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羚羊木雕》优秀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6-02-01 06:23: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课文《羚羊木雕》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篇篇生动有趣的课文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羚羊木雕》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描写了木雕艺人的故事,寓意深刻,富有启发性。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羚羊木雕这一主题有所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木雕艺人的品质和精神,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铺垫。

其次,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答案,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羚羊木雕这一主题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现自己对木雕艺人的理解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羚羊木雕》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情感情绪,达到教育的双重目的。

课文《羚羊木雕》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羚羊木雕》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描写了木雕艺人的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思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学的魅力,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散文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木雕艺人的品质和精神,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设计细节分析、情感抒发等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感受文章的内涵。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体验散文的情感与意境。

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体会,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让他们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木雕艺人的理解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羚羊木雕》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情感情绪,实现教育的双重目的。愿每堂课都能如羚羊木雕一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收获知识和感悟。

课文《羚羊木雕》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课文《羚羊木雕》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2.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分几个阶段叙说的?

  本文记叙了“我”被迫把送了人的羚羊木雕要回来这件事。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16段)写妈妈追问起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诉她,已经送给好朋友万芳了。妈妈、爸爸一起要求“我”把它从万芳那儿要回来。第M部分(第17段至第23段)回忆“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第三部分(第24段至第25段)写奶奶出面干涉,反衬爸爸、妈妈只知东西名贵,却不顾尊重孩子的友谊。奶奶做不了主,妈妈还是逼着“我”去万芳家。第四部分(第26段至第38段)写“我”从万芳家要羚羊木雕的情形。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并且谅解了“我”,“我”止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2.一般的.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放在前面说,把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放在后面说,作者这样“倒”一下有什么好处?

  答:(1)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借回忆来反映“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交代赠送木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显得集中紧凑。(2)文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3)让“我”一开始就处在尖锐的矛盾中——一边是父母逼迫,一边是极不情愿。这样使全篇叙事有波澜,有情味。

  3.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答:课文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矛盾的焦点是“我”该不该将“羚羊木雕”转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我”父母的态度是“那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他们逼“我”去要回来,而且说话的语气是“坚定”、“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两个“贵重”,有力地反映了父母对羚羊木雕的重视。“我”的态度是:爸爸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而在“我”的心目中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把那只小羚羊送给了她,并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现在父母逼“我”反悔,“心里难过极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课文围绕“羚羊木雕”,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突出中心,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械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4.本文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烘托(或衬托),即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也可以用景物来衬托。本文借用景物描写作为陪衬,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清。当“我”的爸爸妈妈执意要让“我”从万芳手里取回羚羊木雕时,“我”只得违心地去做了这件事。文章写道:“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冷冷的月亮,有力地烘托出“我”当时心情的悲凉。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快速整体阅读全文。然后不看原文笔答测试题。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后,计算出三个数据: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

  计算公式是:

  阅读速度一文章字数÷阅读用时(分),计算单位是“字/分钟”。

  理解率一卷面得分×100%

  阅读效率一阅读速度X理解率,计算单位是“字/分钟”。

  1.本文题目是:

  2.本文作者是:

  3.本文出处是:

  4.文中说的羚羊是什么?

  5.我为什么要把“羚羊”送给万芳?

  6.“我”把羚羊送给万芳时,万芳送给我什么礼物?7二爸妈为什么非让我把“羚羊”要回来?()

  A.他们认为小孩不该送东西。B.因为这工艺品十分贵重。C.因为“我”没预先告诉爸妈。D.他们不知道万芳是我的好朋友。

  8.当“我”从万芳那里要回羚羊后,万芳对我的态度怎样?答:

  9.“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答:

  (二)激疑质疑。

  (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的4道题)

  (三)精读导引。

  1.读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理清其六要素。此题就是考查对本文情节脉络的把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对文章层次的划分。应当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作答。

  2.体会倒叙引人入胜的作用。

  3.这是写人的记叙文,提炼写人记叙文的文章中心,应当从分析人物入手,由“人”及“义”,要提炼出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所要表达的意义。

  4.体会烘托手法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四)疑难讨论。

  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的l~4题答案。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

  2.3.(略)

  4.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5爸爸从非洲回来送给我的。

  6.因为万芳与“我”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7.小藏刀

  8.B

  9.又把小刀塞到我手里,并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0.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每题10分,共100分)

课文《羚羊木雕》优秀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