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8-02-04 07:46: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加减法是一个相对较难的知识点,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下面将介绍一个针对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首先,引入教学内容前,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超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食谱中的食材比例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算术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同时,老师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参与感。比如,可以设计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可以设置一些巩固练习和评价环节,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检验学习效果。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数加减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二

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每位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个针对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首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测量长度、计算金额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题,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索解题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小数加减法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可以设置一个小结和评价环节,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巩固和提高。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小数加减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4不够减8怎么办?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0有什么作用?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一)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2.5—1.46.4+2.8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引出课题:当进行多位小数加法运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该怎么办?当进行多位小数减法运算时,某小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24.83+51.6

  教师: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教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经过探讨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巡视观察。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76.43

  24.83+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

  (1)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

  (3)百分位上怎样减?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26.77

  51.60-24.83=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出示:用竖式计算。

  475+34=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

  ①相同的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追问最终达到:整数中的个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说)根据图中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必要时应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例1和试一试中的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出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先看这两题(例1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说)

  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A、教学例1第(1)问。

  根据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吗?(指名估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问:用竖式你会算吗?

  预设:

  ①出现例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答案。

  ②只出现正确的答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赞同哪种答案?说说赞同的理由。

  我们再一起回顾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边讲边板书竖式,完成解答。)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教学例1第(2)问。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小数的加法,那么小数的减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自完成,指名扮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并适时强调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二)比较算式“12.55+5.65=?”

  出示两位学生的作业。(得数一个是18.20,一个是18.2)

  比较这两个答案,哪个更好一些?(强调要化简。)

  (三)总结、归纳。

  (出示复习题的两道算式和例1中的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组题,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请同学们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

  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方法一样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②在小数加、减法中,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自然就对齐了。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先让学生思考,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分别改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讲评,最后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习八1~2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4)末尾有零要去掉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一、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

  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三、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0.7+0.4=1.6+2.3=

  1.9-1.3=2.3-2.3=5.3+1.6=

  0.5+3.1=0.8+1.5=3.6-0.6=

  四、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