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时间:2019-06-09 04:49: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常常提到“将心比心”,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设计理念,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

首先,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需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其次,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积极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克服学习困难。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最后,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篇二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贯彻“将心比心”的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首先,“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后,“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同时,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如果你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谁来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来看一看预习提示,看预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那些读书要求?(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画下来)

  师: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句并正音。

  2、读的不错,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动?默读课文,用_______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一会我们交流。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生可能会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一直”。

  (2)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3)让我们把自己暖暖的感觉送进课文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她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朗读品情: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

  1、文中的阿姨这样想:阿姨对奶奶的话。(男生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妈妈对护士的话。(女生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我们应该这样想着:(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心。看到这个心,你想到了那些词语?(生自由组词)

  同学们说的词语大多都围绕了一个“爱”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爱的文章

  板书: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

  “将心比心”对于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自由说

  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你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个关于爱的故事?

  谢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能帮助你理解课文的词语,你能读读吗?

  (推开、沉重、松手、道谢、温暖 输液、扎针、平静、宽容、鼓励)

  个别读

  2、汇报: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个故事吗?

  (学生借助词语复述课文,把握课文整体结构,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阿姨帮我奶奶开门。母亲原谅实习医生的过失。

  3、这两个故事都深深的打动了作者,找找课文中反复出现让作者感动的词语。

  (板书:温暖)

  读了“温暖”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阳光的温暖、关心别人心里温暖)

  三、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一)推门帮助

  1、读:爱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爱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便能感受到它的温度。请你用心读读课文中的第一个小故事,想想哪个画面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个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

  多么热心,懂得关心别人的阿姨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都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别人。

  3、当这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奶奶走上来的时候,她都是这么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她只是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5、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读到这儿,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们的心。

  (二)、原谅过失

  1、这只是我听奶奶说起的一个小故事,不久我自己也亲身地经历了这样一件温暖我的故事(课件)

  请你读读课文第二个,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了?

  (1)我正要抱怨,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a 你为什么感动?母亲的平静,如果是我,我在早就抱怨了。

  如果你遇到了被扎了两针还扎不进去,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b 是的!因为疼痛,我们也许会埋怨,会责备,这都是人之常情!

  可是母亲却是怎样的表现?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宽容、理解、关爱)

  c 当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母亲分明已经意识到护士是个新手,第三次、第四次的失败,母亲同样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这是多么宽慰人心,饱含鼓励的话语呀!

  d 正是这饱含鼓励的话语让小护士信心倍增,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长出了一口气,她感激的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课文中还有哪一处让你感动?

  (2)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a 你为什么感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来读读吗?

  b 母亲看着实习的小护士,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将心比心,她宽容了小护士的过失。

  c 看到了母亲这样的行为,听见了母亲这样的话语,我的心再一次被温暖了。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的心。

  3、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课件)a 所以文中的阿姨是这样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b 所以文中的母亲是这样说的:“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c 我们如果理解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课件,最后一段)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d生活中,你有遇到过,曾给过别人宽容或者得到别人宽容的事情吗?请你用简单的几句话说一说。

  学生结合实际说

  e 是啊!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别人,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课外延伸,背景音乐

  爱

  要是苹果只有一个,它准装不满大家的提篮。

  要是苹果树只有一棵,挂苹果的枝桠也准遮不满果园。

  可是,要是把爱播撒给大家,那就像甜甜的果儿挂满了果园。

  人生就像短暂的旅程。生命的精彩与动人全靠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能对别人体贴关心,将心比心地生活,就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很幸福。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篇五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将心比心的要求。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认同,对冷酷、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3、能力目标: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关爱、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重点】

  明白“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理解将心比心的要求。

  【教学难点】

  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具】

  小黑板

  【教法

  展示、启发、讨论、比较等。

  【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同学们在上节课学到了与人为善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并且通过事例的分析懂得有目的的帮人,不讲是非去帮人,帮人只限于亲人,帮人光说不练等行为都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真正的与人为善是怎样的呢?

  (故事导入)哈默的故事

  (提问)看了这个故事后,你们觉得镇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思考回答(略)

  (老师小结)镇长是个既聪明又善良的人,他的方法既方便了路人也保护了花圃,他与人为善的行为必将受到路人的赞赏。

  (提问)假如我的花圃被人穿越,我就直接找一些高的栏栅直接把花圃围起来。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我的方法与镇长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略)

  (老师小结并教育引导)我的方法只帮助了自己而没有帮到路人,镇长的方法既帮助了路人又帮了自己,镇长是站到路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方式--将心比心,而这也是我们今节课探讨的内容。

  一、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板书)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

  (老师小结)将心比心作为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站到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提供方便。将心比心的事例说明,这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即是成人之美,又会使自己快乐,将心比心让我们感受到爱,让我们生活的社会充满爱,与人为善的将心比心已经成为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要象商家那样将心比心,就需要同学们按照以下的要求做:

  二、 将心比心的要求(板书)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板书)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板书)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他人(板书)

  4、摒斥伤害他人的恶习(板书)

  (师生互动)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按上面的要求做到将心比心呢?(大多数同学回答没有)由于同学们做事没有将心比心,而伤害了其他人,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自我反省。

  (思想教育)将心比心又叫换位思考,在做事或作决定前站到父母、老师、同学的位置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相信有善良之心的同学会改掉伤人的恶习。你会发现与身边的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多冲突,少了很多矛盾,人也会快乐很多。

  一个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替别人着想的人,肯定也是没有真心朋友的人,他的路肯定是越走越窄,越走越极端。同学们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有些事,看起来好象是在替别人着想,帮助了别人,可回头一看,或益最大的竟然是自己。希望同学们学会站到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将心比心。

  (小黑板显示) 以邻为壑

  (提问)你赞同谁的治水方法?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白圭治水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难免要害人害己,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费工费力,但这样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大禹推己及人的做法被世代称颂。

  (提问)这则故事给同学们什么启示?并指导学生看P46页的经典透视。(学生谈启示)略

  (教师小结)孔子曾对子贡说:“人难免有过错,都希望别人能宽恕自己的过错,希望别人对我们做的,也就是我们应该为别人做的,自己不愿意遭受的痛苦,也不应该让别人遭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圭治水是己所不欲,强施于人,在同学们身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少,如做事情时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但自己却在别人学习时捣乱;不喜欢别人给自己起外号,自己却给同学起外号;自己不希望别人欺负自己却到处欺负人;扫地时希望地上少点废纸、垃圾,但自己却到处乱丢等。所有这些,不但有违传统美德,也违反了《中学生守则》,损害了自己的形象,这些做法终将害人害己,希望同学们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3页《永远的内疚》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永远的内疚“?你对此事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缺乏善良之心的人,对别人的优点心怀妒忌,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在人际关系方面搬弄是非,他们伤害了别人,也必然会伤害自己,耕耘自己的心灵花园就要努力栽种将心比心,善意待人的鲜花,务必消除那些伤害他人的毒草。

  (课堂小结)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善行,收获善果,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一个缺乏善良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将心比心“,爱己及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文明之花处处开。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将心比心的要求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他人;

  4、摒斥伤害他人的恶习。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心导入

  导入:同学们,老师拿到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始终被一个字深深感动了,想知道这是什么字吗?(板书“心”),看到这个心,你想说什么?

  生说:心的含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的心?一颗什么样的心?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⑵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⑶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知:

  1、阿姨的心:

  师:阿姨有颗怎样的心,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个问题。

  师: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算出阿姨有颗善良的心?

  出示句子:“有一次,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师: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朗读)

  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阿姨是个这样的人?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

  学生读。

  师: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

  师:是呀,阿姨真是拥有一颗之心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让我们一起读第一段。(板书:将心比心)

  师: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阿姨的这颗心让“我”感到了──温暖(板书)

  2、母亲的心:

  师:默读第二段,思考母亲有颗怎样的心?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师:你读──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还没完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有颗这样的心?

  指导朗读: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你读──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出示句子: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学生朗读。

  师: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让我们感到不平静的又是什么呢?

  师: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让我们一起读第二段。

  师: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母亲的这颗心让“我”感到──温暖,幸福(板书)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⑵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师: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

  师:对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生: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小结: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