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7-03-05 04:32: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 篇一

《卖木雕少年》是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少年在街头卖木雕的故事,展现了少年的勤劳和善良。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首先,在教学开篇,我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木雕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我会给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故事中的少年的品质展开思考和交流。

接着,我将以朗读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共鸣和情感。在故事朗读结束后,我会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如少年的品质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卖木雕?他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创作连环画等形式,深入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我将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任务,如写读后感、创作故事续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故事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我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在学习《卖木雕少年》的过程中,不仅提升语文素养,更能感受到勤劳和善良的力量,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 篇二

《卖木雕少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少年在街头卖木雕的故事,展现了他的善良和勤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少年不畏艰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让人感动和敬佩。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一堂充满情感和启发的语文课。首先,我会通过引入课前活动,如观看木雕艺术视频、欣赏木雕作品等,让学生对木雕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以故事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事情节,感受少年的善良和勤劳。在故事朗读结束后,我会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少年的品质和行为背后的意义,让他们从中汲取正能量和启示。

随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交流和互动中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创作任务,如写读后感、绘制故事场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故事的理解,提升文学素养。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我将设计一些反思性的任务,如总结课堂收获、展示学习成果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体会,促进他们的自我提升和发展。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在学习《卖木雕少年》的过程中,不仅提升语文素养,更能感受到善良和勤劳的力量,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珍惜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品质,让这些品质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坚强支撑。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 篇三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并理清了课文写作顺序。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答: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二、学习“放弃买木雕”,体会作者以及卖木雕少年的.遗憾。

  请同学们快速读第5——9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放弃了买木雕,心情怎样?卖木雕的少年心情怎样?

  生浏览,回答。(都深感遗憾)

  带着遗憾的心情读“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那么,作者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并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学生读,作批注。

  学生交流:

  1、重点围绕以下句子展开交流,体会作者的遗憾。

  a、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1)体会作者对象墩的喜爱之情。知道作者是通过“捧”、“观赏”等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

  (2)理解“爱不释手”。试着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b、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1)体会少年是个诚恳的人,作者喜欢他的诚恳率直却不能买他的木雕,因而有些遗憾。

  (2)诚恳地读句子。

  c、“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1)什么是“语无伦次”?作者为什么这样?

  (2)体会作者既因喜爱这个木雕而想买,又因路远、木雕重而不能带走深感遗憾,并因必须拒绝诚恳少年的好意而“语无伦次”。

  (3)理解这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

  (4)试着读出作者内心的焦急与遗憾。

  2、体会少年的遗憾。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到。

  (1)少年心里会怎么想?

  (2)知道少年主要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我却不能带回木雕感到遗憾。

  三、学习“赠送木雕”。

  作者放弃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们也为他深感遗憾。可是,事情出现了转机。请同学们朗读第10——15自然段,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位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生读,回答,(可爱、善良、纯朴等)

  那么你是通过文中的哪些句子来体会到他的“可爱”呢?默读课文,做批注。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进行交流体会。

  1、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体会少年的诚意与纯朴。

  2、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1)课件出示中国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

  课件出示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有64人为之牺牲。坦赞铁路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

  (2)想象少年和作者的内心独白。

  (3)生谈感受。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4)读出你的感动,读出中非两国人民这深厚的情谊。

  四、小结。

  课件出示句子,读:

  “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是朋友!

  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五、作业设计:

  写几句话,夸夸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