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关于语文新课改的感想【最新3篇】

时间:2018-09-08 04:29: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随笔:关于语文新课改的感想 篇一

近年来,语文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出,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于语文新课改有着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认为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强调语文知识、技能、情感和文化的整合。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不同,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字的理解和解析,而新课改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语文新课改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而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总的来说,我认为语文新课改是一个积极的变革,它让语文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语文教育。

---

教育随笔:关于语文新课改的感想 篇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文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于语文新课改有着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认为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解析,而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最后,语文新课改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而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总的来说,我认为语文新课改是一个积极的变革,它让语文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语文教育。

教育随笔:关于语文新课改的感想 篇三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情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恨不能第一时间领到语文课本,然后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等到大致浏览一遍后,就再也对语文课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了。

  现在,作为一个研究语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对女儿的一道中考复习题,我曾经是那样的无奈。这是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读完文章后回答后面给出的问题,其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把文章中某一处人物空缺的语言根据语境自己描述出来。我原以为这道题出得很灵活,答案只要合乎语境、表述准确就行了。可女儿再三强调,老师说不是人物的原话就不给分。众所周知,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可能是经典名篇,也可能是大家都没接触过的短小时文,而对于后者,又怎么可能在没有看过原文的情况下一字不落地把主人公的原话写全呢?我对女儿说,这种考题纯粹是想把你们考倒,你不会标准答案是正常的。

  这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语文题。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会遭遇此种尴尬呢?有人说是因为教材的选文与编排缺乏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课前的背景材料与课后的练习设计更是缺乏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有人认为即使有时编写者考虑到了,但某些教师由于意识不到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或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至于仍然依据“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的老办法进行教学,往往让教材的设计形同虚设。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的语文教材一向是古今中外的文章蜻蜓点水般地摘取,力求“大而全”,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文教材只能是片段式的文学或文化碎片。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任意肢解,最终有价值的东西都给过滤掉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进行语言、文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关照,而以人为本又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中思维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

  在与留学美国继续高中学业的同学交流后,女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美国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的中学教育简直是用做题和考试进行淘汰赛。也就是说,我国的基础教育纯粹是为大学选拔人才,而不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正因如此,同样是一个人的教育问题,在某些方面中国要比美国晚12年。因为错过了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就怪不得中国到现在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得主了。

  通过交流,女儿还进一步发现:实际上美国学生每天大约也有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但他们的作业非常灵活机动。老师给出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然后自己思考、查资料。这样的作业会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并且更有

兴趣学习,而速度快的学生就能够赢得更多的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至于中国学生,只能闷头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老师是研究中、高考的专家,你不跟着老师走,到时考不好谁也担当不起。至于向来把老师奉若神明的家长,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就这样,即使有点想法的孩子最终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管制下,变得只知道一味做题、应付考试。至此,除了名牌大学的光环效应外,就再也谈不上兴趣驱动了。

  比较而言,美国的语文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美国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彰显本民族独有的人文内涵,有些教材选编的课文甚至以美国历史发展为线索,并摘要其不同时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代表意义的文学、文化成果,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受到熏陶。

  另外,美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因此,课后的练习设计常常把学生置于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同时,课后练习中充满趣味性与现实性的习题又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快乐和成长,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1.关于生活随笔感想

2.最好的教育随笔感想

3.语文课后教育随笔

4.关于大班教育随笔

5.开学感想_随笔写作

6.关于教育随笔推荐

7.小学语文老师教育随笔

8.语文教育教学随笔

9.中考语文教育随笔

10.初中语文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关于语文新课改的感想【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