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译文及注释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钱塘江边是谁的家乡呢?江上的女孩全部都漂亮如花。
    钱塘江畔(pàn)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浣:洗濯 。纱:棉、丝织物的通称。钱塘江:在今浙江。胜:超过,胜过。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好色的吴王统治时她们不敢出门,如今却毫无顾忌地到春江洗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huàn)纱。
    吴王:特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夫差。不得出:不能出。因夫差好色,越王勾践曾献美女西施与他,以乱吴国之政。据说西施本是越国的一个浣纱女,故说“吴王在时不得出”。公然:毫无顾忌,公开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十分迷人的图画: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子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如花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诗的前二句写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这些女子是谁家的女儿,是从正面对钱塘女儿进行热烈赞美。其中,“是谁家”三字的用意并不是在询问这些女子是谁家的女儿,而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对钱塘女儿的赞美,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同时,诗人只用“胜花”二字写女子之美,简洁而形象。紧接着,诗人并不是顺势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用浣纱将浣纱女与西施之联系起来的同时在同中求异,在异同之间略作点拨,在平白明快的话语中注入耐人品味的意蕴,表现浣纱女胜过西施的命运,显出巧妙和深曲,使全诗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又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全诗的内容。其中,“吴王在时不得出”一句在遗憾中传出对“公然来浣纱”的女子的庆幸,曲折深蕴而又留有空白;“公然”二字则不仅表现了女子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还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
    参考资料: 1、孙琴安.唐人七绝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第1版:36 2、范凤驰 著.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70-71 3、郭彦全,石惟英 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