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7-04-08 02:23: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对数字的概念有所模糊,特别是对于大数的概念,比如一亿这样的数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亿有多大,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首先,我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亿这个数字的概念。比如,我会展示一亿颗米粒的图片,或者通过视频展示一亿美元的堆积情况。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亿的数量有多大。

接着,我会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亿的数量。比如,我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估算一亿个米粒的长度、面积,或者将一亿个小方块进行拼合等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亿的概念。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亿这个数字。比如,我可以设计一个抢答环节,让学生通过速算来感受一亿的数量,或者设计一个团体竞赛,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亿的量化任务等等。

最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他们总结一亿的概念,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亿有多大的概念。

通过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对于一亿这个数字的概念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会在互动游戏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对于大数概念认知不清晰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亿这样的数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亿有多大,我设计了一节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的数学教学活动。

首先,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感受一亿这个数字的数量。比如,我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亿米的长度有多长,或者让学生计算一亿美元的价值等等。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境,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一亿的数量有多大。

接着,我会设计一个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亿的量化任务。比如,我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一亿的实际情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任务,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亿这个数字,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个DIY手工制作环节,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来感受一亿的数量。比如,我可以让学生通过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一亿个小方块,或者通过纸币、硬币等材料制作一亿的数量等等。通过这样的DIY手工制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亿的数量有多大。

最后,我会通过游戏环节来巩固学生对一亿的概念。比如,我可以设计一个数字填空游戏,让学生通过填空来感受一亿的数量,或者设计一个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来感受一亿的数量等等。通过这样的游戏环节,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对一亿的概念的理解。

通过这样一节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的数学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对于一亿这个数字的概念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会在小组合作和DIY手工制作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2.使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个,大米25粒。

  2.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练习簿100本,秒表1只,天平1架。

  3.教师准备卷尺1把,实物投影仪1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100 000 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齐答后,教师在该数上方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已经会读、会写一亿这个数了。但你们知道“一亿”到底有多大吗?这节课就来开展几项活动,让大家了解这“一亿”究竟有多大。(在“一亿”后面继续板书“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1.数一数。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100本练习簿的活动。(如果每组准备100本练习簿有困难,也可只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0)小组内有1人使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簿和计时。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3)提问: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多少秒?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106页上的表格,让学生共同推算,并将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如果刚才求得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秒数的平均数接近90,则用书上表格中的原数;如果出入较大,如“80”或“100”,则要将表格中前两栏的秒数改过来,并依此推算填人表内。)

  (4)探究。

  提问:数一亿本练习簿的秒数大约相当于多少年?你们能用计算器算一算吗?怎样算?

  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再转换成多少时,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最后转换成多少年。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90秒,则转换成多少天、多少年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四舍五人”的方法将得数保留整数。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80秒或100秒,则转换成多少分、多少时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也要将得数保留整数,书上的等号就要改成约等号。

  然后由各组交流计算的最后结果,并交流看了这一结果后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3年的事实,在时间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2.“排一排”。

  (1)教师请出10个学生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手拉手地站成一行(也可在教室内手拉手地分站两三行)。再请几个学生和教师一道量出这一行(要从左端学生的左手尖到右端学生的右手尖)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米(取整米数)。

  (2)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少米长?(要求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采推算,并把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在屏幕上。)

  (3)探究。

  告诉学生:地球赤道全长是40 000 000米。要求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在这项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如果刚才量得10个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不是14米,则要将第106页图上的数据和第107页表格“米数”栏中前两个数据修改为实际数据,并让学生按实际数据进行推算。

  ②如果学生所带的计算器的显示器上只能显示8个数位,则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把被除数、除数的米数都转化成千米数。例如,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000000米,即是140000千米;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即是40000千米。140000÷40000=3.5(圈)。由于学生对一位小数已有认识,可以将教科书上的约等号改成等号,商用一位小数表示,不必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一结果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的事实,在长度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3.称一称。

  (1)以小组为单位,数出100粒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大约重多少克。由于100粒大米的实际重量大于2克,小于3克,可能有的学生在操作时发生困难。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在小组里对操作方法作出具体指导,让学生用移动天平上游标的方法,称出100粒大米大约重2.5克。然后像上面活动那样,推算出一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克,填在表格里。

  (2)探究。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前,先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

  对于第(1)个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求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时,为什么要用2500000克去乘130因为全国大约有13亿人,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13亿人就节省13亿粒米;而1亿粒米重2500000克,13亿粒米重多少克就是1亿粒米重多少克的13倍,所以用2500000×13就可以了。

  对于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共有两问:先求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再求大约合多少年。对于第二问,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取近似值,保留整数或保留一位小数。

  通过计算,不仅要让学生用1亿粒大米重2500000克(即2500千克或者是2.5吨)的事实,在重量上感受“一亿有多大”,还要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而能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说一说。通过以上实践活动,最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谈一谈“一亿有多大”,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切体验。

  三、全课总结(略)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7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师准备

  练习本,秒表,少量大米,天平一台,卷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数一数

  ⑴全班分两大组,每组选几人数100本练习本,并选两人计时。

  ⑵各组汇报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两组数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取近似数90)。

  ⑶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用多少秒

  ⑷让学生结合放大的表格边计算,边校对,边填写。

  ⑸讨论: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多少年请你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让学生边计算边填在书上,得出大约要3年才能数完一亿本。让学生在时间上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排一排

  ⑴请出10个学生手拉手排成一行,量一量大约长多少米。

  ⑵如果一亿个学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长。

  按实际量的米数修改表格,再计算填表,单位可用米或千米。

  ⑶用计算器计算这些学生站成一列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三圈半)

  让学生从长短上感受"亿有多大"。

  称一称

  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完成这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⑵学生共同探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题用什么去乘13

  ⑶通过计算要让学生了解一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克(或2500千克/2.5吨),在轻重上感受"一亿有多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三、活动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一亿有多大,你有什么体会。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一亿怎么写?(100000000)

  2、导入:从1数到100000000,愿意吗?为什么?

  3、揭题:到底有多大?今天研究几个具体问题。(板书课题)

  数一数

  1、一亿秒有多长

  (1)猜想:一秒钟数一个数,从1数到100000000要多长时间?(一一秒)一亿秒有多长?

  (2)启发:说法不同,有人还不敢猜,为什么呀?(数字太大)怎么办呢?

  (3)换算:100000000秒→?分怎么算?(÷60)能知道有多长了吗?(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为什么?怎么办呢?

  1666667分→?时怎么算?(÷60)能知道有多长了吗?为什么?

  27778时→?天怎么算?(÷24)能知道有多长了吗?为什么?

  1157天→?年怎么算?(÷365)能知道有多长了吗?(3年)

  想:从1一直数到100000000速度不变,要3年。→一亿秒太长了。

  (4)小结:我们是怎么知道100000000秒有多长的`?(单位化大,数字变小)

  2、一亿毫米有多长

  (1)设疑:知道100000000毫米有多长吗?

  (2)讨论方法:怎么研究?(化成大单位)

  (3)换算:100000000毫米=?米=?千米

  (4)再体会:100千米有多长知道吗?想沿跑道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100千米要跑400圈。→100000000毫米很长。

  3、方法小结:通过两例的研究,说说100000000大吗?怎么知道的?(大数字小单位化成小数字大单位)

  感知二(测量与推算)

  1、一亿粒米有多重

  (1)导入:巴依老爷为难阿凡提,出了一题:100000000粒大米有多重?阿凡提想了想就知道方法了。

  (2)讨论方法:猜猜阿凡提想了什么办法?

  (3)择优:1粒称不出,10粒还太少,测100粒的重量。(100粒→2克)

  (3)推算:1000粒呢?能推算出100000000的重量吗?(学生完成2000000克)

  (4)体会:a、2000000克有多种知道吗?怎么办?(化成大单位)→2000千克→2吨(重吗?)

  b、每人每天吃400克,一亿粒大米可吃几天?几年?(14年)

  c、一亿粒大米重吗?多吗?

  (5)小结:100000000粒大米怎么知道有多重的?先想100粒的重量,再推算出结果。(从小数字开始研究)

  2、一亿张纸有多厚

  (1)设疑:出1张纸,问100000000张纸有多厚?要知道这个问题可怎么研究?

  (2)讨论研究方法:小组商量怎么研究?(100张和10张哪个好?)

  (3)实际测量计算。6000000毫米→6000米→6千米(误差)

  (4)谈体会。

  全课小结。

  研究了什么问题?

  知道一亿有多大了吗?是怎么研究的?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重点:

  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

  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准备:

  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

  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

  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