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6篇】

时间:2016-06-04 06:32: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一

作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品,《理想国》一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哲学观点吸引着读者。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感受到柏拉图对于理想国的构想和对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探讨,让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他的政治理念,即哲人统治的理念。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认识到真理和美好,因此应该让哲学家来统治国家,从而实现理想国家的构想。这一观点让我深思,哲人统治是否真的能够带来理想国家?又该如何确保哲人能够公正统治,而不会被权力腐化呢?

此外,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还对于教育和道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灵魂,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真理和美好,并成为真正的哲人。这使我思考,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是否也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理想国》,我对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到了人类社会在追求理想国家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吸取柏拉图的思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二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集政治、哲学、道德于一体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柏拉图对于理想国家的构想和对于人类社会的思考,让我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想国家构想,即建立在正义之上的政治体制。他认为正义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和美好。这使我思考,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否也应该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而不是只追求利益和权力?

此外,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还对于艺术和文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艺术和文学应该是为了追求真理和美好,而不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私欲和情感。这引发了我对于当代文化产业的思考,当今社会的艺术和文学是否也应该更加注重对于真理和美好的追求,而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理想国》,我对于理想国家的构想和对于社会发展的思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到了人类社会在追求真理和美好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吸取柏拉图的思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三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四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同时《理想国》也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原书共分为十卷,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讲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世界政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迁,虽然并没有形成理想国的最终模样,但其中所论述的许多方面已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没好国度。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五

  当之无愧的是哲学经典。想象当时的那个时代,能有这等思想、创见和逻辑能力堪称大师。有人说这部书可能是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记载,就像《论语》由孔子的弟子编撰而成,但是我更赞成是柏拉图思想的观点,只是他通过苏格拉底同他人对话辩论的方式写作,当然这其中或多或少存有苏格拉底的部分思想。也有人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就像中国的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关系,起初一看确实对应工整、时代也相近,但若仔细推敲他们互相的关系、著作及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他们还是不能对等的,当然若从方便记忆的角度看,却是可以的。

  首先,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刚开始读看到读者评论说文中都是无聊的逻辑推理和验证,‘‘太无聊了’’,而放弃了,对此我只能表示呵呵。因为我认为,既然你选择读《理想国》,必定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更知道它是一部古代的哲学著作,且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怎能不认真对待,最起码也得奋力读完吧。至少对我个人而言,以前只是听说其大名,但一直是高山仰止、不敢亵玩,而今鼓起勇气却是战战兢兢,我是抱着一种敬畏之心去尝试这项努力的,我想见见这个庐山真面目,免得最后被人讥笑读了几十年的书,连这么有名的《理想国》都没读过,岂不丢人。于是端正心态,铁心将其读完。

  虽然,在读的过程中有过畏难,也有许多困惑,但读完后却觉得味如品茗、心旷神怡,收获很大。它也并不那么费解和令人难以接受,它虽做的是哲学思辨,但以丰富多彩、精彩绝伦的比喻贯穿始终,使人沉浸其中如入桃花源。

  其次,它的论辩由浅入深,由小见大,从低到高。先从正义与非正义的命题开始,到妇女与儿童的培养,善与恶、快乐与痛苦等,逐步走向深入,最后为我们勾勒了三类政体——寡头政治(以个人攫取财富为目的)、民主政治(追求极端自由)和僭主政治(通过战争手段达到集权统治)的不同惨景,为我们展示了它们的不足和不足取,并为我们描画了五类人,即王者型、贪图名誉者型、寡头型、民主型和僭主型,且按照出场顺序进行了排列。讲述了人的三类部分或三种不同的人即欲望(爱钱或爱利)、爱胜(爱敬)和爱学(爱智)之间的激烈斗争,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人——至善者,什么是最理想的政体——王政,什么是快乐——停止痛苦,保持健康。

  最后,很多人说《理想国》是乌托邦,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它虽然描述的是一种很理想的国家,运行很理想的政治体制,拥有很理想的人民,最后达到很理想的生活——幸福的彼岸。其实作者在文中承认这种理想是不切合实际的,也很难实现,但他只是通过分析探讨其反面不利的因素,并尝试予以克服和纠正,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我觉得它不像桃花源那么人间仙境,那么可望不可及,反而是很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即使不能实现,也向美好近了一步。理想不理想,就看人心中是否有梦想。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六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无怪乎一次辩论课上,我提到这本书一个学期的时光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老师补充说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务必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但是术业

  有专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我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就应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料,柏拉图就应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

  才得以萌发政治家就应是“哲学王”想理。在他为实现理想政体而游历的12年中,在游历塔仑它木时结识的当地民主政体的领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Archytus),则为他的“哲学王”理想,带给了现实的雏形。阿启泰本人,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是许多知识部门的先驱,个性在数学和力学方面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阿启泰的领导下,塔仑它木推行着温和的民主政体,政治上比较稳定,经济上比较发达,文化上比较进步。塔仑它木的政体和阿启泰的为人、学识,都给柏拉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说,柏拉图与阿启泰的交往和友谊,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哲学王”的信念,坚定了柏拉图对理想政体执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学家,他才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如何让国家治理的更加协调有序,如何让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由哲学王统领的国家,是贤人治国,是德性治国,是知识专政。哲学王所肩负的职责也得到了初步确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导教育。一次辩论课上,杨士进谈到政治家为哲学王不可取,我认为是可取,但是在现实的实际上却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为哲学家即“哲学王”,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是一种唯美的理想。一个国度能有几个真正好处上的纯粹的哲学家,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又有几个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国。话又说回来,哲学家又是比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浊物的,在政治的环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来,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个问题。再者,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够选举产生得了吗?此刻的民主状况尚且不能让我们满意,何况又是推举出一个哲学王出来,老百姓会买帐吗?他们能够理解吗?理想总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实际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又不可能没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则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会失去奋进的方向。因此,一个国家只有怀揣这种梦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滞不前,失去奋斗的航向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问世虽已有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它引领了一股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国家的思想潮流,可谓功莫大焉!

《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