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2015-06-07 01:2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打电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打电话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堂关于打电话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用语和礼仪;

2. 学生能够展示打电话时的自信和流畅性;

3. 学生能够模拟实际电话沟通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内容:

1. 打电话的基本用语:包括问候语、自我介绍、询问对方、表达目的、结束谈话等;

2. 打电话的礼仪:注意用语的礼貌性和尊重性,避免打扰对方;

3. 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电话沟通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介绍打电话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老师讲解打电话的基本用语和礼仪;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电话沟通;

4. 反馈和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评价学生对打电话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样一堂关于打电话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打电话技能,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社交和职业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二

打电话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打电话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对各种电话沟通情境。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学生的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用语和礼仪;

2. 学生能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进行电话沟通;

3. 学生能够展示自信和流畅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 打电话的基本用语:包括问候语、自我介绍、询问对方、表达目的、结束谈话等;

2. 打电话的礼仪:注意用语的礼貌性和尊重性,避免打扰对方;

3. 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电话沟通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介绍打电话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老师讲解打电话的基本用语和礼仪;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电话沟通;

4. 反馈和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评价学生对打电话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样一堂关于打电话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打电话技能,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社交和职业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体验或再现打电话的乐趣与麻烦,养成良好打电话的文明行为习惯,从小学做“文明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电话确实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教学准备:

  1、课件。

  2、玩具电话机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今天,有这么多位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们感到高兴吗?赵老师也感到特别高兴。还特地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谜语。(出示谜语)

  一个东西生得巧,

  十个数字身上装,

  有耳朵,有尾巴,

  没鼻子,没眼睛。(打一家用电器)电话机

  师:还有其他答案吗?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呢?(确实是电话机,小朋友真行。)师: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各自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学习怎样打电话(出示课题)

  二、辨一辨。

  师: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打电话,他们打的怎么样呢?看看哪个小朋友最会观察、最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课件出示打电话画面)

  看了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没礼貌)

  师:你从哪里看出没礼貌?应该怎么说?(没有说清楚爸爸叫什么名字、浪费电话费、)师:对呀。打电话时,要有礼貌,电话找人要说清楚找的人的姓名,聊的时间不要太长,事情说清楚了就可以挂机。)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圆圆和盼盼是怎样打电话的。(课件出示)

  师:打得怎样?(很有礼貌)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很有礼貌呢?(请问、您好、)

  那我们小朋友平时打电话时,可能还会用到哪些礼貌用语?

  (再见、稍等、对不起、谢谢等等)

  师:确实,打电话时,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会让我们小朋友变得更文明、更有礼貌。

  反思:通过辨一辨后,使学生初步懂得打电话时首先向对方问好:“您好”,挂电话时说“再见”等礼貌用语。电话找人时要说清楚你找谁、有什么事,并且做到电话用语尽量简洁别罗嗦,事情说清楚就可以挂机。这样的设计便于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从小要学做一个文明人。

  三、分析难题,即兴表演。

  师:当你在接电话时,遇到这些情况。你会解决吗?

  出示:

  1、单位的李叔叔打电话找爸爸,可爸爸又不在家……

  2、当自己正在集中注意力做作业的时候,突然电话铃响了,却是对方拨错了号……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表演?

  (师:您好。小朋友,请问你爸爸在家吗?生:(不在)请问您是谁?师:我是您爸爸的同事。生:找我爸爸有什么事?师:有点急事。生:请您打我爸爸的手机。师:麻烦一下,你能告诉我你爸爸的手机号码吗?生:好。师:谢谢,再见!)

  (师:您好,请问是王怡同学家吗?生:不是,您打错了。师:对不起。生:没关系。师:谢谢,再见!)

  1、师生表演。

  2、赵老师和这位小朋友演得怎样,谁来评评看?(生:演的非常好)

  师:这位小朋友确实演得很有礼貌。

  3、第二个情景我想请坐的最好的小朋友跟赵老师一起来表演。

  师:我们演得不错吧!

  反思:通过师与生模拟打电话的表演,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打电话。

  师:想演吗?(想)好,考考大家。

  出示:一天下午,当你做完了作业,想约好朋友一起去公园玩。(课件)

  这个电话该怎样打呢?

  (1)同桌试试。

  (2)谁愿意和同桌一起上来表演。

  (3)演得怎样?(演得真棒、真不错、给他们来个掌声)

  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愿意到上面来表演,别急,大家都有机会。老师这儿还有三个题目(出示题目)

  五、自主打电话。

  1、星期天,你主动打电话,邀请同学和你一起去书城看书。

  2、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

  3、有一天,我生病了。不能到校上课,向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请假。

  师:这里有三个情景,你可以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和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1)、找伙伴,模拟表演。

  (2)、哪组小朋友愿意到上面来演一演。

  (3)评价、

  反思: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设计成不同层次的情景,并通过与好朋友演一演(用模拟表演的形式),这样更能使孩子们真正地融入到打电话的情景体验中,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打电话的技巧和常识,真切地感受到电话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这样的教学,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不再只是简单地从教材到课堂,而是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向课程目标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才会独具魅力。

  六、认识特殊的号码。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会打电话,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师:哦,突然想起来了,赵老师把一个信封忘在办公室桌子上。可赵老师现在急着要用,该怎么办呢?(去拿)

  师:可以。想想看,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打个电话

  师:这个注意倒不错。如果要你来打这个电话,该怎样打?(请学生模拟打)打得怎样?(不错)

  那就请你替赵老师给办公室的孟老师打个电话。

  (学生打电话给孟老师)

  师:小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孟老师。

  (孟老师:刚才是哪位小朋友给我打电话?打得真有礼貌,咱们握握手。)来到现场。小朋友,你们知道信封里是什么吗?这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些特殊号码。

  出示(120)谁知道这是什么号码?(急救电话)

  110这个号码呢?(报警电话)119是什么号码呢?(火警电话)114呢?(电话查询)121呢?(天气预报)

  120110119114121

  小朋友,这些号码叫做专用号码。我们应该把它们牢牢记住,但千万不能乱拨,不然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反思:通过“真实再现”打电话这一情景,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性,而且使他们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号码。通过实践再次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一环节的创设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

  师:老师送你们一首儿歌,(出示儿歌)我们边打拍子,边来念。

  我会打电话

  打电话,有学问,

  您好您好,有礼貌,

  话儿简单,别罗嗦,

  人不在,记姓名,

  打错了,对不起,

  说声“再见”再挂机。

  师:读的真好。

  八、采摘智慧果

  师: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智慧树)这并不是一棵普通的果树,而是一棵智慧的果树。树上还结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果子呢!(出示苹果)看看,你能摘到几个智慧果?能用手势告诉我吗?(好)。考考大家,你到底能摘到几个?

  反思:

  “打电话”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其中蕴涵着许多德育因素。只有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孩子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感悟,直入心灵的体验,才能使道德教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使品德学科成为最有魅力的学科。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四

  一、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我想念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第二自然段,介绍我和爷爷奶奶打电话。我从电话中听到了爷爷奶奶的笑声,好像离他们很近很近。书上的两幅插图生动地表现了打电话的双方都很高兴,体现了电话为大家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提。

  2、朗读课文。

  3、了解农村的变化,体会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三、教学准备

  挂图两幅、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带来玩具电话、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学生对电话的作用有个基本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生活的乐趣,如:农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勾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问:在你想念奶奶爷爷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引出电话。教师适当告诉学生,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变化也很大。

  出示挂图。

  认认图上的小朋友,说说她在干什么。

  (二)认识生字,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我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1、鼓励学生先自读课文。做到:手到,眼到,口到。逐步培养学生做到:听到,看到,读到,想到。

  2、读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不认识的生字。初步培养查找、批画的能力。

  3、出示认识的字的生字卡片,自己想办法记住它。小组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4、反复朗读课文,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带读。

  学生模仿读,小组读。

  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读最能表达很想念爷爷奶奶的一段。

  愿意表演给同学们听的同学再读。

  (三)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打电话)

  可利用玩具电话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说话兴趣。

  情景一:师生互动,我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情景二:小组互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电话能帮助我们?教师随机告诉学生几个号码的作用:110、120、119。

  (四)表演打电话,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1、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的表演给小朋友看。

  2、认读要求认识的字的卡片。

  3、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读了这篇文章你的词语库有什么变化。

  (二)学生识字。(掌握6个字的音形,会使用它们)

  1、认识新笔画:提。

  注意书写时要从下往上。

  2、出示要学习的生字。

  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

  不认识的你能想办法记住它吗?

  3、多种形式读准生字。

  教师带读,学生拼读,学生带读,开火车读等。

  4、笔顺提示。

  虫:

  电:

  头:

  北:

  (三)写字。(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笔画规则正确书写)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容易写错的笔画。

  3、描字。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熊猫妈妈听电话》是一篇童话故事,以熊猫妈妈接听电话的方式,写了她的孩子在不同国家演出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也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课文共有7小节,1至6小节中每2小节为一部分共三部分,这三部分在语句和结构上相似,都是先写熊猫妈妈接听电话,然后写三个孩子打电话的内容。第七小节讲了熊猫妈妈听了孩子们的电话后高兴极了,夸自己的孩子。课文语言生动、活泼,结构整齐清楚,很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响、请、讲、束、争、再、次、完、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请、讲、争、再”。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通过阅读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4、和同桌分角色玩打电话的游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

  2、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3、和同桌分角色玩打电话的游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课文磁带、生字卡片、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玩具熊猫)问:你们说,它是谁呀?喜欢不喜欢它呢?

  2、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出示课题:熊猫妈妈听电话。

  说明:

  熊猫是小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出示玩具熊猫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来说说喜欢熊猫的原因,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老师要注意点拨,及时指出学生语句有错的地方。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分别是谁从哪儿打来的?

  2、交流。

  随机板书:丽丽日本横滨

  明明法国巴黎

  林林美国纽约

  3、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熊猫妈妈的孩子在哪里。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熊猫妈妈的孩子有的在日本横滨,有的在法国巴黎,有的在美国纽约。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巧记字形。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想一想: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她的孩子们各对她说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识字好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后鼻音的字:响、请、讲、争;

  (2)说说“响、请、讲、她”四个形声字的记忆方法;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7位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说明:

  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第二学期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放手让学生交流自己独特的识字好方法。但老师应有一定的点拨,并帮助学生积累好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生字学习时,不要平均使用力气,应有所侧重。如:“她”和“请”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讲”和“争”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通过开火车每人读一节,旨在帮助学生正音,同时强化学生小节的概念。

  四、熟读课文,学习1、3、5小节。

  1、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你从哪里看出?

  (根据交流出示第1、3、5小节,圈出“去”、“又去”、“再一次去”等词。)

  2、指导朗读1、3、5节。

  说明:

  这一环节重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读、找、说,理解“去”、“又去”、“再一次去”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这三节写法的不同之处,也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1、3、5小节。

  二、学习第2、4、6小节。

  1、熊猫妈妈的孩子们各对她说了些什么?

  (根据交流出示第2、4、6小节。)

  2、仔细读读,说说孩子们告诉妈妈什么?(或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3、师小结:孩子们在打电话时,告诉了妈妈他是谁,他在哪里,他在那儿和小朋友们干什么。

  4、讨论:外国小朋友们喜欢熊猫吗?

  5、朗读2、4、6小节,读得高兴或自豪。

  三、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1、分角色朗读1——6节。

  2、选一个熊猫孩子说的话背一背。

  3、师生合作打电话。(师做熊猫妈妈,随意请生站起来打电话。)

  4、同桌练习。

  5、熊猫妈妈的孩子还会在哪里给妈妈打电话?他们又会告诉妈妈什么?

  句式:来。朋友们。

  (谁)(什么地方)(怎么样)

  6、打电话的游戏。

  说明: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和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出三个小节的相同结构,也为课后的说话游戏——打电话做铺垫。然后由讨论“外国小朋友喜欢熊猫吗?”使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中国的熊猫在国外受到各国小朋友的欢迎和喜爱,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也为下文理解“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作伏笔。

  四、学习第7节。

  1、听完电话,熊猫妈妈兴奋极了,她是怎么说的呢?用“﹏﹏”划出来。

  2、读熊猫妈妈的话,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师小结:熊猫妈妈说得真好,因为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有熊猫,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我们把熊猫送给了和中国友好的国家,带去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知熊猫妈妈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老师的小结起到了提炼和升华的作用,使学生知道中国的国宝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从而能明白熊猫妈妈说的话“我的娃娃真好,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

  六、课外延伸,练习说话。

  1、熊猫妈妈的孩子还会在哪里给妈妈打电话?他们又会告诉妈妈什么?(全班交流)

  2、找自己的好朋友玩打电话的游戏。

  3、抽学生上讲台表演玩打电话的游戏。

  说明:

  通过学生玩打电话的游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复习巩固。

  八、作业布置。

  1、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束花(shùsù)再(zàizhài)一次(chìcì)

  请(qǐngqǐn)你争(zhēnzhēng)吵

  2、读下面的词语,注意看清带点字的字形。

  弟弟照相树苗青蛙

  滑梯想法熊猫友情

  3、连词成句(用序号表示)

  (1)送到了(2)把(3)世界各地(4)友谊(5)熊猫(6)中国人民的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

  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拿出钟,让全班同学一起计算打电话的时间。)

  同学们,这位同学打电话用()时间,但是老师却认识一个打电话约朋友看电影用了3小时的人,他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相声《打电话》。

  (简介相声知识。)

  二、正式授课

  1、初步整体感受文章:

  ⑴跟着录音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⑵解释、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自由讨论,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位同学回答)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⑵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观看相声《打电话》:

  让学生在观看中再一次体验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了解课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小组内练习,然后推荐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入了解到相声的特点。)

  5、畅所欲言:

  ⑴通过观看和表演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⑵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板书设计】

  同学()分钟对比打电话的人()小时啰嗦

  【作业布置】

  1、在家里观看一段相声,并将感受写下来。

  2、与同学合作,表演一段相声。

《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