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离思
  •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参考资料: 1、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46-447 2、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1646-1651 3、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62-364
  • 译文
    看罢一阕前溪舞,直让人回肠断气,吟诵一曲子夜歌,心里好不酸苦烦忧。
    巫山的行云到哪里去寻觅,像沟水般东西分流,也让人无可奈何。
    朔雁一只只飞来,却不见传来音讯,湘江上一株株斑竹,有多少眼泪洒在上头。
    可怜我总也见不到他的容颜,只有把一腔衷情,寄托给这江上的微波。

    注释
    前溪舞:六朝时吴地舞曲。
    子夜歌:晋乐曲名。相传是晋女子子夜所作。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峡云:三峡山高云低,传巫山神女在焉,此借指巫山神女。
    朔雁传书:指苏武以雁传书之事。
    湘篁(huáng)染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篁:泛指竹子。
    颜色:容颜,面色。
    托微波:言无路可通,故借诗以通情愫。

    参考资料: 1、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46-447 2、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1646-1651 3、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62-364
  •   此诗是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夏初离桂北归留滞荆湘时所作。因为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贬循州,同时令狐绹内调召拜考功郎中,急需人才,李商隐故作此诗与令狐绹。

    参考资料: 1、王锡柱.李商隐诗选浅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128
  •   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人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写得情调悲怆。

      首联隐写情人离去后主人公的心酵气绝。《前溪舞》和《子夜曲》皆为悲伤的作品,是被遗弃者的哀怨之作。这里引入诗中,隐是离思之苦,心里有担心被遗弃之痛。颔联仍化用典故,写难以寻觅爱人踪影、东西分离相隔如沟水东西分流而无可奈河的痛苦心理。此联运用典故和隐实写景巧妙融合,不露痕迹,从字句看就是写实景,是看不出用典的,这是李商隐诗用典得心应手的表现。颈联写书信断绝。和主人公的以泪度日,化用湘妃竹的典故渲染伤心痛苦至极。结联仍作希冀之词,一片深情希望通过江水给恋人捎去自己的问候。

      此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是李商隐借失恋女子寄意而为,前六句极写自己的凄苦,第七句一转,第八句仍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已。

    参考资料: 1、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62-364 2、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662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刘廓 袁州(今江西宜春)人。进士。世次生平不详。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七。《全唐诗》收录刘廓诗1首。
  • 崔耿 崔耿,男,出生于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自六世祖起迁居洛阳(今属河南)。文宗大和二年(828)任殿中侍御史。大和末任建州刺史。武宗会昌元年(841)任衢州刺史。宣宗大中三年(849)前为曹州刺史,六年任安南都护。卒年不详。事迹散见《唐会要》卷五四、《千唐志斋藏志》等。《全唐诗》存诗1首。
  • 钱镠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钱王陵。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
  • 陆贽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所,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诗3首。有《陆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另有《陆氏集验方》50卷。
  • 贺敱 贺敱,唐朝人,历官率更令,崇文馆学士。留有《奉和九月九日应制》诗一首。
  • 沈颂 沈颂,生卒年不详,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玄宗朝,官无锡尉。《全唐诗》存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