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湖亭望水
  •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
  • 译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晚南湖。
    太阳慢慢下山了,停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停那里。
    停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注释
    南湖:停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
    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日沉:日落。
    风定:风停。
    没:淹没。闾阎(lǘ yán):里巷的门,借指人家。
    船舫(fǎng):泛指船。
    可怜:可惜。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
  •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南。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南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景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景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展,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南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
  •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作者任江州司马。一日在鄱阳湖边的亭子里赏雨后湖水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柳氏 柳氏,女,唐朝人,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姓名、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她与唐朝著名诗人韩翃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主要见于传奇小说《柳氏传》,其作者为唐代许尧佐。
  • 荆叔 生平不详。约为德宗至宣宗间人。曾题五言绝句于长安慈恩寺塔,其石刻宋时犹存。事迹据宋拓残本《慈恩雁塔唐贤题名》。《全唐诗》存诗1首。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阎朝隐 阎朝隐,字友倩,赵州栾城人。连中进士、孝弟廉让科。性滑稽,属辞奇诡,为武后所赏。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圣历中,转麟台少监,坐附张易之徙岭外。景龙时,还为著作郎。先天中,除秘书少监,后贬通州别驾。诗十三首。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 廖凝 廖凝(约936年前后在世)字熙绩。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善吟诵,有学行。十岁时,一次当众即兴咏诗一首,其中“满汀鸥不散,一局黑全输”句,人皆惊异。廖凝曾仕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所建之楚(都长沙),被李景聘为彭泽县令,他任职不久便“解印归”。后复连州(今广东连县)剌史,不久又归故里。公元951年,楚被南唐攻灭后,他迁居金陵(今南京),累官江州(今九江)团练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