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推荐6篇)

时间:2011-01-07 01:18: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临时变动或者计划外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最后一分钟做出调整和应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最后一分钟做出有效的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首先,当我们发现有一些计划外的情况发生时,比如某些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突然有了一些新的资源、或者是课堂时间安排有了变动,我们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课堂内容。比如可以增加一些临时的练习或者讨论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最后一分钟来做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准备工作。比如可以快速浏览一遍课本内容,确认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检查一下课堂用具和教学设备是否齐全,以免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是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这些准备工作虽然简单,但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迎接突发情况。

最后,在最后一分钟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可以采用一些快速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或者是利用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小技巧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的来说,当我们遇到最后一分钟的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而是要冷静应对。通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做好准备工作和利用一些小技巧,我们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或者计划外的变动,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最后一分钟做出调整和应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最后一分钟做出有效的教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当我们在最后一分钟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比如有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某些学生没有理解课堂内容、或者是教学设备出现了故障,我们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比如通过示范、讲解或者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最后一分钟来做一些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比如可以快速查阅一下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准备一些备用的教学资料或者案例,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是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保持自己的教学状态。这些准备工作虽然简单,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在最后一分钟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教学策略虽然简单,但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的来说,当我们在最后一分钟遇到意外情况或者计划外的变动时,不要慌乱,而是要冷静应对。通过应急措施、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关链接】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坐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自主学习】

  一、选择合适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1、(qiāo qiǎo) 悄悄话( ) 悄然离开( ) 静悄悄( )

  2、(zā zhā zhá) 扎花( ) 扎针( ) 挣扎( )

  二、我能分辨同音字。

  kòu ( )子 日( ) ( )问 豆( )年华

  zhù ( )造 ( )作 ( )目 建(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刹那的( ) ( )地流淌 崭新的( )

  ( )地呼唤 微微颤抖的( ) 含露的( )

  四、缩写句子。

  1、最后一分钟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2、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合作探究】

  初读感知

  1、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每一次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一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1)“那深入骨髓的伤痕”指的是:

  (2)“一张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

  (3)“大海沸腾”指的是:

  3、读第四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练练测测】

  请选出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

  A、意思转折 B、诠释说明

  C、声音延长 D、意思递进

  1、大家注视的是旗杆——挺直的是中国人的脊梁。( )

  2、是什么缓缓流淌——饱含百年的痛苦和欢乐的泪珠。( )

  3、“快回来!——”我从心底呼唤着香港快些回归祖国。(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 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有这样一首歌“100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100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这首歌的名字就叫《1997》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那就是香港回归祖国,在这一天里,中国人民欢欣鼓舞,今天我们要学的《最后一分钟》就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标出诗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诗歌读的情况。

  三、品读诗歌

  1、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沸腾?作上记号,写下你的感受。并且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读出你内心的感动。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交流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领土,它怎样被割让去了呢?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到相关语句,(虎门、旧条约)小组交流资料,理解那一些历史,说说自己的感受。

  2、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指名读第1小节。

  (3)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4) 齐读第一小节。

  3、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1)盼啊,盼啊,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了,让我们全体起立,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课件提示)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镜头上哪一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看,作者给我们捕捉了一些特写镜头,镜头上都有什么呢?(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4)、指名读第二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激动高昂)生读、评议、师指导。男生读第二小节。

  4、联想:师生交流,怎样理解作者的联想?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出这一段屈辱历史和人们今天的激动与鼓舞?(先深沉缓慢,后强烈高昂)生读、评议、师指导,女生读第三小节。

  5、⑴ 久别的、思念已久的亲人终于回来了,你会怎么做呢?

  让我们伸开双臂,去欢呼着迎接我们的亲人吧!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 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五、读中升华。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