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推荐3篇)

时间:2012-05-02 05:20: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不屈意志。而《死也不倒下》这个主题正是能够引发学生对于这些品质的思考和探讨的好素材。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个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坚强和不屈,或者《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不服输精神,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不屈不挠。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比如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体验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持不懈。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身边的一些例子,如何体现了不屈不挠的品质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或者纪录片的观看,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现实中的成功故事,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取得最终的成功。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解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不屈不挠的精神。

总的来说,通过《死也不倒下》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坚韧精神和不屈意志,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死也不倒下》这个主题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舞蹈的动作来感受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主题的内涵。通过艺术形式的表现,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更为融入,更加深刻地领会不屈不挠的品质。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比如户外拓展、团队合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学生可以在团队中互相支持、协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或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死也不倒下》这一主题的内涵。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领会《死也不倒下》这个主题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坚韧精神和不屈意志,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篇三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13歌生字。

  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 填空导入,激发情感。

  (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 视死()()

  死而()() 死得()()

  (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

  (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

  (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 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 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

  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