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织妇辞
  •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参考资料: 1、华忱之 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4页
  • 译文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注释
    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
    秉:执持,操持。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zhù):织布的梭子。
    日:每天。疲:衰竭。
    息:停止。
    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
    著:穿。蓝缕:破敝衣裳。
    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
    索:要求。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

    参考资料: 1、华忱之 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4页
  •   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夏四月,“敕天下州府民府,每天一亩,种桑二树,长吏逐年检计以闻。”其时孟郊因老母病故,丁忧去官,寄居洛阳,《织妇辞》当作于是时,反映东都一带情况,当然对全国来说,也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1、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39页
  •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社会,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女织”是相对的大多数劳动妇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这种现象许多纺织诗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女主人公白天劳累已疲惫不堪,晚上还要不停地当窗织纨素。如此劳碌,自己穿的却是“蓝缕衣”。那么她辛辛苦苦织的纨索哪儿去了呢?“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树。”官家已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任其挥霍。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官家”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根源。史载,当时官府除了征收正税外,又有“杂调”,更有所谓“临时折估”、“临时索取”,丝茧税也随之加重。

      诗的开头直呼“夫”,似乎“妾”是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最后笔锋一转,揭示出自己受苦的真正根源。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如话,诗意层层逼进。明里是“闺怨”之辞,暗里是刺官之语。诗人通过“指夫说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给敲骨吸髓的统治阶级一击。

    参考资料: 1、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56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周昙 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详。唐代诗人。唐末,曾任国子直讲。著有《咏史诗》八卷,今台湾中央图书馆有影宋抄本《经进周昙咏史诗》三卷。《全唐诗》将其编为二卷,共195首,这种形式与规模的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颇为罕见。
  • 王適 王适唐人,卒于公元814年,生年不详。韩愈为其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详述其生平事迹。其中,尤以其“骗婚”经历为世人乐道。
  • 陈琡 陈琡,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于徐,性耿介,不合,挈家居茅山,焚香习禅。
  • 张义方 张义方,南唐时历官侍御史、勤政殿学士。“义方,始名元达,事南唐先主为侍御史。先主倚以肃正邪慝,取前朝王义方名以易之。饵丹病?卒。”"南唐保大五年正月元日,大雪,元宗李璟召太弟以下登楼设宴赋诗。时李建勋与徐铉、张义方会於溪亭,帝悉,召和御制,夜分始散。徐铉集其诗,作前后序。""张义方上疏,仅免严刑。自是守正者得罪,朋邪者信用。上之视听,惟在数人,虽日接群臣,终成孤立。"
  • 彭晓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炼,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修炼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
  • 牛峤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