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参考资料: 1、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7-128 2、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01-602
  • 译文
    猛虎隐伏在尺把长的草丛,藏腿难蔽身。 有如咱张公子,飞扬跋扈在风尘。
    难道你没有横腰而系的宝剑?只是韩信当初在淮阴的时候也受尽委屈。
    你现在要击筑去向北燕,在易水滨高唱燕歌。
    等你归来,我们相聚泰山上,我们一起隐居,当个好邻居。

    注释
    尧祠:祭祀尧帝的祠堂,在充州城东泗河金口坝附近,拿圮。张十四I李白友人,生平不详。
    猛虎:喻张十四。
    张公子:即汉成帝刘骜。这里借指张十四。
    肮脏:亦作抗脏,即高亢正直。
    屈彼淮阴人:汉淮阴侯韩信失意落泊时,曾忍受淮阴恶少的胯下之辱,而终于功成名就。这里以忍辱全志的韩信比拟张十四。
    击筑:典出《史记·剃客歹lJ传·荆轲传》,言战国末刺客荆轲游于燕市,曾与高渐离结伴,渐离击筑,荆轲和歌,自抒哀乐,旁若无人。这里用燕市击筑来点明诗人与张十四的深厚友谊。筑:古代弦乐器,像琴,有十三根弦,用竹尺敲打。

    参考资料: 1、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7-128 2、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01-602
  •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是天宝四载秋(745)作于鲁郡瑕丘(今充州)。

    参考资料: 1、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7-128
  •   诗中并没有对尧祠一蒂景物描写,而是引用典故,借以抒发感慨,排道悒愤。继而诗人张开想象的羽翼,驰聘于人间天上,古往今来,任感情的波澜起伏变幻组合。怀着美好的愿望入京,又经受幻想的破灭的失望而引起愤慨。人生无常,诗人感想万千,宣泄于诗中。表现了诗人豁达奔放的襟怀、崇高的情操和不懈的追求,也表达诗人对当时朝廷感到失望而归隐山林之意。

      首两句:意思是猛虎伏浅草始终难以遮掩猛虎的身体,猛虎喻友人。

      第三、四句:“肮脏”二字表明张公子正直不阿的态度,“风尘”明指社会,暗指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贤才受辱的黑暗政治。“肮脏”与“风尘”形成鲜明的对比,直言道出张十四因秉性刚直不阿,难以避免被人排挤、迫害的遭遇。暗喻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使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而感到惆怅、苦闷以及愤懑。

      第五、六句:“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是用了淮阴侯韩信受辱之典,意在表达猛虎伏浅草终莫能掩。在词语的运用上,也表现出独有的特色。上句“岂无横腰剑”中的“岂”字与下句“屈彼淮阴人”中的“屈彼”二字,前后呼应,不但增强了语气,而且一个威武不屈之士的形象也一跃然而出,表现出极大的力量。

      第七、八句:“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无疑是借荆轲于易水河畔辞别高渐离之典,赞其为豪气英雄。如此,于风尘漂泊中的张十四伟直不阿的形象跃然纸上。

      末两句:明确指出诗人希望能与张十四一起隐居,反衬出诗人的政治抱负落空,使诗人感到失望而归隐山林。

      全诗借助送别张十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未来的深切向往。

    参考资料: 1、郭向东.李白诗集 下册:中国民艺出版社,2006-11:34 2、高有鹏.神话之源:《山海经》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177页-第178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景让 李景让,唐朝时期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字后己。书法家。性方毅有守。大中(八四七―八五九)中历进御史大夫,出拜西川节度使,谥曰孝。工书法,尝称前人墨帖,类非以书得名,然世之宝藏者,特以其人耳。景让德望议论,一世所宗,行书又足以追配古人,宜其翰墨有传也。《唐书本传》、《宣和画谱》
  • 解琬 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乾封元年(666年)应考幽素科考中,调任新政县尉。圣历初年迁任侍御史,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景龙年间,迁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朔方军大总管,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济南县男。开元五年(717年)八十多岁时任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 于兴宗 于兴宗,生卒年不详,唐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于志宁侄子。(一说河南洛阳人)敬宗宝历二年(826)为东阳县令,宣宗大中七年(853)前后,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刺史,后转洋州刺史,累官至河南少尹。兴宗能诗,与当时诗人如刘禹锡、方干、李朋、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其为绵州刺史时,曾登越王楼赋诗寄朝中诸友,一时文士如李朋、杨牢、薛蒙、李邺等十余人皆有和作。事迹散见刘禹锡《答东阳令寒碧图诗并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五三。《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东阳涵碧亭》一诗,实
  • 牟融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东汉官员。牟融学问渊博,初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学生数百人,在乡里很有名。后举茂才,任丰县县令。在任三年,政绩为州郡第一。牟融后入朝任职,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司空、太尉等。牟融在职尽责,很有能力,受到百官敬畏、皇帝称颂。建初四年(公元79年),牟融去世。牟融著有《牟子》二卷。
  • 蔡京 蔡京,初为僧。令狐楚镇滑台,劝之学。后以进士举上第,官御史,谪澧州刺史,迁抚州。诗三首。
  • 沈和 沈和,字和甫。生年不详。《录鬼簿》列其入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小传中又称“近年方卒”,据王钢《录鬼簿三种校订·前言》,《录鬼簿》第一次修订传世当在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年)至五年(一三四五),则其卒年当在元统、至元到至正之间(一三三四—一三四一)。杭州人。其生父早逝,母再嫁黄姓。元代后期知名曲家黄天泽即其同母异父弟。后寓居江州(今江西九州)。门岿《元曲百家纵论·以南北调合腔的蛮于汉卿》认为其离开杭州去江西,可能有家庭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