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选6篇】

时间:2014-08-09 01:13: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一

在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让我至今难忘。那是我在高中任教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而设计的一堂实验课。

在准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决定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我提前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同时设计了清晰的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以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

当这堂课开始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和好奇心。他们跃跃欲试地按照我的指导开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讨论和合作,互相帮助,使得整个实验过程显得生动而有趣。

最令我难忘的是,当学生们完成实验后,我让他们用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堂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他们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展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这种亲身实验和自主思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对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堂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参与感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们通过亲身实验和积极思考,不仅更好地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让我更加热爱并珍惜我的教育工作。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设计了一堂难忘的英语写作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和创造力,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教育事业。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选择了一个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主题——“写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我引导学生们想象未来,写下他们对未来生活和梦想的期许和展望,同时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我提前准备了一些范例信件,让学生们参考和借鉴,同时设计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撰写信件。

当学生们开始动笔写作时,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的自信和兴奋。他们用心写下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表达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们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写作中的困难和犹豫,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最让我难忘的是,当学生们陆续完成写作后,我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信件。在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他们勇敢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展现出了出色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让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欣慰,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堂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我深刻领悟到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的重要性。学生们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仅提升了写作能力,也培养了自信和勇气。这种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设计,让我更加热爱我的教育事业,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学生们的相遇和交流。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第xx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xxxx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xxxx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xxxx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语境及补充资料,了解“光复”的意思。

  2、抓住课题了解课文呈现的画面,借助“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体会xxxx人民的爱国热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字词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况且学生基本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本班学生情感性朗读还是蛮不错的。不过学生对文本背景了解较少,相对来说比较陌生。

  四、教学过程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一)解题,明确学习要点

  1、出示: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你们觉得读一遍课文后,哪个问题能解决了?

  (二)学词,了解课的内容

  1、读课文,正字音

  2、解决“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三)品析,体会爱国热情

  1、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画下来,并和同桌讨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交流:

  (1)第一次出现:出示相关语段,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忘?

  说说你的理解。读到这里,你有问题要提吗?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解答吗?理解“光复”光复,这个词文中还出现了一次,请找到相关的语句。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xxxx在光复之前是怎样的。介绍背景资料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光复了吗?(收复)

  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出示:第二处出现,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这一处令人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一个陌生的成年人进入课堂,大家怎么会“没有感到意外”?你觉得他们在“欢迎”什么?)

  3、第三次出现,是我看了礼堂里中国伟人的画像后说的

  这个画面中,最让你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之前,日本人为什么在小礼堂里画上日本人?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吗?(激动)是呀,这怎能不让人激动呢?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这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现在挂中国的伟人,又有什么用意呢?

  4、相信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一课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忘?他难以忘却的究竟是什么?

  (四)质疑,领悟语言表达: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难怪作者在课文最后说——

  (五)拓展,升华文章主题

  推荐出示:郑振铎曾在暨南大学给学生上过《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同名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1、为什么说这一课是令人“难忘”的?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2、后一个问题认读词语

  3、学生自主划句子

  4、预设1:他写得很认真,思想汇报范文也很吃力。

  提问:为什么xxxx教师会感觉到吃力?)

  读句子,说体会

  预设2: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说理解,提问题,理解“光复”

  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我……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感受我的爱国之心)

  预设: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读句子体会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感受自豪之情)

  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你了解这些伟人吗?从古至今,这样的伟人还有很多,比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诗人李白)

  记住日本人,忘记我们自己的祖先,(是的,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尊严就无从谈起,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历史也被遗忘,)现在礼堂里画上中国的伟人,就是要让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忘历史。

  可见,墙上画的不仅仅是伟人像?画的更是——(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辉历史……)

  难忘xxxx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这句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集中体现了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比较着读一读,感受这三篇文章的异同。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并学会释疑,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关键,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预设板块,随机出示,根据课堂实情,以学定教,促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借助课外资料,既能理解词语,又能有机地进行课外拓展,还能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可谓一石三鸟语文教学姓“语”,朗读是促进学生感悟的最好途径,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通过质疑,让学生感悟写法,做到一课一得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拓展性阅读,比较本课课文语言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七、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难忘的一课激动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动。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表演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表演展示时代背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二、听课文录音,初知大意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

  三、朗读课文,找出重点

  1、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尺、笔在文中画出来。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次出现:

  ⑴指名读。(3、4节)

  ⑵第一次出现在哪里?老师是怎样写的?

  板书:

  写──一笔一画。

  说明什么?(他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这是为什么呢?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什么?

  ⑶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出示: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象每个字,每个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⑷有感情朗读3~6节。

  2、学习第二次出现:

  ⑴自由读。

  ⑵第二次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时候,加上了谁?

  ⑶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动人的情景”指的是什么,吸引住“我”的是师生们学习的内容,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认真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

  ⑷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圈出这些词语。

  板书:

  读──一遍又一遍。

  ⑸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他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看插图,体会此情此景:

  是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⑹朗读训练。(7~12节)

  2、按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⑴指名度13~16节:

  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⑵ “我”是怎样说的?

  板书:

  “我”说──激动。

  ⑶为什么激动?

  (因为看到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上面有──)

  你知道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吗?

  ⑷看到这一切,“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被这种──所深深感动。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⑸齐读最后一节: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反问句的意思是什么?

  (用了反问,就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⑹朗读训练。

  五、总结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但是,不甘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忘记祖国,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所以,一旦“光复”,他们就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7、1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也于1999年回归了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拥有同一个母亲──中华!

  (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下来。

  3、课外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一笔一画──写

  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是中国人一遍一遍──读深厚的爱国情意

  我爱中国!

  激动地──说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首七年前的歌你听过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师放乐曲。)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了出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七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的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生谈作者的感受。

  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师: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是不是认真来写的?你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

  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

  (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

  (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应该是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谁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

  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

  (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赵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

  (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教学板书】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课改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收集台湾风景名胜图片.

  2、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3、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的宝岛台湾,风光秀丽,物产富饶,与祖国大陆仅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之所以称赞它美丽,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件)

  正因为它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历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出示课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居住人民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荷兰和西班牙都曾统治过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难忘的一课》,故事就发生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二、走进课文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是怎样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1、同学们课前预习了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字想考考大家。出示课件:闽、诸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并思考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一)学习第一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这三次不同情况下的出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出现的情景。出示课件

  学生质疑:光复:收复,指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真挚:感情真诚而恳切。

  为什么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在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急切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他们热爱祖国的火热的感情可以从他们学习祖国文字中间表露出来。)

  2、谁能把他们对祖国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再仔细把这一段内容好好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当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室,师生们为什么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3、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把它朗读一遍。

  (三)学习第三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图片,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

  6、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配乐朗读)

  三、复习总结

  最后,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再齐读一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