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精简6篇】

时间:2012-09-05 01:46: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 篇一

在高尔基的小说《海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渴望自由的年轻人的形象,以及他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种种问题,更体现了高尔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和对社会变革的执着追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的关键章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理解小说背景和时代背景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讨论和分享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小说的整体认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文本解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象征意义等方面。例如,可以让学生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展开讨论,思考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也可以让学生就作品中的一些重要场景和情节展开解读,分析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深层含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感。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重要角色,亲身体验他们的情感和境遇,感受作品带来的思想冲击和情感共鸣。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内涵,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综上所述,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作品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成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和品味家。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 篇二

高尔基的小说《海燕》是一部描写革命时期俄罗斯人民斗争的文学作品,通过一个年轻人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思考欲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历史背景介绍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小说情节相关的情境再现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辛和民众的苦难。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俄罗斯历史背景和革命历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引导他们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文本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等方面。例如,可以让学生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展开探讨,思考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也可以让学生就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和象征意义展开讨论,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的深层内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学欣赏和创作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高尔基的文学作品,感受他的笔触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敏感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和创作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海燕》的感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体验作品的魅力,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成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和品味家。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设想】

  反复朗读,联系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细读品味精要文段,探究疑难问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联系生活实际,拟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发言提纲并在班上交流。

  【课前准备】

  1、高尔基的资料。

  2、《海燕》写作的时代背景。

  3、关于高尔基《海燕》的其他资料。

  4、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基本常识,朗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读了巴金《日》、《月》两篇短文,巴金通过写日、月表达了什么情感?(由日、月这寻常的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表达作者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伟大情怀,)

  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散文诗),要透过文学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今天,我们把视角投向高尔基的《海燕》,去感受作者在特定历史时代的激情。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作者。

  2、关于《海燕》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

  3、教师归结,要求学生整理文学常识并作好笔记。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记准生字字形;理解生词在文中的意思。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运用工具书查正字音词义;与同学初略探讨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2、指名朗读:

  方法:以意思相近的文段分段朗读,探讨重音、停顿、语速的处理。

  3、听录音带朗读:

  ⑴静听感受;

  ⑵随录音朗读;

  ⑶模仿朗读。

  方法:指名读一文段,同学评价后再听该段录音(放映相应画面),让学生在听读、模仿朗读,相互评价,观看画面过程中增强感受,正确朗读。

  4、齐声朗读:

  (掌握好停顿、语速,读出感情,读出散文诗之韵味。)

  四、探讨感知

  1、教师引导设疑:

  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方框内提示的文字并思考:

  ⑴作为一种海鸟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⑵你是从方框提示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2、师生互动探讨:

  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通过对海燕的赞美,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归结板书(字幕显示):

  海燕,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课文中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联系背景理解、概括)

  作者以海燕善于搏击暴风雨的特点,联想到敢于迎战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以满怀的战斗激情,热烈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鄙弃如海鸥、海鸭、企鹅般的怯懦自私者。表现了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五、练习与研讨

  1、字音词义,常识积累,朗读感受。

  2、问题研讨:

  ⑴课文标题是《海燕》,作品中为什么还写到其他几种海鸟?

  ⑵如果说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么课文中其他事物也应该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请列出来与同学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象征、烘托、对批等表现手法,阅读理解精要文段。

  教学步骤

  一、上课时问题研讨交流

  (对学生交流发言不作定论,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序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技巧,在阅读探讨过程中欣赏作品,认识并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

  二、朗读感受,思考探讨

  1、朗读描写海燕的句段,观看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穿梭号叫的画面,加深对海燕这一形象的感受,引出象征意义。

  2、朗读描写其他海鸟的语段,观看投影画面:

  ⑴用文段中的词句概述这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种种丑态;

  ⑵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海鸟?

  教师小结板书(投影字幕):

  一会翅膀碰着波浪

  迎战暴风雨,象征勇猛坚强、乐观

  海燕一会箭一般地冲向乌云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叫喊着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惧怕暴风雨,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

  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

  海鸭:呻吟、吓坏了不革命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海燕的形象。

  企鹅:躲藏

  3、浏览阅读,探讨文中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师小结板书(字幕投影):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气势。

  乌云、狂风:象征反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

  暴风雨:象征1905年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4、作者把海燕摆到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描写,试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探讨后教师小结;烘托。

  象征、烘托、对比等手法的概念及其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结合本文作引导性阐述,从写作技巧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三、精要文段阅读理解

  1、朗读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的句段,具体说说你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2、文章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试在课文中找出几例并分析说明(从表达方式、作品语言方面欣赏。)

  四、教师小结

  1、充满激情的描绘──间接抒情;

  2、饱含激情的议论──直接抒情。

  描写议论结合,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

  五、课文总结

  1、内容

  2、艺术特色

  六、拓展延伸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试以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我该这样做为话题,拟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交流。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本文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

  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

  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

  1、教师启发朗读。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

  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

  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

  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

  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

  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

  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⑷学生畅言,教师评价。

  ⑸你能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出你对海燕的这种感情?

  ⑹学生有感情地读。师生互评总结。

  四、悟读──探究寓意

  1、通过朗读,相信你对本文也有了一定的感悟。这篇文章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奏出了一首激动人心的赞歌。可也许大家不会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属于“非法”出版物。这是怎么回事?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2、学生阅读写作背景,说出自己对本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的理解。

  3、本文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其中的种种景物也各有寓意。你能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发现吗?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五、听读──读出感情

  1、理解了本文的象征意义,相信大家再次朗读一定能读得更有激情。下面,请先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

  明确听读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快慢、重音等)和朗读情感。听出朗读的精彩之处,听出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或轻声跟读,或静静听读,或边读边做标记。

  3、学生交流听读感受。

  4、优美的文章百读不厌。满怀激情的诵读更能使你充分领略诗文之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用善于发现美的心,用满怀激情的朗读去感受美,表现美。

  5、学生齐读描写海燕的一个片段。

  6、教师点评总结,寄语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出情,读出美。

  六、续写短信

  1、教师殷殷寄语:愿你是暴风雨中的海燕!希望同学们能直面生活的暴风雨,象海燕那样勇敢、自信、乐观。

  2、学生运用托物寓意的方法向自己的老师、同学等赠写短信祝语。

  七、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写一段海燕与乌云(或海鸥、海鸭、企鹅,或惊雷、闪电等)之间的对话。要求生动形象,感情鲜明,能恰当地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其心理活动。

  2、课外荐读:郑振铎《海燕》;席慕容《燕子》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 篇六

  一、情景导入

  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西方有句名言,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掌握散文诗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二、目标展示:

  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掌握赏读散文诗的方法

  提高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四、方法点拨

  赏读散文诗要在反复阅读中把握文章的语言,情感、深层意蕴,具体读的环节有: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层次结构。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领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就形成了诗的意象,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丰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所表达的意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要注意诗文中典型的修辞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还要了解把自己抽象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体自然景物中的抒情方式。

  总之,品读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

  五、经典示例:

  《海燕》

  高尔基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最强音。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三次。即暴风雨正在孕育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迫近时的背景,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背景。)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

  同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所传递的情感,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黑色”写其色彩,“闪电”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视黑暗势力。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斗者海燕的雄姿,体现作者对海燕的赞美。)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

  联系高尔基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什么?它们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

  (反复;表现出海燕对暴风雨的强烈渴望。)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抒情,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抒胸臆,具有号召力。)

  六、赏读演练

  《雷电颂》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说明。

  答:1、主要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对光明的渴盼。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

  3、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4、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七、闯关练习

  阅读《雪》,完成1—5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4.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

  5.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2.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3.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这里更多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4.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5.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