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庄散文【实用3篇】

时间:2016-08-08 02:19: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走进周庄散文 篇一

周庄,一座古老而又典雅的水乡小镇,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市境内。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繁华水乡,如今成为游客们追寻古韵的胜地。我有幸来到这个古镇,感受到了时光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走进周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方清澈见底的水面,水中倒映着周庄独特的建筑风格。乌篷船悠悠地荡漾在水面上,带你穿梭在古桥、流水和青砖瓦房之间。古镇的街巷纵横交错,仿佛时光机穿梭在历史的长河里。古色古香的建筑、精美的木雕、精致的石雕,无不展现着周庄的独特魅力。

每一条小巷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一座古桥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上,感受着古镇的宁静与安逸。街边的小店铺琳琅满目,售卖着各种当地特色的小吃和手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古街巷更显得古朴而美丽。

古镇的周边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河边的古树参天、亭台楼阁,还有周围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古典的山水画中。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慢生活的乐趣,感受古镇带来的宁静和舒适。

走进周庄,仿佛走进了一个古老的画卷,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古镇的风情独特,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沉醉其中,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周庄,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安慰的所在。

走进周庄散文 篇二

周庄,一个如诗如画的水乡古镇,让人感受到岁月的静好和生活的美好。我来到这里,发现周庄不仅有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和风情,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气息。

走进周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方平静如镜的水面,水面倒映着周庄独特的建筑和山水风光。古镇的街巷纵横交错,古桥、流水、青砖瓦房,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水乡的船只穿梭在河道上,带着游客游览古镇,感受水乡的风情。

古镇的建筑保存完好,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宅、祠堂、庙宇等,展现出周庄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筑中的木雕、石雕等工艺品精美细腻,展现出古镇的独特艺术魅力。古镇的文化氛围浓厚,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人文的魅力。

走在周庄的古街巷上,感受着古镇的宁静与安逸。街边的小店铺琳琅满目,售卖着当地特色的小吃和手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夜幕降临,古街巷灯火辉煌,更显古镇的美丽和魅力。

周庄,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地方,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宁静。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喧嚣,享受慢生活的乐趣,感受古镇带来的宁静和舒适。走进周庄,让人沉浸在古镇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感中,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周庄散文 篇三

走进周庄散文

  一个春节憋在家里,生出些烦闷来,趁着阳光明媚,到田野里去享受骀荡春风的吹拂,顺便到社旗县的周庄转了一圈。

  正月十六,年的气息还没有褪尽,路上还有一些行色匆匆走亲戚的人。在从南阳到社旗的便道行驶,两旁的麦苗已经泛青,“春风十里,霁麦青青”,描写的就是这样早春原野的气息和风光。虽然有着残冬的冰冷,但春天已经急不可耐地来到了,碧绿的麦田,打苞的柳枝,处处传递着春的讯息。路边的工地上,呈现出火热的施工场面,“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人勤春来早啊!

  过高庙、红泥湾,入社旗,两旁的万亩沃野,被纵横交织的田间道路整齐划一地进行了分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一些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美,却没有“鸡犬相闻”的生活气息。左拐大冯营镇,而入周庄。

  眼前的周庄,亦如我见过所有豫南的乡村一样,破败、凌乱的样子,一任春风年年的吹拂,城市化的发展、打工的潮流,农村已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和喧嚣,周庄亦不例外。

  周庄又是幸运的,她孕育了一位叫周同宾的散文作家,从《乡间的小路》到《皇天后土》,他一生钟情的散文,一直在写这片土地、村庄上发生的的人和事,成为中原农耕生活的历史标本和缩影。应该说,周同宾也是幸运的,这片“没画山绣水,没茂林修竹。地薄,人也憨”的黑土地,养育了他的生命,培育了他的才情。如果没有故乡的生活底蕴,他就写不出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和语言。

  出于对作家的敬重,我走进了赐予他生活的才情的周庄。在村庄的西北部,有一空阔的广场,一高大褐黄色石碑,静静矗立,“文化周庄”深深镌刻其上。西边文化广场工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假以时日,此处会成一功能较为齐全的文化娱乐场所。正在观望之际,一老汉带着一队羊群路过,高高大大的头羊威风凛凛,我问之老汉是否头羊,老汉答曰为种羊。一下子就找到了乡村的感觉,周老笔下的《阉牛人记》《阉猪人记》,多么精彩绝伦,独没有《阉羊人记》,让这只种羊成了漏网之羊?我在小时候是看过阉羊的,用一铝合金的大夹子,夹住公羊睾wan的.上部,用力挤压,以此压断输精管。小羊声嘶力竭,咩咩乱叫,手段有些残忍。阉羊的人顺手抹些碘酒在上面,过了些日子,公羊的睾wan上面有了一层黑壳子。待这些黑壳子褪掉后,公羊便失去了“播种”的功能,成了骟羯子,容易上膘,肉质鲜美。

  水泥砌就的池塘,一汪绿水,似乎给这个空旷地方有些灵动的色彩,却没有过去水塘的感觉,周同宾笔下的“满塘荷花,岸边围着疏疏密密的杨柳,一年四季都有画一样的景致”,多么诗情画意啊,他长大后没有了,现在更无从找到,几乎所有的水塘变成干坑,里面垃圾横飞,就在他家老房子后面,也有一个“死”了的水塘。只有去年在信阳的郝堂村,才发现了儿时记忆中的满塘荷花,让我干涸的心里有了些润意。

  池塘的南边安装了健身器材,象城市的小区,少了乡村的味道。古槐厅旁,有一株高大古树,尚未发芽,似乎像是一株榆树。广场东南角,三间青砖大瓦房,挂着二月河先生题写的“同宾书屋”。走进书屋,有人值班,还有借书的记录本,满满的几大架书籍,显示着周庄的与众不同。我粗略浏览了一下,有周同宾自己捐献的,也有文朋诗友捐助的,还看到了于杭师兄的《梅溪观澜》。还是建议周老写写文章号召一下,让各地朋友多捐一些书,真正让这里成为文化和精神的家园。

  行走在淳朴的周庄里面,不时发现闲庭信步的鸡,还有卧在地上反刍的牛,这些都保留有浓郁古朴的生活气息。像在我们老家那里,走进村庄,鸡和狗还能见到,猪、牛、羊几乎绝迹。

  在村人的指点下,我走进了周同宾的故居。大门上过年的春联,还散发着春节的气息。进入大门,坐北朝南的老屋是土坯墙,经历过岁月和风雨的侵蚀,底部已经破败。西屋卧砖几乎到顶,保存尚好。院子里堆满了落叶,虽是春天,却有些秋天的萧索。周同宾说:“我的人生是从故乡出发的,我的文章也是从故乡出发的。”“我是周庄人,这里是我的根,走得再远也忘不了根。”对于这些已经破旧的土屋来讲,更是他根的根。通过“文化周庄”建设的意图,我知道了周庄正在打造周同宾这张文化名片,心里就有些释然。从这点说,周庄的人是有眼光的。而去年春日我所造访的姚雪垠故居,破烂不堪,却丝毫没有引起重视。

  江南的周庄,杏花春雨,蓝色的天蓝色的水蓝色的服饰;豫南的周庄,碧野黑土,绿色的树绿色的麦田,因水的缺乏,少了些灵动,却多了些黑土地的厚重。河南散文名家王剑冰的《绝版的周庄》,让周庄名满天下;期待他能够到这里妙笔生花,让大家看一下中原周庄的风采!

走进周庄散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