小脚也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彝家人个个能歌善舞,在喜庆的日子,他们用美妙的歌声和欢乐的舞蹈尽情地

  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今天彝族的小朋友还邀请我们参加隆重的火把节呢。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

  五、拓展

  播放视频,让学生更多了解彝族。

  六、总结

  师:今天,小火车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彝家寨,让我们领略了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现在,火车将带着我们继续前行,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出发喽!

  学生随火车声走出教室。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通过对彝族娃娃在喜庆佳节时欢快歌舞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热情洋溢地展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二四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歌曲采用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并采用了“阿里里”这一具有彝族韵味儿的衬词,使歌曲富有民族特色,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族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过去音乐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在这一课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了培养学生在亲身体验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地主动学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形象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习的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

  课改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写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个性发展。这样的表演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还发挥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自己伴奏,自己编动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是让学生表现自己音乐价值取向的最好形式。

  设计思路: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接着,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图片展示民族村,以过关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以形象生动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进入第二关,学彝族的歌曲。第三关,学跳彝族舞蹈。最后是拓展活动,介绍火把节,根据音乐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特点,再将歌曲与学生的日常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继续拓展歌曲演唱的形式,让课间的校园处处回荡着美妙的音乐,这正是音乐老师的责任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放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师表演彝族舞蹈,生同做律动表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表演,音乐课在轻松愉快、中开始。

  二、节奏第一关

  1、师:这么快就到民族村门口了,要想进他们的大门,就要通过他们的考验

  2、出示节奏

  xx x| xx x|

  xx xxxx|xx xxxx|

  用声音、动作表现。

  3、出示大屏幕“恭喜你,过关了!”

  三、初步听赏歌曲

  1、师:他们用歌声欢迎我们呢!(初步听赏歌曲)

  2、通过多媒体介绍“彝”字与山寨房屋的相似之处。

  3、听歌曲,拍手感受。

  4、师:“啊哩哩”出现几次?

  5、师:这是彝族最喜欢的衬词,唱出来。

  四、学唱歌曲第二关

  1、介绍歌名,看图念歌词。

  2、跟琴模唱。

  3、游戏接龙:师唱前半句,生唱后半句。

  4、师:用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来唱?理解歌词内容。

  5、乐器伴奏(串铃)

  6、大屏幕展示“恭喜你过关了!拿串铃摇响庆贺。

  五、学习彝族的舞蹈第三关。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