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推荐6篇】

时间:2011-05-01 03:12: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最后一头战象为主题,通过讲解战象的历史、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到这一濒危物种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们将介绍战象的历史。战象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曾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它们是亚洲和非洲大陆上的象种,被人类驯养用于军事和劳动目的。然而,由于过度狩猎和栖息地破坏,战象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接着,我们将讨论战象的生态环境。战象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和草原地区,它们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战象的生存与森林的健康密切相关,它们的消失将对生态平衡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保护战象也意味着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最后,我们将探讨保护战象的措施。为了遏制战象数量的急剧减少,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禁止非法狩猎、建立保护区和开展教育宣传等。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挽救这一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最后一头战象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培养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环保教育的开展。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最后一头战象为主题,通过讲解战象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濒危物种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我们将介绍战象的生活习性。战象是群居动物,生活在多样化的社会结构中。它们有着复杂的社会行为,包括互相照顾、合作捕食和保护幼崽等。战象还具有高度智慧和情感,能够表达喜怒哀乐,展现出与人类类似的社会行为。

接着,我们将讨论战象的社会结构。战象的群体通常由一头领头象带领,其他成员则按照等级和亲缘关系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声音、姿态和触摸进行交流。这种社会结构不仅有助于战象生存,也展示了它们高度发达的社会能力。

最后,我们将探讨战象在文化意义上的价值。战象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神圣的动物,代表着力量、智慧和长寿。它们在文学、绘画和宗教仪式中都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战象也是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全面了解最后一头战象的特点和价值,深入探讨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共存。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那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文字)

  2、生读: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势不可当。

  3、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下。人们在埋葬它们时,救活了一头负伤的战象,它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板书:嘎羧)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生齐读“嘎羧”。它就是──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战象最后的时光。讲它的哪几个方面呢?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嘎羧,走近最后一头战象。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就用横线画下来。

  2、生默读。

  3、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阅读发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片段一: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是什么让嘎羧安静下来?象鞍是战象的身份象征。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请把它圈下来。

  “摩挲着”。

  “摩挲”是什么意思?(抚摸)

  “摩挲”让你感受到什么?(嘎羧和象鞍关系非常深厚,是战友)

  你想,谁会去和一个陌生人抚摸呢?请你带着这份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句子。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泪光闪闪”

  为什么见到象鞍眼泪汪汪?看到象鞍,它会想起什么?(想起了在战场上拼搏的那段岁月,也就让它想起了跟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死去了)

  象鞍上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记载着它辛酸的往事。(出示:“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生齐读句子。

  象鞍上这斑斑的血迹,累累的弹洞,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勾起了它辛酸的回忆。所以嘎羧见了象鞍──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老朋友。”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久别重逢”“老朋友”

  久别重逢,多少年?(26年)

  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但嘎羧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象鞍。象鞍仅仅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吗?还是什么样的老朋友?(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26年了,我们经常说酒越陈越香,朋友是越老越好。让我们带着这份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齐读句子)

  让我们继续交流阅读发现,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动?

  片段二: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透过这些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

  (2)生自由朗读、批注。

  (3)谁能把你的阅读感受与大家交流交流。

  “久久凝望”

  嘎羧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它想起了什么呢?

  生交流:想起了战友、敌人、战斗场面……

  能不能读出这种“久久凝望”的感觉?(指名读)

  “亲了又亲”

  这块礁石对嘎羧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为什么会“亲了又亲”?

  无论哪种理解我们都能感受到嘎羧的深深怀念之情。

  怀着这种深深的怀念,女同学一起读读这段话

  “震耳欲聋的吼叫”

  嘎羧想通过吼叫,表达什么呢?

  生交流:深情呼唤战友、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这一声吼,真是荡气回肠。男同学一起读读这段话。

  (3)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最后一头战象。26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思念着它的战友。这样的深情,它能向谁诉说吗?(不能)因为它是──最后一头战象。

  (4)所以,重回战场,缅怀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动!同学们,让我们齐声读这一段。

  让你感动的语句还有吗?

  片段三: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1)哪些细节感动了你?(生交流)

  (2)凝望天空,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生展开想象)

  (3)“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同学们齐声读读这两段话。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1、读得真好。同学们,怪不得连饲养员波农丁都说──(课件出示句子:“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生齐读句子。

  2、它还牢记着什么?(生交流)

  3、它记得,什么都记得,它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头战象。“英雄垂暮,壮心不已”,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课件出示几组句子。配乐)

  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显得很老迈,可他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牢记着它出生入死经历的象鞍。读──生齐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生齐读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生齐读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4、读着这感人肺腑的文字,想着这令人心酸的画面,你还觉得嘎羧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5、所以,本文的作者沈石溪先生说(课件出示句子):“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其目的是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6、最后,我们以一首诗来纪念最后一头战象,并向这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

  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与象共舞》)

  2.结合以前学的课文,谁能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 (表演节目、驮运东西、按摩、洗车......)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大象的另一篇文______________

  (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4.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__________ (板书:沈石溪)

  PPT: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条猎狗》、

  《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

  T: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那说明他在写动物小说这个方面非常有成就,是这个领域的_______(大王)。

  T: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头战象)

  T: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什么样的大象叫战象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S: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是战象。

  T: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战象的小知识。请看大屏幕。

  PPT: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T: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你们觉得战象历不厉害?

  预设:S:厉害~

  T:那同学们读了课题,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S: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T:哦~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们这篇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T: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朗读课文。

  S: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

  二.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正音、识字(师巡回指导)

  T:都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累积字词: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三.再次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T: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头战象_________(嘎羧)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预设:S:嘎羧与乡亲们告别......

  T: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PPT:哦~读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____________(存活下来了)。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________(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___________(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___________(死神的将临)。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___________(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_________(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_________(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T:非常好,从归纳中我们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是战后被救的嘎羧与村民们__________(和谐相处)直到死神______(降临),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几件事情。现在呢,我们就来给课文列列小标题,一件事一个小标题,现在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几件事情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来归纳。和周围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S:同学讨论

  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T:那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分段吗?

  T: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S:1~4为一自然段/5~11为一自然段/12~16为一自然段/17~23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见吗?

  T: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我们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吗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开始。

  S:同学边读边画......

  T:好,同学们都读出感动了吗?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开始。

  T:谁愿意来读读让你感动的段落、句子?

  S:......

  T:通过这些感动的段落,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形象吗?

  用句型: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的战象。

  预设:S:战功显赫、浑身是伤、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为国捐躯、为保卫国家而牺牲......

  T:是啊,这是一头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有着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和哀伤的战象。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头战象,所以村民们从不___________(叫它搬运东西),还要由波农丁_______(饲养)渡过了自由自在的________晚年岁月。那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_________(英雄垂暮)(板书)。

  T:同学们,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还有很多地方让同学们感动那么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交流。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本《最后一头战象》

  五.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这是什么呢?生:象战象师:恩是一头战象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想用哪个词语呢?生:高大威猛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看到了它的高大威猛。出示战象的资料;战象是在古代战争史上,曾遇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你们看到战象的作用大吗?是呀!战象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猛无敌,我们上节知道,在一次战争中百名长相与敌人浴血奋战时,基本上都牺牲了,只留下了一头受伤的战象,我们称之为最后一头战象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生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你有疑问吗?我们都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能看透这双眼睛吗?生: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呢?这头战象最后怎么样了呢?这头战象在即将去世时做了哪些事情呢?

  你们真棒!能提出这么多问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头善良忠诚怀旧英勇的战象。在即将去世时做了几件事。哪个同学来回答呢?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名重回战场与战友相伴长眠

  师:记得真牢!是呀做了四件事,这几件事触动你心灵最深的是哪件事情呢?

  二交流体会心灵同鸣

  师: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所思所感所想,看着你们迫不及待地想读,那就拿出书读;在读时老师提几点要求:首先要快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其次读到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俗话说: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拿出笔在空白处写上批注。尤其是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开始吧!

  师:在你们的脸上老师看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答案了,我们来交流吧!师:举起了手,你就成功了一半。你回答了就成功了,指名生回答;

  生:让我感动的是冲披象鞍,师;你能把句子读出来吗?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这个句子让你感受很深。你能说说你感受到什么了吗?生:我体会到了嘎羧当时心很忧伤。师:你从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呢?能找出来吗?生:呼来呼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师:说的真好!你们用红笔画出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全班齐读。师:谁能说一说呢?引导学生:这些都是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你们看到了它在想念自己的朋友嘛?是怎样的朋友呢?生:(并肩作战的朋友)是呀!看到这样的朋友,泪光闪闪,因为战友都去世了,只留下了自己,当它看到自己的朋友时,它的内心平静吗?是呀!极不平静呀!你们能用朗读来感受它的内心吗?谁来读读呢?其他生评价。

  师:他们读得多好呀!你们想来读吗?全班来读读好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内心,感受它对过去辉煌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师:是呀!他重新披上了象鞍,虽然过了二十六年,象鞍仍显出”凝重华贵“出示句子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读一读,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呢?

  师:(二十六年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真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此时老师的心中充满着深沉与感动,你们和老师的心情一样吗?能带着深沉的心情读一读吗?男生读一读!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嘎羧英勇作战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嘎羧谁救起来的呢?它要做事吗?生:不用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来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从这些事情中,你知道了什么呢?生:(村子人对他的爱护有加)师:把它当作家人看待,当听到嘎羧要去世的消息后,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整个村子,村里人的第一反应是:它们是怎么做的呢?生:泣不成声,读句子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师:听你们读完后。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嘎羧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呢?生:嘎羧对人们的感激师:你们真会读书呀!能把那种感激之情用你们的朗读读出来吗?指名生读,师:看到嘎羧即将离去,村名们泣不成声,此时我们最想知道的是:嘎羧去哪里了呢?他做了什么呢?你们知道吗?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看到了——看到了———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也许是——也许是——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你想把相机定格在哪一幕呢?

  生:同桌之间讨论想象。读一读师:是呀!它可能看到了二十六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子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师:同学们,嘎羧他想起了战场的一幕幕。所以过了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此时它想起了想起了昔日的战友,也许它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也许在告诉战友,自己也将来陪伴他们了……也许……它是那样的深情。你们能把那种感情用你们的朗读读出来吗?生:读一读,师: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师:当我看到嘎羧自掘坟墓时,我的心更沉重了。我们看到20—23自然段。配上音乐把他读一读!好吗?读后哪一个字触动了你呢?生:"挖"师:是呀!它不辞辛苦地为自己挖坟墓,可以看出面对死亡嘎羧仍然是那样的坦然,这是多么善良与忠诚的战象呀!板书:善良忠诚在最后的旅程中,嘎羧还在用它的眼神在诉说着什么呢?生:想象嘎羧“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在诉说什么呢?(它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吗?它在期盼和平吗?师:想象得真好!最后嘎羧将自己埋在战友旁,有战友长眠,这难道不就是英雄气概吗?板书:英雄气概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一幕幕的情景重临眼前,嘎羧走了,但它死亡战象魂还在,此时此刻,老师给战象写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吗?

  战象魂

  ——至最后一头战象

  看,身披象鞍

  听,打罗江畔

  浴血搏杀,吼声震耳

  英武豪迈,激越悲壮

  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庄严不改

  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师:同学们,你们想读吗?全班齐读。向战象致敬。

  四作业布置

  1拿出作业本翻到23课,做小练笔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给家人同学朋友听

  3推荐《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

  二、文本解读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最后在“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时间为序,组织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四个材料,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英雄垂暮,奄奄一息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人们不让嘎羧搬东西,是因为它在战场上英勇负伤,是一位战斗英雄。村民疼惜嘎羧,让它的日子过得清闲,优哉游哉。从“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看出,嘎羧与村民的关系亲密。“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透过嘎羧的状态和波农丁的话可以知道,嘎羧已经奄奄一息了,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重披象鞍,英武豪迈

  课文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再现了嘎羧英武豪迈的气概。焦躁不安的吼声──“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令这头垂暮的战象念念不忘,魂不守舍,焦躁不安?嘎羧为什么发出焦躁不安地吼叫?它在呼唤什么?期盼什么?久别重逢的老友──“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破旧,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这是在深情地赞颂嘎羧英勇顽强的形象与气概。

  (三)凭吊战场,百感交集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段话描写了嘎羧将辞世时凭吊战场的神态、行动和吼声,表现出嘎羧不仅仅是一头普通的大象,更是一位激情豪迈、浴血搏杀的勇士!一个“久久凝望”的神态,仿佛活现出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本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一个“亲了又亲”的举动,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透过“震耳欲聋的吼叫”看出,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在告诉战友它即将来陪伴它们……“惊得”鱼儿“跳出水面”,足见嘎羧的“吼声激越悲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让人肃然起敬!这细腻深情、独具风采的神态和举动,展现出嘎羧就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饮泪歌颂的英雄!

  (四)庄严归去,情深义重

  课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了嘎羧庄严地归去了,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躺在了一起。掘墓,体力不济──“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透过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嘎羧的衰老和体力不济,它不停地挖啊、抛啊,足见它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更表明嘎羧的虔诚,对同伴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忠诚。辞世,坦然无畏──“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面对死亡,嘎羧很坦然,因为它如此完美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怀,世界期盼和平……“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走了,但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它虽然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深思索!

  三、教学重难点

  紧扣重点语段,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既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又体悟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塑造嘎羧的形象。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重点片段,走进嘎羧内心

  1.聚焦“重披象鞍”,重温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写写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嘎羧和象鞍一别就是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朝思暮想,所以嘎羧见了象鞍──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摩挲”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一个事物久久地“摩挲”?让嘎羧如此珍爱,念念不忘的老朋友是什么样的?请读读第九自然段。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二十六年后“久别重逢”,嘎羧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呢?张开想象的翅膀,再读读第九自然段。

  “摩挲”着老朋友,嘎羧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如果你就是嘎羧,此时你会想起什么,你想对自己的老朋友象鞍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摩挲”着老朋友象鞍上的________,闻着_________,我想起了________,泪光闪闪中,我对老朋友象鞍说:“__________。”

  指导朗读:“摩挲”着依然凝重华贵的象鞍,嘎羧想起了曾经英武豪迈的年轻的自己;“摩挲”着象鞍,嘎羧内心涌动的是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回味。

  师:弥留之际还要重披象鞍,重温辉煌,这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它就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个战士,一个忠诚于自己的战士呀!

  体会写法: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吹去”“摩挲”是动作描写,“泪光闪闪”是神态描写,这样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嘎羧内心的丰富情感。)

  嘎羧忘不了它的老朋友,更忘不了他那辉煌的战斗岁月,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请看课件1。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涵,展开想象,走进嘎羧内心世界,体悟表达技巧。

  2.聚焦“再回战场”,缅怀往事。

  (1)快速浏览课文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动笔做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要想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需要不断地追问。“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如烟,我们不禁想问:它望到了什么呢?(望见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

  嘎羧走上龟形礁石,为什么“亲了又亲”呢?(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战场是战士大显身手的地方!再回战场,江水依旧,礁石依旧,可是物是人非,亲人何在?战友何在?嘎羧昂起头来“吼叫”,大家想想:嘎羧可能想说什么?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放飞想象,任选一句说一说。

  在吼声中,嘎羧在深情地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动情地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庄严地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它即将来陪伴它们,也许在宣告早已把鬼子赶走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嘎羧把自己的豪情,自己的思念,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进了这震耳欲聋的吼叫之中──此时的嘎羧百感交集。

  师:吼叫之后,嘎羧的身体竟然──学生接读:“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品读这句话,此时的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英姿飒爽、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大家读一读。

  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

  师:此时的嘎羧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原文中还这样写道──大家读一读。

  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师:从这两段文字中,大家读出嘎羧已是一头怎样的老象?(一头拒绝进食,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

  师:就是这样一头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再回战场”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这哪里是一头垂死的老象,分明是一头( )的战象!(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这哪里是一头战象,分明是一个( )的战士!(英姿勃发、英勇杀敌)

  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嘎羧重回战场,缅怀往事,让我们把这位英勇豪迈的英雄牢记在心里吧!(配乐朗读全段)

  体会写法:作者描写了嘎羧的什么呢?有什么作用?(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叫声进行生动地描写,感受到了嘎羧真挚的情感,使读者的内心也跟着跌宕起伏,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内涵,想象画面,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形象。

  3.聚焦“庄严归去”,陪伴战友。

  (1)带着思考、带着情感读第二十至二十三自然段。

  (2)交流心得: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研读重点语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带着对战友深深地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长眠的地方,它耗尽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墓坑。嘎羧在怎样地挖?请大家深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读一读,想一想: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默默地为自己挖掘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在告诉我们呢?(也许是不能忘记历史,期盼和平。)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它们会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可是,嘎羧却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更是一位什么?(忠诚善良的战士,勇敢无畏的战士,情深义重的战士,忠诚于战场、忠诚于战友的英雄!)

  品读结尾,体会表达特点。(深沉的情感蕴含在平静的叙述中,而平静的叙述带给我们更深沉的思考,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情深义重。

  (二)整体回味课文,总结表达方法

  师: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安排材料有怎样的顺序?塑造嘎羧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1.在安排材料上,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2.在表达手法上,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细腻描写,让我们读懂了嘎羧的内心世界,它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再现了当年英武豪迈、浴血搏杀的英姿,让我们无比崇敬它,永远铭记它──最后一头战象,英雄嘎羧。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总结课文细致描写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表达特色,对塑造嘎羧形象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以写促读,强化语言运用

  1.聚焦“……它什么也没有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一镜头,想一想: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一定动人心魄,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战象如今即将辞世,寨子里的人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嘎羧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动笔写话。

  2.聚焦“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一镜头,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这头战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想说些什么?然后动笔写话。

  通过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学生的情感将得以升华,表达能力将得以提高,人文性、工具性同上共舞,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留白,设计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升华情感,强化语言运用。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