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选6篇)

时间:2016-02-05 09:24: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电影《飞夺泸定桥》是一部非常值得引入课堂的影片。该影片以泸定桥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中夺取泸定桥的故事。通过观影,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介绍电影的背景和主题,让学生对影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可以通过介绍影片的导演、演员阵容、上映时间等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可以简要介绍泸定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影片的故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观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影片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影片,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观影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加深学生对影片的理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想和观点。还可以让学生写影评,表达自己对影片的看法和评价。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影片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电影《飞夺泸定桥》作为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经典影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这部影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二

电影《飞夺泸定桥》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经典影片,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该影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电影《飞夺泸定桥》融入到现有的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政治等课程的同时,通过观影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片段,让学生感受影片中的情节和氛围,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除了在课堂上观影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活动,加深他们对影片的理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他们扮演影片中的人物,体验革命斗争的过程。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创作影片的情节,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结合电影《飞夺泸定桥》进行一些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泸定桥所在地进行参观,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电影《飞夺泸定桥》在教学设计中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引入这部影片,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1)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整理归纳问题。

  (1)“”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时间紧(20多小时),路程长这两点(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的”?

  (1)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