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随笔(优质4篇)

时间:2014-02-01 05:46: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音乐教育随笔 篇一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首先,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审美情趣。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欣赏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其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方式,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演奏乐器、唱歌等形式,学生能够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传递给他人,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合唱团、交响乐团等集体音乐活动中,学生需要和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这种合作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为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因此,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学习机会,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航行,感受音乐带来的种种美好。

音乐教育随笔 篇二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学生的一个重要要求。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开放性、创造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性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素养。

首先,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音乐的奥秘,尝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演奏乐器、合唱演唱等形式,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展现自己的创造力。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能够帮助学生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跨学科思维,结合不同学科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学习机会,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培养出创新的力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音乐教育随笔 篇三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音乐教育随笔 篇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

  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 ------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音乐教育随笔(优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