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精选4篇】

时间:2015-07-07 09:21: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3的倍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孩子们在学习乘法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3的倍数的概念。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购买3瓶汽水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3的倍数的规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还能够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的方式来理解3的倍数的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3的倍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还涉及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3的倍数的概念。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每隔3天去超市购物,那么一个月中会去几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3的倍数的图形,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3的倍数的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3的倍数的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通过练习回顾旧知:2的倍数与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这样能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与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有些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等等,学生能想到这几点是非常不错的。

  学生进行猜想后,我并没有判断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而是出现了百数表,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所有的3的倍数,让学生从表中发现3 的倍数的特征,把自己发现的在小组间交流。此时,我还是没有判断学生的发现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学,从课本中找3的倍数的特征,当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我们可以向课本求助。然后问学生“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举例说说。”接下来将数扩到百以上,通过各种方式举正反例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最后比较验证之前的猜想与发现。当我们向课本找到结论时,我们也要质疑,通过举例来验证。鼓励学生对知识要敢于质疑,敢于通过各种方式去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我能有效获取课堂生成资源,同时也注重方法的指导。比如:同桌举例验证时,涉及到了“123456”是否是3的倍数,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后问:还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吗?老师有效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去3法”能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很大的方便。还有在方框里填数等。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与课堂驾驭能力,如:在百数表圈3的倍数时,我的课件中有个数“99”忘记没有圈好,学生发现了这问题。在这里,我是表扬了发现此问题的学生,老师故意说:我是特意没有圈的,看我们的学生观察是否仔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把原本的错误变成良好的教学资源。练习的设计业很有层次与梯度,联系生活实际。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百数表中的数据太多,部分学生的发现是乱七八糟的;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还不够,学生亲自从算中去体会更好;总结不太及时,从及时总结中提炼、提升会更好。

《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1. 找准知识间的冲突,激发探究的愿望。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而实际上,3的倍数的特征,却要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于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为什么2或5的倍数只看个位?”“为什么3的倍数要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学生急于想了解这些为什么,便会自觉地进入到自主探究的状态之中。知识不是孤立的,新旧知识有时会存在矛盾冲突,教师如能找准知识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有效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 激活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创造和发现往往是由惊讶和困惑开始。对比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由于忽视了学习中的困惑,学生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并不透彻,探索的体验也并不深刻。第二次教学留给学生质疑的时空,巧设冲突,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将困惑激发出来,通过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对问题的`思考渐渐完整而清晰。学生不但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而且思维不断走向深入,获得了更有价值的发现,探究能力也得到切实提高。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困惑,这种困惑有时是学生希望理解更全面、更深刻的表现。面对这些有价值的思考,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采取恰当的方法将其激活,促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当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怎样的困惑,面对这一困惑又该如何恰当引导,尚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

  3.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探究。显然,2.5的倍数的特征与3的倍数的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其研究方法是相通的(都可以通过“拆数”进行观察),特征的本质也是相同的。这种研究方法和特征本质的及时沟通,激发了学生继续研究4、7、9……的倍数的特征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不断探究,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在探究过程中建构起对数的倍数特征的整体认识,感悟数学其实就是以一驭万,以简驭繁。课堂不是句号,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对于一堂课知识的掌握,而应着眼于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精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