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8页
  • 译文
    登上三山远怀谢眺,波水澹静眺望金陵。
    我如同在荒芜的河阳的潘岳远望京城,秋日站在江边向北看去。
    卢龙关塞霜气冷寂,鹩鹊观上月光寒冷。
    诚心诚意怀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欢。

    注释
    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长江边上。金陵:今南京。殷淑,道士李含光门人,道号中林子。
    谢脁:南朝齐诗人,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澹:水势平静。长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此用其意。
    河阳:今河南孟县。晋人潘岳有《河阳县作》,其中有“引领望京室”句。
    卢龙:在金陵西。
    鳷鹊:汉代长安观名。
    琼树:指友人。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8页
  •   首陵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然》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陵“芜”是繁中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南省孟县西,谓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然》诗次句“河阳望京县”,以河阳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陵承首陵“望长安(金陵)”,意为登上繁茂中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这一陵中,不仅有“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无论是葱茏的三山、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此句陵系诗题“寄殷淑“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这一陵,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陵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

      颈陵“卢龙”即卢龙山,与三山同在当时的昇州,临大江,远接金陵,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它与上陵的“秋”字相呼应,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这一陵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显树更为深沉而浓挚。

      尾陵,思友之情由暗转明。“琼树”本是树的美称,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陵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将寄诗天涯,使远离的友人树到一点友情的欢慰。在这一陵中,诗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琼树”之美,相隔“天涯”之远,寄上“一欢”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然》的诗题,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且同为抒写愁怀。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李白诗写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衬其衰情;又以“琼树”、“一欢”作结,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四陵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

    参考资料: 1、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395-396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韦渠牟 韦渠牟(749--801),唐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少慧悟,师李白习古乐府。及长,为道士,自号遗名子,又为僧,法名尘外。贞元二年,为韩滉使府从事。八年,入为四门博士。历秘书郎、右补阙、左谏议大夫、太府卿,官终太常卿。与皎然、颜真卿友善。权德舆称其诗“俪词比事,纤密清巧”(《右谏议大夫韦君集序》)。著有《韦渠牟诗集》、《贞元新集开元后礼》,均佚。《全唐诗》存其诗二二一首、联句一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五0六权德舆《唐故太常卿韦公墓志铭》、卷四九0权德舆《右谏议大夫韦君集序》
  • 安锜 安锜,一作安程锜、程锜,曾任普州从事。有作品《题贾岛墓》传世。
  • 封敖 字硕夫。渤海蓨(河北景县)人。元和十年(815)举进士。唐文宗大和年间任右拾遗。唐武宗会昌初年以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唐宣宗即位。历礼部、吏部侍郎,封渤海县男。拜平卢、兴元节度使,为左散骑常侍。
  • 张叔良 张叔良,登广德二年进士第。诗一首。
  • 窦冀 窦冀,官御史。
  •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