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2-03-04 05:33: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惊弓之鸟》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简介;

2. 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内容:

1. 介绍《惊弓之鸟》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简介;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惊弓之鸟》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作者简介: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动机;

3. 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看法;

4. 解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 导入式教学:通过引入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积极参与讨论;

3.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小说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惊弓之鸟》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简介,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并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教师讲解,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学分析能力。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惊弓之鸟》的文学价值和主题;

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和结构;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1. 探讨《惊弓之鸟》的文学价值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和结构;

3. 阅读小说的片段,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惊弓之鸟》的文学价值和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分析语言和结构:讲解小说中的语言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词和句式;

3. 阅读片段:选择小说中的关键片段进行阅读,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4. 思考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方法:

1. 导入式教学:通过介绍文学价值和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语言和结构,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观点;

3. 阅读分析:通过阅读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惊弓之鸟》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掌握小说中的语言和结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阅读片段和讨论分享,学生将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模式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教学。

  一、导入新课、揭题。

  导入方法:回顾成语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交代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2、练习复述课文。

  3、了解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四、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句子。

  (3)用“———”划出他分析的句子。

  2、全班交流。

  3、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因为()。因为(),所以()。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因为(),所以()。

  4、同桌对读,边读边记。

  5、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所以判断只要(),这只大雁就会()。

  6、引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同时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7、导语导入: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出的结果,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8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更羸是怎样使大雁掉下来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标出魏王感情变化的词。

  2、方法:读、思、画、议的方法。

  3、交流。

  (1)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①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抓住时机理解“能手”一词;还知道哪些“能手”,进行积累词语的练习;

  ②叙述更羸是怎样把大雁射下来的。)

  (2)观看录像。师解说,创设情境:一只受伤的大雁无助地拍打着翅膀,边飞边鸣———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伴声音)

  可怜的大雁听到弓弦响,心里害怕极了,拼命地往高处飞,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

  4、回到文中,指导朗读与录像内容对应的段落。引导:目睹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5、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试读。

  6、指名读。

  7、创设情境师生对读1—8自然段。

  8、按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9、自由结合表演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并在多种情境下的诵读中,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七、练习复述课文。

  1、自由练说。

  2、指名复述。

  八、揭示喻意,学习运用。

  1、理解成语的本意。

  2、揭示其比喻意义。

  3、列举生活中这样的人。

  九、总结课文。

  1、采用对照法归纳更羸的品质,完成板书。

  2、回忆类似生活经验,激发观察兴趣。

  3、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应该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很多知识,还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收集素材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