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庾楼晓望
  •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参考资料:
  • 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
    ②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
    ③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   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独凭朱栏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写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定下了全诗的意境。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此二句继续写景,苹风就是单纯的指风,古人认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所以称风为苹风。其中后一句写得很妙,指明了季节是初春,那边的苹风一吹,便将温暖的春天送到江这边来了。

      子城阴处尤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想是庾楼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证),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节为冬末春初,城市阴处的雪还未化尽;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时间是清晨,人们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衙门口大鼓前还没有尘土飞起——说明没人在那儿活动。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末二句是点睛之笔,前面写景、写景,到结束了来这么一句感叹,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这望乡人中,白居易何尝不是其中一个。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田游岩 田游岩[唐](约公元六七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京兆三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高宗咸亨初前后在世。有文才。永徽时,(公元六五三年前后)补太学生。罢归,遍游山水。后入箕山,筑室许由庙东,自号许由东邻。(公元六七九年)高宗游嵩山,亲至其门。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敕乘傅赴都,授崇文馆学士,进太子洗马。垂拱初,(公元六八五年)坐与斐炎善,放还山。蚕衣耕食,不交当世,惟与韩法昭、宋之问为方外友。
  •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邵楚苌 邵楚苌,字待伦,闽县“邵岐”乡(今福州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人)。唐宝应元年(762年)生。贞元十五年(799年),以《信及豚鱼赋》、《行不山径诗》等题成进士。当时的侍中马燧建“木香亭”,极尽奢华。邵楚苌很反感,写诗《题马侍中燧木香亭》讽刺。唐会昌六年(846年),楚苌病逝,年85岁,葬瑞迹寺旁(在今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下董村)。
  • 萧翼 萧翼,江南大姓萧家出身,梁元帝的曾孙。唐贞观年间曾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本名世翼。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充使取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辨才。翼初作北人南游,一见款密留宿,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既而以术取其书以归。
  • 于頔 于頔(dí)(?—818年)唐朝大臣。字允元,北周太师于谨的七世孙。行二十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始以门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建中四年以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充入蕃计会使。历长安令、驾部郎中。贞元七年出为湖州刺史,有政声,与诗僧皎然等唱酬。
  • 李令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懿宗咸通以前在世。性狡猾,喜为诗干谒时贵。曾向江陵鹾院归评事求贷。后又罗织诬陷之。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上。《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