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参考资料: 1、温庭筠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38页 2、任溶溶主编;李剑亮译注.宋词精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01:第261页-第262页
  • 译文
    此时此地的心情,无法说清楚。期待着能相聚,却不知要到哪一年。章江早过了三十里了,离别的泪依然在流。
    该尽早投宿,明日还有一半的路要赶。在这样一个随时会下雨的寒冷的暮春季节里,只有偶尔几处的桃花,让人觉得可爱。

    注释
    山花子: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感恩多令》等。双调,四十八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多用对偶。
    相期相就:相约聚会。此指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期,邀约,会合。就,接近,趋合。
    章江:即章水,古称豫章水,亦名南江,是赣江的西源。
    小小桃花:指凋残的桃花。小小,极小,词中有亲昵意味。
    得人怜:惹人喜爱。

    参考资料: 1、温庭筠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38页 2、任溶溶主编;李剑亮译注.宋词精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01:第261页-第262页
  •   为了追求功名,刘辰翁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情人。此词是刘辰翁离家乘船远行,在舟中所见有感而作,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大约作于景定三年(1262)词人金榜题名前。

    参考资料: 1、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965页-第1966页 2、李晓润著.宋词演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0:第252页
  •   这首词写作者在一次离舟中的所见所感。上片抒花,只片写天。

      这首词词上片主以抒花,可分两层意思。《此处花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二句写出花人分别后不知何时再能欢会的激花呼喊。《此处花怀欲问天”句,突兀而起激花顿现。《此处”,即此时。何以有此一问?《相期相就复何年”句作了回答。别时两人相与誓约,必当重会,而实在又不知,何时可成,苦心焦虑至极,难免要呼天而问了。《相就”一词,取《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周邦彦《花心词》)之义,谓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复何年”即更在何年,以反问语气,意指相会之遥遥无期,故而才如此激动。《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在感花上是余哀未尽,在词花上是明转暗连。《行过”之《行”,又补道出是在别后。

      只片以写天为主,笔调明丽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一句,写暮春沿途所见。笔用对仗,曲折动人。上句谓为求早宿因只走了一半路程。诚如方夔诗中所云:《客怕远行催早宿”,早宿是由于怕远行;然则这半程旅途却只见了两岸的花妻芳草。只句写暮春时的风雨,暮春时有风雨,寒意犹存。两句互相缀合,颇具跌宕纡曲之趣。《芳草”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达乡思离花的传统意象,早在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中即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花花”之句。暮春时节,芳草遍野,离人目睹,更添无限惆怅之花。暮春天气,犹寒欲雨,更使行人的离恨倍添。

      结尾《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二句,用是舟中偶见。《小小”极小之义。词中所用,又含有亲昵的意味。刘辰翁词中常用此语,如《花日穿窗梅小小”(《望江南·晚晴》)、《池塘小小水漫漫”(《浪淘沙·有感》)等都是。此句还使人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天》其一的《竹外桃花三两枝”之句。但苏诗强调的是早春,与该诗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句都表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喜悦;这首词却不然,他写的是晚春桃花的凋谢,花期已过仅存残枝。含有美人迟暮的明显寓意,因而只句紧承说:《得人怜。”可见,桃花是他意中人的化身。

      刘辰翁另有一首《浣溪沙·感别》中有一句《为伊憔悴得人怜”,此词《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意思相同,但用笔不同,前者用的是直笔,后者用的是曲笔,花天结合,既写天又寓人。

    参考资料: 1、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965页-第1966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张俞 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 许棐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 刘子翬 刘子翬(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客家刘氏十三世祖,以父任补承务郎,辟真定幕府。南渡后,通判兴化军,秩满,诏留任,以疾辞。筑室屏山,专事讲学。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朱熹曾从之受业。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四十七,谥文靖,正史记述刘子翬无子,以兄刘子羽庶子刘坪为后。《宋史》有传。有《屏山集》二十卷。《彊村丛书》辑其《屏山词》一卷[1-2]
  • 顾德辉 顾德辉(1310~1369)一名瑛,又名阿瑛,字仲英,号金粟道人,江苏昆山人。家富,轻财善结纳宾客,豪宕自喜,年30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佳处,与客赋诗其中。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为逃避张士诚授官,隐居嘉兴合溪,子元臣为元官,故封钱塘县男,母丧归绰溪。再逃避士诚授官,断发庐墓,号金粟道人。后徙濠梁,卒。《语林》云:“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才情妙丽。”著有《玉山草堂集》。
  • 徐元杰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