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15-09-09 05:48: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数学的学习中,角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也是很多数学问题的起点。因此,对角的分类进行深入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角的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相关练习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角以及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组成的图形,起点称为顶点,两条射线分别为角的两边。角的大小通常用角度来表示,角的大小与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有关。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

其次,我们需要教授学生角的分类方法。角根据大小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等于90度的角,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平角是等于180度的角。通过示例和实际测量,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角的大小,并能够熟练地分类各种角。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给出若干个角的示意图,要求学生判断每个角的大小并分类;或者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角度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角的分类方法。

综上所述,《角的分类》教学设计需要从角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相关练习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知识。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对角的分类进行深入的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从引入角的分类、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引入角的分类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角的重要性和分类的必要性。例如,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角度问题,如拐角、门角等,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角的存在和应用。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讲解、示意图、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角度、观察角度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角的分类原理。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课堂实践。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练习题目,如角的测量、角的比较、角的分类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角度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角的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角的分类》教学设计需要通过引入角的分类概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进行课堂实践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知识。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性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难: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突破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学用具:活动角和自制折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二、学习新课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复习题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

  (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板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

  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有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3.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

  教师明确指出并板书: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和交流活动中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掌握直角、平角和周角间的大小关系。

  2、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活动角、量角器、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1、操作引入各种角

  (1)教师出示活动角:你们会玩这个活动角吗?

  (2)学生演示。

  (3)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就能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4)自己动手操作,把你转出的角画下来。

  (5)学生活动。

  (6)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呈现在黑板上。

  2、辨析平角和周角

  (1)教师演示平角和周角,问:有没有同学转到这两种图形?这两种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这两个图形也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所以这两个也是角。

  3、引导分类、整理

  (1)黑板上现在有这么多不同的角,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4)形成板书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小于900

  等行900

  大于900,

  等于1800

  等于3600

  小于1800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4、研究特殊角之间的关系

  (1)今天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在我们认识的五种角中,直角、平角、周角都是比较特殊的角,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它们。

  (2)提问:对于这几个特殊的角,你已经有哪些了解?

  (3)引导发现: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4)体验:这三个特殊的角,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手臂来表示,想一想,怎样用我们的手臂来表示90度、180度、360度?听口令,大家一起来用手臂表示这三种角。

  (5)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照着书本上的提示,动手折一折,并回答题中的问题。

  5、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16页1、2题,第17页1、3题

  教后反思: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集体备课中实小陆主任的建议,我把角的分类和画法的两课时分为第一课时角的分类,第二课时角的画法。通过这样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角和把角进行分类。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普遍,锐角、钝角、直角在

  以前已经初步学习过,而平角和周角也有一部分学生已有所了解,所以一开始就有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了平角、周角,而且也知道平角是180度、周角是360度,教师只要强调一下这两种角的画法就可以了。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不会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已经掌握而不好好学。

  3、搭建学生发挥的平台,要充分信任学生

  在角的分类中,根据以往上课时的经验,我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了各种各样分类的方法和理由,平时在我眼中不太愿意思考的学生也都积极参与,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教师只要搭好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学生就会创造出智慧的火花。

  4、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只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质要求,并在教学中还原教学要求,真正使学生能经历、感受、操作、交流、思考、实践,我们的教学就会充满智慧,这不正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吗。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角的分类和按给定的度数画角。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教学角的分类。教科书第22页例题先通过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由小到大依次得到大小不同的角,结合出示相应的图形,给出各类角的名称,说明不同的角大小范围或度数,使学生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不同角的度数,讨论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接着教学画指定度数的角。教科书第23页例题让学生按已有的经验和认识,画一个60度的角,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画角的方法,并和同学交流,让后着重讨论怎样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用总结的方法自己画角,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学会用量角器画角。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角的具体分类方法以及之间的大小关系。

  2.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1. 掌握各种角的分类以及大小之间的关系;

  2. 能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

  1. 能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2. 会运用各种角的分类以及之间的大小关系解决一些问题。

  【教具准备】

  量角器;用木棍做的能转动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学新课

  ㈠教学角的分类——直角 锐角 钝角

  1.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两块三角尺上的直角和锐角的度数,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锐角是多少度。直角是多少度?都一样吗?锐角是多少度?一定的吗?

  2.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请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3.钝角呢?拿出活动角,先摆出一个直角,然后把垂直的那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不超过180度,这样我们就形成了钝角。提问学生钝角的范围概念。(只总结出大于90度,接下去学了平角之后补充完)

  ㈡教学角的分类——平角 周角

  1.拿出活动角,先摆出一个直角,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把这一条边按这样的方向旋转一直转到平,(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 (用手势指示)包含了几个直角?(正好两个)是钝角吗?

  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直至转平,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平角。(板书:平角180度)提问钝角的概念还有谁要补充?

  2.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

  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

  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

  3.依次演示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4.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5. 一起总结各个角的分类。提问学生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㈢比较大小关系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个角。

  ㈣练习巩固

  完成想想做做1和2。

  二、教学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

  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指定画70度的角。请同学们回忆量角的步骤想想看,你认为如何来画这个角?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这个角,然后和同桌交流,接着师生共同交流。

  2.总结出画角的步骤。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先画射线;

  (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

  (3)再画射线。

  3.指定画120度的角。

  交流是否有其它画角的方法。得出可以利用三角板30度和90度两个角。

  4.提问:利用三角板还能画出多少读数的角?

  三.练习巩固

  1.帮角分类。

  2.画出指定读数的角。

  四.总结归纳

  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从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试着借助长方形和圆形纸板,折出一些特殊的角,量一量,画一画。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锐角 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

  小于90度 等于90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 等于180度 等于360度

  画角步骤:

  (1)先画射线;

  (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

  (3)再画射线。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种角的度数,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角。

  2、培养学生画、折、量等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自制一个活动角,一张练习纸(已量好角的度数),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理念: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智能结构。在整堂课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并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学习活动中,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积极互动的足够空间。

  教学过程:

  一、 自主活动,以旧引新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活动角,你能转动其中一条边,创造出大小不同的角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创造出的是什么角?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过锐角、直角和钝角,学生自己转动活动角,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展现旧知,同桌互相补充,为新知铺垫。)

  二、 启发点拨,探索新知

  (一)角的分类

  1、(拿出练习纸,同时屏幕上展示)这上面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上节课我们已经量出了每个角的大小,你能给这些角分类吗?

  2、有困难的可以在小组里先轻声讨论一下。然后集体交流分类结果。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分类结果。

  3、同学们把角分成了三类:锐角、直角、钝角,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研究这三类角的度数有什么规律吗?(小组讨论)

  4、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对于钝角的度数,交流时可能会有争议。要不要“小于180°”这个条件,可以先打个?下面再一起来研究。)

  {在让学生独自给角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容量较大,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分类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要求学生找到是会有困难的,教师对这一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在组织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时,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理念,利用学生的差异,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论、互补,在相互纠偏、自我梳理中逐步理清角的类别与度数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平角、周角

  1、电脑演示:活动角的一条边转到与另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然后停下来。

  提问:你认为这还是角吗?为什么?这叫什么角?你会画一个平角吗?(学生画好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一生的作业,并说说是怎么画的,让其指出角的各部分。)平角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有办法知道平角是多少度吗?(估计后再用量角器验证。课件演示)平角与直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平角=2直角)(学了平角以后,再回上去讨论:要不要“小于180°”这个条件)

  2、电脑演示:活动角的一条边绕顶点转了一圈后停下,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提问:你认为这还是角吗?为什么?这叫什么角?你知道周角是多少度吗?你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周角与平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周角与直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3、我们刚才研究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你能把这五种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的过程。给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以观察和思辨为表现形式,并在观察和思辨中形成有效互动,建构对特殊角的认识。)

  (三)画角

  接下来我们要来研究:根据角的度数,怎样来画出角呢?

  1、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60°的角吗?

  (1) 请你先想一想:60°的角是什么角?大概有多大?

  (2) 学生试画,画好后先在小组中交流画法,再大堂交流总结画法。并讨论检验的方法。(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画法:①用三角板画,说说是怎样画的。②用量角器画,着重讨论它的步骤。如果没有用量角器画的,先进行下一环节,让学生用量角器来试画,再交流。)

  (3) 小结:对于一些特殊的度数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来画,但对于一般的角我们只能用量角器来画。

  2、试一试: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70°、135°

  (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去探究,在小组互动中使角的画法在大脑中越来越清晰,并留下深刻地印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

  三、自主探索,巩固达标

  1、想想做做3、4

  2、想想做做5

  (通过折纸片,使各种角的表象得以强化,通过画角,掌握画角的技能。并强化及时进行检验,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四、积极互动,掌握概念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每组派代表汇报。

  (先小组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在互动中对整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使学生的大脑中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牢固的印象。)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